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趙孟頫

相關人物:共 100 位。
共 737 首 第 1 頁 下一頁
憶昨元和初,忝備諫官位。
是時兵革后,生民正憔悴。
但傷民病痛,不識時忌諱。
遂作秦中吟,一吟悲一事。
貴人皆怪怒,閑人亦非訾。
天高未及聞,荊棘生滿地。
惟有唐衢見,知我平生志。
一讀興嘆嗟,再吟垂涕泗。
因和三十韻,手題遠緘寄。
致吾陳杜間,賞愛非常意。
此人無復見,此詩猶可貴。
今日開篋看,蠹魚損文字。
不知何處葬,欲問先歔欷。
終去哭墳前,還君一掬淚(陳、杜,謂子昂與甫也。此詩猶可貴,謂唐衢詩也)
評注(點擊查看或隱藏評注)
人物習性,有忠有邪,有智有愚,出于才行,而不由土產。
自趙諗狂圖,好事者類指以疵蜀人,蜀之衣冠含笑強顏,無與辯之者,余嘗切齒焉。
及讀左思賦,見其薄蜀陋吳諂魏,以諛晉之君臣,茍售一時之聲價,而滅天下之忠義。
晉之公卿一口稱譽,風俗頹矣。
士無特操,以陷西朝于五胡,卒貽萬世之愧。
夫魏者,漢之賊也。
原思之詞,似欲尊正統(tǒng)而黜偏方,然不顧正氣之淪溺,乃知蜀之橫被枉抑,其所由來者久矣。
故作《辨蜀都賦》,以申蜀人之憤氣。
其商略土風,采摭人物,不該乎治亂興衰之變、邪正是非之理者,不在鋪布之限。
非若前輩之辭主于類聚山川毛羽動植,以煥文彩之美觀,悅讀誦之利口而已。
辯疑先生核理儲思,欲折《蜀都》,未繹其辭。
客有東方者,過而問之曰:「昔者太沖搆十稔之意,搜三都之奇,文成示人,張華見推,士安序焉,盛傳于時,豈其猶有未盡,而夫子欲糾其所違」?
先生曰:「嘻!
子未之知也。
吾蜀立極之初,域民之始,井邑山川之秀,人物風俗之美,是則左思備言之矣。
然而論列人材,詳明士類,第言文藻之華掞,不及蜀人之忠義,遂與吳俗,例加抑忌,非特沒其實美,且沮之以橫議。
川靈為之扼腕,岳鎮(zhèn)為之憤氣。
吾以此為有遺恨,故申言其所以。
夫品物流形,九土分敷,惟有蜀為極險之區(qū)。
羊腸繞其垠鍔,鳥道架于至虛,行者卻履以視棧,乘者投繩而鉤車。
驗太白之所賦,蓋未髣其錙銖。
實天限而地隔,故山峭而川迂。
宜若與中夏否閉,而不通其車書。
然朝宗之水,浩浩而南傾;
內附之山,峨峨而東蹙。
口呀雙劍,若邠岐虎陷之吻;
尾拽西南,乃咸雍金城之麓。
以其有所附屬而不能自立,故命名者號之曰蜀。
自西而東,昔本無途,金牛詐言,五丁是除。
吾人由之既艱,且虞一夫舉足,十夫荷儲,食黃白以骨立,臥冰藜而裂膚。
蜀士遠于進取,蜀民疲于轉輸。
嘆天閽之已邈,望秦隴以長吁。
然且聯綱之運應聲,穿領之牛系路,陟長坂以猶及,繞大江而不誤,指日而物不緩期,按籍而民無逋戶。
邊餉以需,上供有裕,悉陸海之攸產,飽神囷之所聚。
五季之阨,王樸獻謀,謀先取蜀,以阜兵糇,糇足兵強,乃征方州。
時乏遠御,樸言不酬。
及我太祖,算如樸策,蜀定國富,次平諸國。
蜀于是時,興王有力。
向者孟氏,撫嫗矜憐,惠愛其人,捐租五年。
及我王師,宣威三川,卒無一夫東向而控弦,蓋傾心于正統(tǒng),視私恩猶缺然。
是使偽命牽羊,偏方銜璧,顧旌纛以涕泗,仆逵衢而思積。
感恩之意則誠,孝順之心自直,豈若他邦之惷悍,怒螳臂于車轍。
由古而來,可得而聞。
李雄、劉辟、李連、公孫,因仍是難,割據坤靈,盜蜀而王,踵起而霸,類匪蜀人。
三國之際,異方鼎峙,若南若北,輔吳崇魏,惟我蜀人,不私非類。
雖輔璋戴備以自國,猶謂吾君之子,而卒臣劉氏。
晉宋而下,南北風馬,南郁屈以游魂,北陸梁而聘駕,惟此西土,爰歸南化。
迨蕭紀之不令,溯岷江而僭正。
梁人召寇以救亂,魏氏懷奸而托信。
彼實包藏,此惟附順。
逆施不惠于宜都,內潰爰從于遲迥。
豈瞻顧于北風,蓋欽恭于王命。
不惟蜀人不盜蜀都,歷代以來,亂離間起,在內在外,為奸為宄,董卓、桓氏,元載、朱泚,龐勛、劉辟,樊崇、韓遂,懷兇煽悖,言不詳記。
試考譜諜,按其閭里,茍揮羿浞之戈,悉匪岷嶓之士。
在唐中弱,齊蔡幽并,諧結諸鄰,唇齒相因,叛主之師,逐帥之黥,陸梁百年,不為王臣,是亦何嘗聯吾蜀民?
帝室內訌,孽牙匪夷,震動萬乘,再狩于西。
民與其帥,開關迎之。
天王蒞止,百官六師,國用告乏,眾艱于饑,與其吏民,縑粟輸之,比其還歸,恬不知危。
茲蓋處平則率下以奉京邑之靈,遭變則自完以待中原之睦。
欲攜之則難判,欲一之則易服。
豈特文有馀而武不足耶,其天資正順而敦篤。
近者趙諗,圖結巴渠,包藏歷年,困于無徒。
爰及吳儔,妖謀是趨,蜀人白發(fā),遄服其誅。
由是言之,蜀何負于君王歟?
思徒見其鄰于西夷,遠于上國,誚丘壑之險,鄙方隅之僻,但分中外之質麗,不決正邪之名實,何所據耶?
成周之盛,四海同風,冠帶所加,古無比隆,淮徐聯齊魯之軫而有夷,伊洛接豐鎬之都而有戎。
方春秋之尊夏,視吳楚猶貊蟲,大周宗伯而不數,抑又矧于閩中?
雖今俊乂之所出,在昔語言之不通。
是則與我均為遠服,安得妄論其異同?
然而自羌觀之,華陽黑水別封畛于堯籍,岷山導江歷經營于禹跡。
秦氏割符,李冰擁節(jié),五政七賦,被自古昔。
而四載所至,南止荊揚之域,荊揚之民,島夷卉服,矧又過此以往耶!
百粵之取,始自漢武,郡國雖判,衣冠未楚,所謂粵人,無用章甫。
常袞化之,士乃文舉。
然則論淺深之時,較久近之序,焉可與蜀同日而語?
王莽元舅,霍山蒙勛。
遺愛帝婿,林甫皇孫。
許、李聯階于黻座,封、裴接棟于楓宸。
既同心于肺腑,亦托體于親鄰。
逞螟蟊之毒噬,為虺蝮于君親。
是則勢疏者未必孽惡,地近者未必誠純,我雖遠于國而忠則邇也。
高下既別,一凸一凹。
太行成皋,三門二崤,或壯帝王之形勢,或資奸盜之炰炰,或王路之攸梗,或伏兵之所交。
正用之則亦在德枳,邪憑之則遂為寇巢。
吾人之心如砥,吾人之行如蟻。
結膻美于一心,捐崎嶇于萬里。
申韓生于中土,不免為僻學;
鄭衛(wèi)作于中州,不免為僻樂。
九野同列于地,何獨非梁益之墟?
四隅無私于天,曷嘗戾西南之角?
況乎江行地脈,鮮決埽而敗岸;
星值天狼,弭工奸而觸惡。
肖此正氣,挺吾先覺。
節(jié)以遇立,文非茍作。
王褒明君臣之合,何武憤福威之削;
張綱扼腕于跋扈,揚子甘心于寂寞;
相如不數,子昂見卻。
謂誦述以阿諛,恐吾徒之貽怍。
才高則悉靡面靦,氣直則回邪膽落。
彼徒嫉于西子,殊不慚其鄭璞。
不意兒曹懵其志行之僻,反以居處僻我也。
且圃植蕙而菜育,畦疏禾而莠生,梟倫鳳族,蜒肖龍蟠,君子小人,常溷其間。
古何邦而無佞,亦何地而無賢?
龜蒙孔孟之攸宅,冀北唐虞之所營,宜丘門之不雜,何蹠黨之橫行?
鯀為父而禹子,蔡為弟而旦兄,導挺節(jié)而敦逆,奕推忠而杞奸。
彼為同屬以行異,況指一方而概言!
吾請與子姑置遠近之殊,而摭正邪之辨。
晉取之魏,魏取之漢,功非定亂,位實圖篡。
思誠晉人,言諛而辯,辭抑蜀以黜吳,志借魏而佞晉。
魏為高廟之寇賊,蜀實中山之宗姓。
不然,何故進亂世之奸雄,而沮先王之枝屬乎!
況蜀以得賢而王,失賢而亡;
魏以己篡而張,以人篡而戕。
彼賦魏事,徒言刑罰之清平,何不言文若之殞命也?
徒言忠良之聚會,何不言三馬之食槽也」?
詞未及已,客奮而起:「獲聞高義,欽服厥旨」。
嘆草澤之空言,不能廷辯于天子。
臺城路/齊天樂 宋末元初 · 張炎
夏壺隱壁間,李仲賓寫竹石、趙子昂作枯木,娟凈峭拔,遠返古雅,余賦詞以述二妙。
老枝無著秋聲處,蕭蕭倦聽風雨。
暗飲春腴,欣榮晚節(jié),不載天河人去。
心存太古。
喜冰雪相看,此君欲語。
共倚云根,歲寒羞并歲寒所。

當年曾見漢館,捲簾頻坐對,飛夢湘楚。
嘆我重來,何堪如此,落葉空江無數。
盤桓屢撫。
似冉冉吹衣,頗疑非霧。
素壁高堂,晉人清幾許。
趙子昂 宋 · 衛(wèi)富益
七言絕句
漢宮日暮風雷遠,南國秋深水殿寒。
留得一枝煙雨里,又隨人去報平安(元陳世隆《宋詩拾遺》卷一八)。
趙子昂 宋末元初 · 牟巘
七言律詩
粉省星郎蹋曉班,暫隨使傳走日(周本作人)間。
荊州利得習鑿齒,江左今稱庾子山。
君意頗為莼菜喜,人情爭羨錦衣還。
但憐老病匆匆別,白發(fā)如何更可刪。
兒將白發(fā)共嬉娛,敢意高軒訪敝廬。
七帙年齡同絳縣,諸賢詩句過黃初。
菌芝那解出枯朽,冠蓋便能傾里閭。
爛醉休須問生理,貧家今有百車渠。
趙子昂 宋末元初 · 牟巘
君維大雅姿,被服藹蘭蓀。
胸次綜流略,本本又元元。
手追七子作,凌厲氣所吞。
馀事到翰墨,藉甚聲價喧。
居然難自藏,珠玉走中原。
四年郎省戶,小滯當高鶱。
肯來為多士,復除布春溫。
力爭吾道回,中流收崩奔。
眷言維桑舊,從容駐輶軒。
我亦喜再見,一笑略寒暄。
首誦新詩章,兩耳為君尊。
高情殊磊落,俗子何足論。
顧我寂寞地,無物當贈言。
乃復攜尺紙,看君醉墨翻。
霜木石共老,野竹翠不蕃。
落筆頻申頃,歲晚古色存。
思君時一把,此意期勿諼。
風露浩如洗,漸覺霜氣滋。
九日已成旬,黃花爛盈枝。
誰云清香減,清香在詩脾。
詩人亦未老,皎皎冰雪姿。
為我掇繁英,和露三咽之。
此物是壽耐,千載以為期。
一點綴須發(fā),真是麒麟兒。
長大著膝上,?衣相娛嬉。
跋梅花賦 宋末元初 · 牟巘
梁昭明稱陶淵明貞志不休,安道苦節(jié),白璧微瑕,惟在《閑情》一賦;
皮襲美稱宋廣平鐵心石腸,而《梅花賦》新清婉媚,不類其為人,兩事正同。
然《閑情》卒章,尤蔓草而誦邵南,坦然存其誠,與廣平所謂「貴不移于本性,儷君子之高節(jié)」者,異詞而同旨,襲美蓋未足以知之。
趙子昂為虛谷翁書《梅花賦》真本,虛谷既取廣平叔父永保貞固之語以明之,予因發(fā)淵明之意,以補其說焉。
趙子昂孟頫 宋末元初 · 方回
五言律詩
文賦早知名,君今陸士衡。
真能辨龍鲊,未可忘莼羹。
剩喜脩途辟,深防俗目驚。
時聞黃耳信,緩步取公卿。
共 737 首 第 1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