人物:趙世安

相關人物:共 1 位。
共 4 首
老骨寒不寐,夜長況聞風。
心悸危欲折,跼蹐敗絮中。
雞鳴當晨參,馬疥芻不充。
山童衣百鶉,喚之愧匆匆。
求火掃木葉,庭樹亦已空。
決起不敢怠,曙光屋南東。
茍遂牛馬性,歸放春草豐中丞趙世安嘗為伯生請曰:「虞集久居京師,甚貧,又病目,幸假一外職使醫(yī)?!刮淖谂唬骸敢挥莶贻叢蝗菀?!」當時詞臣之清節(jié)如此。)。
戴先生,日飲五斗醉不得,再飲一石不肯眠。
昨從桃源來,兩袖攜風煙。
長安道上小兒女,拍手攔道呼神仙。
馬如游龍花如雨,蹴踏春秋作朝暮。
東方不作窗間戲,上帝還令海邊去。
海邊玉虹夜不收,貝宮珠闕皆蛟虬。
芝田玉樹久相待,天上老仙那肯留。
戴先生,鑒湖之水三千丈,不可以鑒可以釀。
明朝亦脫錦袍去,與汝酣歌釣船上。
注:田汝成《西湖志馀》云:虞伯生際遇文宗,置奎章閣為學士。順帝為明宗子,文宗忌之,遠竄海南。詔書有曰:「明宗在北之時,自以為非其子?!共P也。文宗晏駕,寧宗立,八月崩,國人迎順帝立之。伯生時在江西,詔以皮繩縛腰,馬尾縫眼,夾兩馬間,逮捕至大都。嫉之者為十七字詩曰:「自謂非其子,如今作天子。傳語老蠻子,請死。」至則以文宗親改詔稿呈,順帝覽之曰:「此我家事,豈由爾書生耶!」遂得釋。兩目由是喪明。按《元史》,伯生在文宗朝,中丞趙世安嘗以集病目就醫(yī)為請。幼君殂,大臣用至大故事,召諸老臣赴上都議政,集在召列。馬祖常使人告之曰:御史有言,乃謝病歸。無馬尾縫眼之事,稗史流傳,恐未足以徵信也。
記云:「天歷二年春三月甲子,天子作奎章閣,置學士官,命典瑞都事柯九思為參書,日以圖史侍上。上善其鑒辨博洽,顧問家世。侍御史趙世安進曰:『九思先臣謙,嘗與修國史,出提舉江浙學事以終。其墓碑,今學士虞集文。九思以說書侍英皇潛邸,至治末去伏田里,乃今遭遇圣明,去年群臣度義效節(jié),以奉正緒。區(qū)區(qū)微志,無有大小,悉簡帝心。臣以為若九思者,父教之有素也?!簧显唬骸浩滟n碑首,曰訓忠碑?!蝗悦技瘯3技T故實,國家于公卿大臣,勛勞宗舊,凡有褒崇,典禮備矣,未有賜碑名者。賜碑名自柯謙始,豈非臣子之榮幸者乎?乃稽首述贊曰:『人生有常,其大者綱,持維家邦。位辨志定,率職受命,罔敢不正。審微于幾,善動以時,君子之為。君子有作,有往無怍,匪素伊愕。性智自天,有教則伸,人貴有親。親以忠教,克奉斯孝,古昔之道?;叔a訓忠,匪私爾宮,丕示民風。』奎章閣侍書學士翰林直學士亞中大夫知制誥同修國史兼經(jīng)筵官國子祭酒臣虞集記。」按:柯敬仲以仁宗皇慶元年壬子生,至英宗至治元年辛酉,方十歲。以說書侍英皇潛邸,則尚在十歲前也。至治僅三年,去伏田里時,亦止十二三歲。至天歷二年己巳,以典瑞都事為參書。參書者,蓋即書博士也,時僅十八歲耳。非必有匡救弼諧之功,止以少年小臣,鑒辨博洽,渥承寵遇,遂致「訓忠」名碑,澤及先世,雖屬詞臣榮遇,而文宗好事,未免重其所輕矣。文靖是時,欲乞一郡自便,帝不之許,倚任甚隆。史稱其論薦人材,必先器識,于柯生宜無取焉。而是文頗相推挹者,時文宗外托固讓之名,中懷周王之忌,日恐群臣有二心,雖道園之正言讜論,亦不免有所跼蹐。承詔撰述,無敢謙謝。觀其詞曰「至治末,去伏田里,于今遭遇圣明」,以見泰定一朝,九思并未在官。泰定者,文宗所不予謚升祔者也。所謂忠者,可知矣。又云「群臣度義效節(jié),以奉正緒」,是時文宗方遣人迎周王入繼大統(tǒng),何正緒之有?文宗竊據(jù)帝位,有無兄之心,故文靖敢為此語,則所謂忠者,又可知矣。九思官止博士,此后三年,遂以末技詭譎劾罷。所謂訓忠者安在乎?文詞特莊雅可誦,隸法亦遒穆。余昔在龔定庵舍人處,見文靖隸書小字《出師表》,較此更精,要是一路筆法。敬仲鑒別書畫,至今有名。想見文靖執(zhí)筆時,亦以其少年儒雅,不無溢譽,文人結習宜然。而《道園學古錄》及《道園遺集》皆不存此文,或自刪卻,或后人遺之,皆未可定。李寄云侍御前輩得此墨本,甚珍重,屬為題記,因考論如此,并系一詩。
赫赫天歷朝,煌煌訓忠碑。
我繹訓忠義,讀史多狐疑。
武皇二子存,少者竊神基。
大兄在朔漠,璽迎空飾詞。
烏乎忠孝義,先自主上隳。
文學固足尚,化理誠何裨。
丹邱侍英皇,婉孌十歲兒。
參書未弱冠,三絕稱一時。
先臣有義方,幼孤豈能奇。
鑒辨亦小智,謨謀非深資。
崇隆奎章閣,本接東宮楣。
尊別置學士,群玉連內(nèi)司。
牙牌五十面,懸佩鏘鏘垂。
咄哉虞伯生,垂老侍書帷(文靖是時年六十八。)。
一郡不可得,進退殊委蛇。
歐陽(玄。)(溍。)(泂。)(徯斯。),同職相攀追(時俱在奎章閣。)。
俱稱大手筆,麟鳳紛翔儀。
獨于柯氏文,兩奉詔敕為。
柯氏恩寵殊,唐宗于羲之。
適為圣德累,非可后法貽。
觀其論志命,亦有諷諭思。
無如君若臣,憧憧瑱其規(guī)。
卒因詭譎技,譴謫來相隨。
老筆不矜重,貢諛徒阿私。
七十二家篆,古人皆所師。
研精惟古隸,遒穆有馀姿。
斯文匪由衷,集錄幸見遺。
風霜為發(fā)覆,墨采轉嵚崎。
侍御志耽古,斷章同賦詩。
欣然獲幽懿,殊不汝瑕疵。
天寒歲崢嶸,梅花掩其枝。
披篋慨相示,令我快而嘻。
愛人貴以德,文靖當有知。
君其固縢鐍,莫令淺士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