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僧德謙

相關(guān)人物:共 6 位
共 6 首

人物簡介

補續(xù)高僧傳·習禪篇
覺宗。
字道玄。
別號松溪。
扶風南氏子。
世業(yè)儒。
母陳氏。
奉佛彌謹。
每歲首。
嘗過法門寺飯僧。
一日晝寢。
夢法門坦公。
授己玉像。
高僅寸許。
己接而吞之。
遂娠。
陳氏告其夫。
夫遣人過寺候之。
坦公適其日化去。
因相誓曰。
若得一子。
必令出家事佛。
誕之日。
室有光。
空鳴梵音。
聞?wù)唧@異。
既成童。
絕葷茹。
無戲弄。
喜于靜處跏趺。
父母以師不忘宿因。
將行其誓。
會蒙古兵入境。
父子不能相保。
師被執(zhí)入武川。
給侍軍主太傅公淳。
謹異他侍。
太傅公奇之。
許令出家。
乃詣媯川青山寺林法師處剃度。
因泣下曰。
吾父母安在。
兒今已出家矣。
不三年通諸經(jīng)。
從武川英公。
聽華嚴疏。
五年揭其底蘊。
游神華藏海中。
縱橫得妙。
座下龍象。
無出師右者。
繇是。
名稱遠聞。
自以說食不可期飽。
走見圣因。
圣因老禪匠也。
問曰。
聞子情華嚴。
何不開講度生。
來此何為。
師曰。
生死事大。
因曰。
自從識得曹溪路。
了知生死不相關(guān)。
子如何會。
師儗議。
因喝之。
師出。
因召云。
上座。
師回首。
因曰。
分明認取。
師領(lǐng)其旨。
次日上方丈曰。
昨日蒙和尚一喝。
某甲有個見處。
因曰。
試舉看。
師拂袖便出。
因笑而可之。
憲宗元年。
礬山令。
遺書圣因。
求主靈山法席者。
因曰。
無如覺宗。
遂以師應(yīng)命。
行之以偈曰。
十載志如鐵。
玄關(guān)皆透徹。
跳出荊棘林。
踏破澄潭月。
好向孤峰頂上行。
靈光獨耀無時節(jié)。
師升堂說法。
十馀年間。
眾至數(shù)千。
增飾佛宇。
金碧之輝。
炤映泉石。
叢林所宜有。
無不畢備。
靈山復大振。
與諸鉅剎齒。
至元四年。
潭柘龍泉住持文公。
退隱西堂。
師補其處。
法席視靈山為尤盛。
師道貌修整。
臨眾儼然。
人望之生畏敬心。
然門庭孤峻。
不以一言之合。
一機之契。
便爾許可。
必潛觀嘿審。
了然無疑于心。
然后首一肯。
故衲子望崖而退者居多。
以至元某年。
坐蛻。
塔于潭柘。

人物簡介

補續(xù)高僧傳·習禪篇
崇裕。字約之。毗陵陳氏子。其母。感龐眉僧入夢而生。生而體弱。十日而九疾。父母以夢故。冀徼靈釋氏愈之。命為沙彌。尋受具為大僧。鞠明究曛。唯以觀心為務(wù)。見元叟端公。又見佛慧義公。淬礪益力。雖金墻鐵壁。必欲拓開乃已。二公。亦期師有立。所以警發(fā)者甚至。師急于求證。復走中天竺山。參廣智?公。留侍十馀年。盡得其道。御史中丞張公起巖。問廣智云。選佛場僧伽。如此之多。其有弗悖般若者乎。廣智云。戒律精嚴。言行不相背馳。唯崇裕一人。自受度以來。脅不沾席三十年矣。張公深加獎嘆。師之聲光。自是日起叢林中。始出世太平南禪。黑白翕然宗之。一日令圬人塓壁。壁中隆然如有物。抉之獲悉達太子像。乃佛牙所刻成。師召工傅以黃金。金迸裂。舍利從中涌出。雕小香殿奉之。亦師道法精誠。所感而致也。尋遷九江圓通。宋之初。有神僧道濟德公。將示寂。累青石為塔。語其徒曰。此塔若紅。即吾再來。暨圓機旻公來鎮(zhèn)法席。塔果紅色。人異之。公人號為古佛。其臨終復爾。懸記。有三百年之后大興佛事之讖。師入院之夕。眾僧夢公至。而其塔燁然有光者彌月。人尤異之。謂自旻公至師。正踰三百之數(shù)。其能動物。蓋不徒然也。寺當菑毀之后。師大興土木。幻出天宮。榮國公火你赤。以朝之重臣???cè)纸?。申弟子之禮。暨我太祖興隆釋教。開善世院。命大浮屠統(tǒng)之。諸方以師名上聞。移主阿育王山廣利禪寺。尋被旨。與鐘山法會。而師居其首。召至便殿。問佛法大意。師以偈獻。上覽之大悅。因命師書天界寺額。賜食上前。師或假寐。鼻息微有聲。鄰坐引裾覺之。上嘆曰。此老人無機心。誠善知識也。師容貌魁梧。日用之間。服粗食糲。一出于天性。無所勉強。每欲撾鼓而退。為眾所擁留而止。生于大德甲辰。未詳所終。三會語。各有錄。行世。
新續(xù)高僧傳·靈感篇第六之二
釋崇裕,字約之。
姓陳氏,毗陵人也。
母夢龐眉異僧乘輿而入,直叩寢門,覺而生子。
四歲 始能學步,七歲入小學。
資識明敏,迥超群童。
年十六,解通儒家言。
然體素尪羸,十日九疾。
父母以其兆應(yīng),冀邀靈釋氏,命從壽昌院東林曉為沙彌。
院有大梨,三十年不花,及裕來,花開滿枝,結(jié)實大如斝。
東林知為祥徵,度為大僧,受具足戒。
俄而出,登雙徑山謁寂照端,鞠明究曛,唯以觀心為務(wù)。
越二年,未有證入。
偶游東坡池,操觚成偈。
寂照見之,喜云:“此龍象器也。
”命為侍者,使便于咨叩。
乃未幾,復走天目山見佛慧義,佛慧授以萬法歸一語,裕淬礪益力,佛慧亦期其有立,所以警發(fā)者甚至。
又二年,急于求證,復步中天竺山參廣智?。
一造戶庭,如膠投漆合,即決以超脫死生。
廣智為舉臨濟無位真人之言,且詰之云:“爾還知否?
”裕不覺下拜。
廣智云:“爾何所見而作禮。
”裕曰:“拜者非是他人。
”廣智云:“從門入者,豈家珍耶?
”裕曰:“慎毋欺人。
”廣智首肯者久之。
越五年,元文宗詔建大龍翔集慶于金陵,召廣智開山,裕復往依焉。
選主藏室,留左右者十馀年,盡傳其法。
張御史中丞起巖,嘗問廣智曰:“選佛場中,僧伽如此眾多,其有弗悖般若者乎?
”廣智云:“戒律精嚴,言行不相背,唯崇裕一人。
自受度以來,脅不沾席者,三十載矣。
”張公深加贊嘆,自是聲施爛然,日起叢林中。
朵兒只國王,時以浙江行省右丞相領(lǐng)行宣政院事,遴選諸方住持,命裕出主太平南禪報恩光孝禪寺,瓣香之祝,蓋嗣廣智。
云裕既履主席,接物以誠,緇素翕然。
一日令圬人涂壁,壁中隆然如有物,抉之,獲悉達多太子像,為佛骨刻成。
因召工傅以黃金,金忽迸裂,舍 利從中涌出,以小香殿奉之。
風聲所播,檀施云集,日新月異,數(shù)載之間,百廢具舉。
帝師大寶法王聞之,钖以“扶宗弘辯禪師”之號。
尋遷九江圓通崇勝禪寺,寺在宋初有神僧道濟德公將示寂,匯青石為塔,語其徒曰:“此塔若紅,即吾再來。
”塈圓機旻公來鎮(zhèn)法席,塔色果紅,人多異之。
旻公號為“古佛”,及其臨終,復爾懸記,有“三百年后大興佛事”之讖。
裕入院之夕,眾僧夢旻公至,而其塔燁然有光者彌月,人尤異之。
先是,寺之師子巖大樹皆枯,澗泉亦渴,至是樹則重榮,泉則再涌。
識者謂“自旻公至是,正符三百年之數(shù)。
”其能感物蓋非偶然。
寺當災(zāi)毀后,唯佛殿法堂尚存,馀皆瓦礫。
裕會歲入,節(jié)其浮資,庀材鳩工,創(chuàng)僧寮旃壇林以居學子。
新梵音閣,造大士像,他若黥音樓經(jīng)藏寶閣及塔院,莫不竭力經(jīng)營,輪奐并美。
時榮國公火爾赤以重臣總?cè)纸鳎狡浯刃?,薦請敷演大法,申弟子禮,受持五戒而退。
有明初興,崇筒佛旨。
洪武元年,開善世院統(tǒng)攝釋教,選大浮屠,主諸名藍。
移裕住四明阿育王山寺,居五山之一。
繼席頗難其人,聞裕至,香華接踵,天樂遠聞,萬口稱頌。
及其接引未悟,單提向上之功,棒唱縱橫,逢者膽落。
兩序之眾自慶獲所憑依,相與戮力,振廢起衰,備臻完美。
五年春,太祖飭儀曹建廣薦法會于鐘山,遣使者徵。
裕已年七十馀矣,至則召見便殿,咨以佛法。
裕以偈獻,覽之大悅,命書天界寺額,賜赍有加。
后數(shù)年,弟子師秀乞宋文憲濂銘其塔,文具《芝園前集》。

人物簡介

元詩紀事
福報,字復原(按:《西湖竹枝集》福報小傳云:其字福元,未知孰是。
),臨海人。
洪武初被召,賜還。
御選明詩姓名爵里
字復原,臨海人。住四明智門寺,洪武初被召,尋,賜還。
補續(xù)高僧傳·習禪篇
福報。字復原。臺之臨海人。姓方氏。稟父母命。往杭之梁渚崇福院出家。時石湖美公。主凈慈。一見器之。為祝發(fā)。徑山元叟端禪師。門庭嚴峻。師以己事未明。往咨決之。叟問。近離何處。曰凈慈。叟云。來何為。曰久慕和尚道風。特來禮拜。叟云。趙州見南泉作么生。曰頭頂天。腳踏地。叟云。見后如何。曰饑來吃飯睡來眠。叟云。何處學得這虛頭來。曰今日親見和尚。叟頷之。命居侍司。升掌藏鑰。久之。出世慈溪之廬山。越州之東山。四明之智門。洪武初。被有道徵。與徑塢以中及上竺日章稱赴京。館天界。屢入內(nèi)庭。應(yīng)對稱旨。留三年。賜還智門。庵于寺東。扁曰海印。為終焉之計。俄徑山虛席。強師補其處。說法云。舉一不得舉二。放過一著。落在第二。古人恁么說話。正是抱贓叫屈。東山即不然。舉二不得舉一。放過一著。落在第七。到這里須知有向上一路始得。如何是向上一路。良久云。莫種寒巖異草青。坐卻白云總不妙。前住山象原。經(jīng)始佛殿。未就而終。師力完之。其費。則出于姑蘇葛德潤氏。忽一日得疾。甚革。侍者請偈。師叱曰。吾世壽尚有三年。已而果然。及化之日。拍手曰。阿呵呵。大眾是甚么看取。竟寂。年八十四。窆全身于寂炤之右岡。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499 【介紹】: 明揚州府江都人,字志道,一字宗道。
許貴子。
正統(tǒng)末,以舍人從軍有功,為錦衣千戶。
父死,嗣指揮使。
成化初充大同游擊將軍,與套寇大小百十余戰(zhàn),身被二十七創(chuàng),威名遠聞。
累官至都督同知。

人物簡介

新續(xù)高僧傳·凈讀篇第八之八
釋正通者,姓蘇氏,曲陽石門村人。
九歲于城南王固寺出家,年三十始至京師,受具于西域寺,后住黃山八會寺。
平居專修凈土,晨昏魚磬,瑯瑯遠聞,人多化之。
嘗居蔚州,勸人念佛。
緇素士女,相率歸?,度人無算,所著有《蓮宗寶鑒摘要》三卷,蔚之信善競相資助,為之鋟版,今其書流傳尤廣,以其詞旨簡明,易于誘導,后寂于蔚縣老山寺云。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695—1771 【介紹】: 清滿洲鑲黃旗人,章佳氏,字元長,晚號望山。尹泰子。雍正元年進士,授編修,官至文華殿大學士兼翰林院掌院學士。協(xié)理河務(wù),參贊軍務(wù)。曾任云貴、川陜、兩江等地總督。
晚晴簃詩匯·卷六十五
尹繼善,字元長,號望山,滿洲旗人。雍正癸卯進士,改庶吉士,授編修,官至文華殿大學士,加太子太保。贈太保,謚文端。有《尹文端公集》。
維基
尹繼善(1694年—1771年),字元長,號望山,章佳氏,滿洲鑲黃旗人。
尹泰之子。
雍正元年(1723年)進士,乾隆朝官至文華殿大學士。
始祖為穆都巴延,原居滿洲長白俄莫和蘇魯。
尹泰之妾如夫人張氏所生,“白皙少須眉,豐頤大口,聲清揚遠聞,著體紅瘢如朱砂鮮,目秀而慈,長寸許。
”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丁酉科文舉人。
雍正元年(1723年)中進士,改庶吉士,授編修。
雍正五年(1727年),遷侍講,不久署戶部郎中。
廣東發(fā)生民變,世宗命通政使留保等偕同尹繼善赴廣東審查布政使官達、按察使方愿瑛受賄情況,情況查明,尹繼善署按察使。
雍正六年(1728年),授內(nèi)閣侍讀學士,協(xié)理江南河務(wù)。
同年秋,署江蘇巡撫。
雍正七年(1729),奉詔重修《江南通志》。
乾隆十三年(1748年)協(xié)辦大學士,乾隆十九年(1754年)文華殿大學士兼軍機大臣,加太子太保。
八任總督,曾任三任兩江總督,前后長達三十馀年,初任時只有三十八歲,人稱呼“小尹”;第四次出任兩江總督長達十一年。
尹繼善尤視江南為故鄉(xiāng),處事公正,不妄殺人,“不侵官,不矯俗,不蓄怨,不通苞苴”,百姓“每聞公來,老幼奔呼相賀”。
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辛卯四月卒。
贈太保,謚文端。
《欽定八旗通志:大臣傳九》卷143有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