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釋法照

相關(guān)人物:共 4 位。
共 12 首 第 1 頁 下一頁
三藏者何。于心為戒定慧。于學為經(jīng)律論。惟西域二大士。以正智法器為天人師。大宏教和尚本號金剛智。南印度人。出家于那蘭陁寺。道成于迦毗羅衛(wèi)國。事龍智阿堵梨。通總持灌頂之法。入師子國。登楞伽山。航海涉險。聿來中土。開元中。隨鑾輅于兩都。大智大慧。皆摳衣請益。春秋七十三。夏臘五十。化滅于洛京。起塔于龍門。傳法于大辯正和尚。和尚法號不空。師子國人。母氏方娠。夢佛光照頂。弱冠受具。通三密法。嘗赍國信。往詣他方。諷真言而海風恬息。結(jié)秘印而狂象調(diào)伏。若歲大旱。實作霖雨。內(nèi)出方袍之錫。猶命服焉。至德初。宣皇受命于靈朔。譯不動尊經(jīng)以獻。凡所以順天心而導善氣者。又何可勝言。自開元末至大歷中。三朝尊奉。以密行救世。代宗授以特進鴻臚卿。賜號大廣智三藏。既以眾生病為病。于臥內(nèi)加開府儀同三司。封蕭國公。大歷九年夏六月既望。示滅于興善寺。追命司空。不視朝三日。尊名曰大辯正。遣中謁者吊祠。報年減先師三歲。而休夏同數(shù)。初武皇帝崇大師以次公命卿也。先師有儀同之贈。宏教之謚。大師之弟子曰沙門含光曇貞覺超惠應于鄰潛真惠覺等?;驗槊C宗灌頂阿堵梨清涼山功德使?;驗閮?nèi)道場三教大德?;驗樯?。皆偉然龍象。為法棟梁。而惠應惠覺。傳授秘藏。永懷世道。乃于仁祠法堂。嚴事華飾。儀同在西。蕭國在東。睟容德宇。瞻仰如在。應公又推本其教曰。昔毗盧遮那如來入不空王三昧。說瑜珈最上乘義。授于普賢。以平等性智而造妙覺。一印含萬法。五部周四方。金剛之堅利。蓮花之清靜。悟入之速??伤甲h哉。普賢授龍猛。龍猛授龍智。凡千百載。而先大師授于大師。纂服六葉之教。紹明三摩之法。攝護成就。斯為妙門。大凡翻經(jīng)七十七部一百卷。命書憫冊。表章荅禮。傳譯之差次。弟子之號名。環(huán)周素壁。聳視生敬。凈名會中。亦參世典。宏明集內(nèi)。無匪佛乘。初先大師之滅也。呂工部向杜衛(wèi)公鴻漸為之記。大師之云亡也。嚴京兆郢沙門飛錫為之碑。感緣行化。皆以詳熟。今應公以二大師遺影之在此堂也。不可以不識。應公入大師之室。德輿入應公之藩。以茲因緣。俾揭文字。銘曰。
法身遍照,六葉傳妙。
惟二大師,三朝演教。
天竺西極,瑜珈度門。
蓮開法界,月破重昏。
儼然象設(shè),復獲親覲。
如聞軟語,如結(jié)秘印。
一室之中,寂然感通。
道行無窮,法子之功。
飏下天臺故紙堆,為搜言外蔣山來。
浙翁拶到無棲泊,謂實情忘撒手回。
歸去相依有鷲山,渠家一向斥前三。
誰知開異來同了,圓旨如今亦厭談。
法照 南宋 · 薛師石
五言律詩
論著天臺教,詩參左緯來。
閒行過蓬蓽,相對坐莓苔。
講席虛前月,重游約后回。
仍聞藏禊帖,應許為吾開。
寄晦巖佛光法師 南宋 · 釋智愚
七言絕句
對文箋釋通人到,破句分科作者難。
不見澧陽焚鈔者,棒頭拈出尚寒酸。
免呼鑒義與尚書,師卸金欄我佩魚。
扈豹尾車儂老矣,升獅子座者誰歟。
草鞋曾遍三千界,雪頂今皆八十馀。
臺嶺壺山隔脩阻,可無一字問何如。
⑴ 原作偏,據(jù)秦本改
蕩蕩慈風彌宇宙,滔滔辯瀉四河清。
毗盧海印全身佩,香擁優(yōu)曇滿帝城。
照禪師道場 南宋 · 趙孟堅
七言律詩
重到招提十七年,吟題墨色又成嫣。
蟠虬老檜枝垂舞,像刻前碑石載鐫。
留賦縱然常滿壁,玄機竟莫悟枯禪。
道場法子叢居盛,奚復蘆花施釣船
按:明汪砢玉《珊瑚網(wǎng)》卷四
⑴ 原跋:子固戊申載題道場已題壁素,更留照師以傳永遠。
佛光法師 南宋 · 陳允平
五言律詩
竺寺王城近,金門講大乘。
教中初有記,祖外久無僧。
身被山河衲,心懸日月燈。
南湖雨華座,十載復誰登(同上書頁三七八)。
僧中英,教中杰。
掛宋朝金襕,肆臺衡木舌。
如天河翻,如巖石裂,萎花風掃雨新奇,電影已收雷未絕。
若是五逆兒郎,見徹明徹描邈得徹。
信知這老和尚,已說今說當如是說。
白云推出團團月。
按:《絕岸可湘禪師語錄》。
共 12 首 第 1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