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釋慧南

相關(guān)人物:共 24 位。
共 24 首 第 1 頁 下一頁

人物簡介

全宋詩
釋道圓,南雄(今屬廣東)人。
少時曾學(xué)于積翠庵,后住南安軍雪峰,為南岳下十二世,黃龍南禪師法嗣。
事見《五燈會元》卷一七。
今錄詩二首。
全粵詩·卷二四
釋道圓,南雄人。
早年依黃檗積翠庵慧南,后住大庾云封寺,為南岳下十二世,黃龍南禪師法嗣。
事見宋釋正受《嘉泰普燈錄》卷四、宋釋普濟《五燈會元》卷一七。
詩二首。
補續(xù)高僧傳·習(xí)禪篇
道圓。南雄人也。性純至。少游方。雖飽參未大通透。聞南禪師居黃檗積翠庵。往依之。一日燕坐下板。聞兩僧舉百丈野狐因緣。一僧曰。只如不昧因果也。未脫得野狐身。一僧應(yīng)聲曰。便是不落因果。亦何曾墮野狐身耶。圓悚然。異其語。不覺身起上庵頭。過澗忽大悟。見南公。敘其事。未終涕交頤。南公令就侍者榻熟睡。忽起作偈曰。不落不昧。僧俗本無忌諱。丈夫氣宇如王。爭受囊藏被蓋。一條楖栗任縱橫。野狐跳入金毛隊。南公大笑。久之。又作風(fēng)幡偈曰。不是風(fēng)兮不是幡。白云依舊覆青山。年來老大渾無力。偷得忙中些子閒。云庵老人。常手疏此二偈。大稱賞之。謂其機鋒不減英邵武。后出世住大庾云封寺。莫知所終。
新續(xù)高僧傳·譯經(jīng)篇第一之一
又道圓者,滄州人,既從僧服,便志西方,后晉天福中,負簦西邁,在涂十二年,足跡所屆,遍五印度,復(fù)居其間,閱六春秋,還經(jīng)于闐,與其國使偕至于宋。乾德三年冬,達于京師,以佛舍利一、水晶器、貝葉梵經(jīng)四十筴來獻,太祖召問所歷山川道里及其風(fēng)俗,圓頗疆識,一一指陳,應(yīng)對如響,太祖嘉之。時立譯經(jīng)院,詔與梵僧同事翻譯。

人物簡介

補續(xù)高僧傳·習(xí)禪篇
澄湜禪師。
建寧人。
嗣百丈恒和尚。
恒嗣法眼。
師為眼嫡孫。
性高簡。
律身精嚴(yán)。
動不違法度。
暮年三終藏經(jīng)。
以坐閱為未敬。
則立誦行披之。
黃龍南禪師。
初游方。
年方少從之屢年。
故其平生所為。
多取法焉。
嘗曰。
棲賢和尚。
定從天人中來。
叢林標(biāo)表也。
雪竇顯。
嘗自淮山來依之。
見師少接納。
遂?苴不合。
乃作獅子峰詩而去。
曰。
踞地盤空勢未休。
爪牙安肯混常流。
天教生在千峰上。
不得云擎也出頭。
師住棲賢。
以門庭峻嚴(yán)故。
參徒不盛。
一日晚參眾集。
曰。
早晨不與諸人相見。
今晚不可無言。
便下座。
其斬截如此。
系曰。
百丈恒和尚。
五字三上堂。
曰吃茶。
曰珍重。
曰歇。
所謂百丈有三訣。
吃茶珍重歇也。
湜師作略如此。
真有乃父風(fēng)。
就中些子一滴不遺。
由此可觀師弟子傳受源脈也。

人物簡介

補續(xù)高僧傳·習(xí)禪篇
懷澄禪師不知何許人。
與寶同出于五祖之門。
出世洪州泐潭。
諸方呼為泐潭澄。
黃龍南公依之最久。
然云門法道。
至師小變。
故云峰悅公。
方之藥汞銀。
鍛則流去。
大覺連和尚其嗣也。
所謂青出于藍者。
別具。
系曰。
一洞山也。
詮去授聰。
聰嗣文殊。
聰死授寶。
寶嗣五祖。
要見拄持續(xù)佛慧命。
非細事故。
古人舉授唯大。
公弗容一毫私念于其間。
不然詮聰工老。
豈少法嗣哉。
中峰國師。
與定叟書云。
古人于法嗣嫡傳。
所以深明宗系者。
大法源委不可誣也。
世漓俗薄。
奉金請拂。
以院易嗣者有之。
某嘗痛心于此。
寶亦云門子孫之杰出者。
惜大德為一眚所掩。
燈錄謂寶生娼室無姓氏。
未之考耳。

人物簡介

補續(xù)高僧傳·習(xí)禪篇
惟勝。
潼川羅氏子。
得法于黃龍南公
然未見公時。
已大悟。
特就印之而已。
時黃檗席久虛。
瑞州太守委黃龍。
擇主法。
黃龍撾鼓集眾。
垂語曰。
鐘樓上念贊。
床腳下種菜。
道得者住黃檗。
眾寂然。
勝出眾曰。
猛虎當(dāng)路坐。
黃龍大悅。
遂以應(yīng)命。
道風(fēng)大震。
名播海內(nèi)。

人物簡介

全宋詩
釋子琦,泉州(今屬福建)人。
俗姓許。
依開元智衲,試經(jīng)得度,精《楞嚴(yán)》、《圓覺》。
住蘄州開元,為南岳下十二世,黃龍南禪師法嗣。
事見《五燈會元》卷一七。
今錄詩二首。
補續(xù)高僧傳·習(xí)禪篇
子琦。泉州許氏子。試經(jīng)得度。精楞嚴(yán)圓覺。棄之游江淮。謁翠巖真禪師。問佛法大意。真唾地曰。這一滴落在何處。師捫膺曰。學(xué)人今日脾病。真為解頤。辭參積翠南公。盡得其道。相與商搉古今。適大雪。南公。指謂師曰。斯可以一致帚否。師曰。不能。然則天霽日出。云物解駁。豈復(fù)有哉。知有之人。于一切言句。如破竹。雖百節(jié)當(dāng)迎刃而解。詎容聲于儗議乎。一日南公。遣僧逆問三關(guān)語。師厲聲曰。你理會久遠。時事作么。南公益奇之。于是名著叢席。南公歿。四祖演禪師。命分座。室中垂語曰。一人有口道不得姓字為誰。后傳至東林總禪師。嘆曰。琦首座如鐵山萬仞。卒難逗他語脈。未幾。以開元為禪林。請師為第一世。賜號覺照大師。

人物簡介

全宋詩
釋楚圓(九八六~一○三九),俗姓李,全州(今屬廣西)人。住潭州石霜,稱楚圓慈明禪師。為南岳下十世,汾陽昭禪師法嗣(《五燈會元》卷一二)。仁宗寶元二年卒,年五十四(《嘉泰普燈錄》卷二)。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僧。全州清湘人,俗姓李。少為儒生,潛心舉業(yè)。年二十二,回心向道,于湘山隱靜寺得度。嗣汾陽昭禪師。仁宗景祐末,住石霜,稱慈明禪師。其徒編有《慈明和尚五會語錄》。
禪林僧寶傳·卷第二十一
慈明禪師。
出全州清湘李氏。
諱楚圓。
少為書生。
年二十二。
依城南湘山隱靜寺(或云依金地寺)得度。
其母有賢行。
使之游方。
公連眉秀目。
頎然豐碩。
然忽繩墨。
所至為老宿所呵。
以為少叢林。
公柴崖而笑曰。
龍象蹴踏。
非驢所堪。
嘗橐骨董箱。
以竹杖荷之。
游襄沔間。
與守芝谷泉俱結(jié)伴。
入洛中。
聞汾陽昭禪師。
道望為天下第一。
決志親依。
時朝廷方問罪河?xùn)|。
潞澤皆屯重兵。
多勸其無行。
公不顧渡大河。
登太行。
易衣類廝養(yǎng)。
竄名火隊中。
露眠草宿。
至龍州。
遂造汾陽。
昭公壯之。
經(jīng)二年。
未許入室。
公詣?wù)选?div id="2qsegey" class='inline' id='people_33887_2_37_comment'>
昭揣其志。
必罵詬。
使令者或毀詆諸方。
及有所訓(xùn)。
皆流俗鄙事。
一夕訴曰。
自至法席已再夏。
不蒙指示。
但增世俗塵勞念。
歲月飄忽。
己事不明。
失出家之利。
語未卒。
昭公熟視罵曰。
是惡知識。
敢裨販我。
怒舉杖逐之。
公擬伸救。
昭公掩其口。
公大悟曰。
乃知臨濟道。
出常情。
服役七年辭去。
依唐明嵩禪師。
嵩謂公曰。
楊大年內(nèi)翰。
知見高。
入道穩(wěn)實。
子不可不見。
公乃往見大年。
大年問曰。
對面不相識。
千里卻同風(fēng)。
公曰。
近奉山門請。
大年曰。
真?zhèn)€脫空。
公曰。
前月離唐明。
大年曰。
適來悔相問。
公曰。
作家。
大年喝之。
公曰恰是。
大年復(fù)喝。
公以手劃一劃。
大年吐舌曰。
真是龍象。
公曰。
是何言歟。
大年顧令別點茶曰。
元來是家里人。
公曰。
也不消得。
良久又問。
如何是圓上座為人句。
公曰。
切。
大年曰。
作家作家。
公曰。
放內(nèi)翰二十拄杖。
大年拊膝曰。
這里是什么處所。
公拍掌曰。
不得放過。
大年大笑。
又問。
記得唐明悟時因緣否。
公曰。
唐明聞。
僧問首山佛法大意。
首山曰。
楚王城畔(或有汝汝)水東流。
大年曰。
只如此語意如何。
公曰。
水上掛燈毬。
大年曰。
與么則辜負古人去。
公曰。
內(nèi)翰疑則別參。
大年曰。
三腳蝦蟆跳上天。
公曰。
一任??跳。
大年乃又笑。
館于齋中。
日夕質(zhì)疑智證。
因聞前言往行。
恨見之晚。
朝中見駙馬都尉李公。
曰。
近得一道人。
真西河師子。
李公曰。
我以拘文。
不能就謁奈何。
大年默然。
歸語公曰。
李公佛法中人。
聞道風(fēng)遠至。
有愿見之心。
政以法不得。
與侍從過從。
公黎明謁李公。
李公閱謁。
使童子問。
道得即與上座相見。
公曰。
今日特來相看。
又令童子曰。
碑文刊白字。
當(dāng)?shù)婪N青松。
公曰。
不因今日節(jié)。
馀日定難逢。
童子又出曰。
都尉言。
與么則與上座相見去也。
公曰。
腳頭腳底。
李公乃出坐定。
問曰。
我聞西河。
有金毛師子。
是否。
公曰。
什么處得此消息。
李公喝之。
公曰。
野犴鳴。
李公又喝。
公曰。
恰是。
李公大笑。
既辭去。
問臨行一句。
公曰。
好將息。
李公曰。
何異諸方。
公曰。
都尉又作么生。
曰。
放上座二十拄杖。
公曰。
專為流通。
李公又喝。
公曰。
瞎。
李公曰好去。
公曰諾諾。
自是往來楊李之門。
以法為友。
久之辭還河?xùn)|。
大年曰。
有一語。
寄唐明。
公曰。
明月照見夜行人。
大年曰。
卻不相當(dāng)。
公曰。
更深猶自可。
午后更愁人。
大年曰。
開寶寺前金剛。
近日因什么汗出。
公曰。
知。
大年曰上座臨行。
豈無為人句。
公曰。
重疊關(guān)山路。
大年曰。
與么則隨上座去也。
公作噓聲。
大年曰。
真師子兒。
公還唐明。
李公遣兩僧訊公。
公于書尾??雙足。
寫來僧名。
以寄之李公。
作偈曰。
黑毫千里馀。
金槨示雙趺。
人天渾莫測。
珍重赤須胡。
公以母老南歸。
至筠州。
首眾僧于洞山。
時聰禪師居焉。
先是汾陽謂公曰。
我遍參云門尊宿兒孫。
特以未見聰為恨。
故公依止。
又三年。
乃游仰山。
楊大年以書抵宜春太守黃宗旦。
使請公出世說法。
守虛南原致公。
公不赴。
旋特謁候守愿行。
守問其故。
對曰。
始為讓。
今偶欲之耳。
守大賢之。
住三年。
棄去省母。
以白金為壽。
母詬曰。
汝定累我入泥犁中。
投諸地。
公色不怍。
收之辭去。
謁神鼎諲禪師。
諲首山高弟。
望尊一時。
衲子非人類精奇。
無敢登其門者。
住山三十年。
門弟子氣吞諸方。
公發(fā)長不剪。
弊衣楚音。
通謁稱法侄。
一眾大笑。
諲遣童子問。
長老誰之嗣。
公仰視屋曰。
親見汾陽來。
諲杖而出顧見。
頑然問曰。
汾州有西河師子。
是否。
公指其后。
絕叫曰。
屋倒矣。
童子返走。
諲回顧相矍鑠。
公地坐脫只履。
而視之。
諲老忘所問。
又失公所在。
公徐起整衣。
且行且語曰。
見面不如聞名。
遂去。
諲遣人追之不可。
嘆曰。
汾州乃有此兒耶。
公自是名增重叢林。
定林沙門本延有道行。
雅為士大夫所信敬。
諲見延稱。
公知見可興臨濟。
會道吾席虛。
延白郡請以公主之。
法令整肅。
亡軀為法者集焉。
示眾曰。
先寶應(yīng)曰。
第一句薦得。
堪與祖佛為師。
第二句薦得。
堪與人天為師。
第三句薦得。
自救不了。
道吾則不然。
第一句薦得和泥合水。
第二句薦得。
無繩自縛。
第三句薦得。
四棱著地。
所以道。
起也海晏河清。
行人避路。
住也乾坤失色。
日月無光。
汝輩向什處出氣。
良久曰。
道吾為汝出氣。
乃噓一聲。
卓拄杖而起。
又曰。
道吾打鼓。
四大部州同參。
拄杖橫也。
挑掛乾坤大地。
缽盂覆也。
蓋卻恒沙世界。
且問。
汝輩向何處。
安身立命。
若也知之。
北俱盧州吃粥吃飯。
若也不知。
長連床上吃粥吃飯。
后住石霜。
當(dāng)解夏謂眾曰。
昨日作嬰孩。
今朝年已老。
未明三八九。
難踏古皇道。
手鑠黃河乾。
腳踢須彌倒。
浮生夢幻身。
人命久難保。
天堂并地獄。
皆由心所造。
南山北嶺松。
北嶺南山草。
一雨潤無邊。
根苗壯枯槁。
五湖參學(xué)人。
但問虛空討。
死脫夏天衫。
生著冬月襖。
分明無事人。
特地生煩惱。
喝一喝。
時真點胸者。
為善作者折難。
自金鑾還。
公呵曰。
解夏未一月。
乃已至此。
破壞叢林。
有何忙事。
真曰。
大事未透脫故耳。
公曰。
汝以何為佛法要切。
真曰。
無云生嶺上。
有月落波心。
公詬曰。
面皺齒豁。
猶作此見解。
真不敢仰視曰。
愿為決之。
公曰。
汝問我答。
真理前語而問之。
公曰。
無云生嶺上。
有月落波心。
真遂契悟。
住南岳福嚴(yán)。
以大法授南禪師。
語在傳。
僧問。
臨濟兩堂首座。
一日相見。
同時喝。
臨濟聞之升座曰。
大眾要會臨濟賓主句。
問取堂中二禪客。
此意如何。
公作偈曰。
啐啄之機箭柱鋒。
瞥然賓主當(dāng)時分。
宗師憫物明緇素。
北地黃河徹底渾。
又問。
趙州勘婆子。
師意如何。
公亦作偈曰。
趙州勘破婆子。
葉落便合知秋。
天下幾多禪客。
五湖四海悠悠。
明日升座曰。
一喝分賓主。
照用一時行。
要會個中意。
日午打三更。
遂一喝云。
且道是賓是主。
還有分得者么。
若也分得。
朝行三千暮行八百。
若也未能。
老僧失利。
移住興化。
康定戊寅。
李都尉遣使邀公曰。
海內(nèi)法友。
唯師與楊大年耳。
大年棄我而先。
仆年來頓覺衰落。
忍死以一見公。
仍以書抵潭帥敦遣之。
公惻然。
與侍者舟而東下。
舟中作偈曰。
長江行不盡。
帝里到何時。
既得涼風(fēng)便。
休將櫓棹施。
道過瑯琊。
覺禪師出迎。
大喜曰。
有眾之累。
不得躬造。
受曲折而惠然。
辱而臨之。
天賜我也。
公為逗留。
夜語及并汾舊游。
覺曰。
近有一老衲至。
問其離何所。
曰楊州。
問船來陸來。
曰船來。
問船在何處。
曰岸下。
問。
不涉程途一句如何道。
其僧恚曰。
杜撰長老。
如麻似粟。
遣人追不及。
云是舉道者。
頃在汾州時尚少。
舉陸沉眾中。
不及識之。
公笑曰。
舉見處才能自了。
而汝墮負。
何以為人。
覺屏息汗下。
公為作牧童歌。
其略曰。
回首看。
平田闊。
四方放去休攔遏。
一切無物任意游。
要收只把索頭撥。
小牛兒。
順毛捋。
恐上高坡四蹄脫。
日已高。
休喂草。
捏定鼻頭無少老。
一時牽向圈中眠。
和泥看渠東西倒。
覺默得其游戲三昧。
至京師。
與李公會月馀。
而李公果歿。
臨終??一圓相。
又作偈獻公。
偈曰。
世界無依。
山河匪礙。
大海微塵。
須彌納芥。
拈起幞頭。
解下腰帶。
若覓死生。
問取皮袋。
公曰。
如何是本來佛性。
李公曰。
今日熱如昨日。
隨聲便問。
公臨行一句作么生。
公曰。
本來無掛礙。
隨處任方圓。
李公曰。
晚來困倦。
更不答話。
公曰。
無佛處作佛。
李公于是泊然而逝 仁宗皇帝尤留神空宗。
聞李公之化。
與圓問答。
加嘆久之。
公哭之慟。
臨壙而別之。
有詔賜官舟。
南歸中途。
謂侍者曰。
我忽得風(fēng)痹疾。
視之口吻已喎斜。
侍者以足頓地曰。
當(dāng)奈何平生呵佛罵祖。
今乃爾。
公曰。
無憂為汝正之。
以手整之。
如故。
曰。
而今而后。
不鈍置汝。
遂以明年至興化。
正月初五日。
沐浴辭眾。
跏趺而逝。
閱世三十有四。
坐夏三十有二。
李公之子。
銘志其行于興化。
而藏全身于石霜。
公平生以事事無礙行心。
凡圣所不能測。
室中宴坐。
橫刀水盆之上。
旁置草鞋。
使來參扣者下語。
無有契其機者。
又作示徒偈曰。
黑黑黑。
道道道。
明明明。
得得得。
又冬日榜僧堂。
作此字?○○○?==≡兒([田/?][曲-曰+口][(巨-匚)@二]才)。
其下注云。
若人識得。
不離四威儀中。
有首座者。
見之謂曰。
和尚今日放參。
慈明聞而笑之云。
贊曰。
有際天之云濤。
乃可容吞舟之魚。
有九萬里之風(fēng)。
乃可負乖天之翼。
三世如來之法印重任也。
豈尋常之材。
可荷檐乎。
余觀慈明。
以英偉絕人之姿。
行不纏凡圣之事。
談笑而起臨濟于將仆。
叱咤而死黃龍之偷心。
視其施為。
不見轍跡。
未三世而死為繩墨。
諺曰。
字經(jīng)三寫烏焉成馬。
此言雖小。
可以喻大。
補續(xù)高僧傳·習(xí)禪篇
石霜楚圓禪師。
號慈明。
汾陽嫡嗣也。
生全州李氏。
少為書生。
年二十二出家。
母有賢行。
使游方。
師連眉秀目。
頎然豐碩。
然忽繩墨。
所至為老宿呵。
以為少叢林。
師柴崖而笑曰。
龍象蹴踏。
非驢所堪。
嘗橐骨董箱。
以竹杖荷之。
游湘沔間。
聞汾陽道望。
遂與大愚谷泉瑯琊造焉。
陽顧而默器之。
經(jīng)二年未許入室。
每見必罵詬。
或毀詆。
諸方所訓(xùn)。
皆流俗鄙事。
一夕訴曰。
自至法席已再夏。
不蒙指示。
但增世俗塵勞念。
歲月飄忽。
己事不明。
語未卒。
陽熟視罵曰。
是惡知識。
敢裨販我。
怒舉杖逐之。
師擬伸救。
陽掩師口。
乃大悟曰。
乃知臨濟道出常情。
服役七年辭去。
依唐明嵩公。
嵩指會楊大年。
因大年。
復(fù)會李都尉。
二公恨見之晚。
館于齋中。
日夕質(zhì)疑智證。
以為法友。
久之辭還河?xùn)|。
省唐明。
李公遣二僧訊師。
師于書尾。
畫雙足寫來僧名。
以寄之。
李作偈曰。
黑毫千里馀。
金槨示雙趺。
人天渾莫測。
珍重赤須胡。
師以母老。
南歸至筠州。
首眾于洞山。
時聰禪師居焉。
先是。
汾陽謂師曰。
我遍參云門兒孫。
特以未見聰為恨。
故師依止三年。
乃游仰山。
大年以書抵宜春太守黃宗旦。
使請師出世。
守虛南原致師。
師不赴。
旋特謁候守愿行。
守問其故。
師曰。
始為讓。
今偶欲之耳。
守大賢之。
住三年。
棄去省母。
以白金為壽。
母投金于地。
罵曰。
汝少行腳。
負布橐去。
今安得此物。
吾望汝濟我。
反置我地獄耶。
師色不怍。
徐收之辭去。
謁神鼎諲公。
鼎首山高弟。
望尊一時。
衲子非人類精奇。
無敢登其門者。
住山三十年。
門弟子氣吞諸方。
師發(fā)長不剪。
弊衣楚音。
通謁稱法侄。
一眾大笑。
鼎遣童子問。
長老誰之嗣。
師仰視屋曰。
親見汾陽來。
鼎杖而出。
顧見頎然。
問曰。
汾州有西河師子是否。
師指其后。
絕叫曰。
屋倒矣。
童子返走。
鼎回顧相矍鑠。
師地坐脫只履而視之。
鼎老忘所問。
又失師所在。
師徐起整衣行。
且語曰。
見面不如聞名。
遂去。
鼎遣人追之。
不可。
嘆曰。
汾陽乃有此兒耶。
師自是名重叢林。
適道吾虛席。
郡移書。
欲得大禪伯領(lǐng)之。
鼎以師應(yīng)召。
法令嚴(yán)整。
亡身為法者集焉。
師之大機大用。
不可思議。
傳者謂。
師以事事無礙行心。
凡圣不能測。
可為知言矣。
水庵。
謂尤侍郎延之曰。
昔大愚慈明谷泉等。
結(jié)伴參汾陽。
河?xùn)|苦寒。
眾人憚之。
惟慈明曉夕不憚。
夜坐欲睡。
則引錐自刺。
嘆曰。
古人為生死事大。
不食不寢。
我何人哉。
乃縱荒逸。
生無益于時。
死無聞于后。
是自棄也。
及辭歸。
汾陽嘆曰。
楚圓今去。
吾道東矣。
次住福嚴(yán)。
又移興化。
嘗室中插劍一口。
以草鞋一對。
水一盆。
置在劍邊。
擬議者。
師曰。
喪身失命了也。
便喝出。
無有一人契者。
其他玄言妙語。
提唱宗乘。
探旨者麻粟出焉。
黃龍南楊岐會二人。
最為上首。
能世其家。
以某年正月五日示寂。
前是。
李都尉遣使邀師曰。
海內(nèi)法友。
唯師與楊大年耳。
大年棄我而先。
仆年來頓覺衰落。
忍死以一見公。
仍以書抵潭帥敦遣之。
師惻然。
與侍者舟而東下。
舟中作偈曰。
長江行不盡。
帝里到何時。
既得涼風(fēng)便。
休將櫓棹施。
至京與李公會。
月馀而李公歿。
臨終畫一圓相。
又作偈獻師。
偈曰。
世界無依。
山河匪礙。
大海微塵。
須彌納芥。
拈起幞頭。
解下腰帶。
若覓死生。
問取皮袋。
師曰。
如何是本來佛性。
公曰。
今日熱如昨日。
隨聲便問。
師臨行一句作么生。
師曰。
本來無質(zhì)礙。
隨處任方圓。
公曰。
晚來困倦。
更不答話。
師曰。
無佛處作佛。
公于是泊然而逝。
仁宗皇帝。
尤留神空宗。
聞李公化與師問答。
嘉嘆久之。
師哭之慟。
臨壙而別。
有旨賜官舟還。
中途謂侍者曰。
我忽得風(fēng)痹疾。
視之口吻已喎斜。
侍者以足頓地曰。
當(dāng)奈何平生呵佛罵祖。
今乃爾。
師曰。
無憂為汝正之。
以手整之如故。
曰。
而今而后。
不鈍置汝。
逾年而化。
李公子。
銘志其行于興化。
全身塔于石霜。
系曰。
達人出世。
以開物成務(wù)。
為心非自衒也。
方師之受南原也。
戢天際想于眉睫間。
聊試吾道動靜何如。
觀其初不赴。
后自請行。
進退躊躇。
意可知矣。
覺范云。
慈明道。
起臨濟于將仆。
而平昔廓落乃如此。
微神鼎。
則亦谷泉流也。
雖然。
狂奴故態(tài)。
特師之寓言耳。
真面目。
豈無知音者哉。
然神鼎固長者。
難及也。

人物簡介

禪林僧寶傳·卷第二十二
禪師生徐氏。
名文悅。
南昌人也。
七歲剃發(fā)于龍興寺。
短小粹美。
有精識。
年十九杖策遍游江淮。
常默坐下板。
念耆宿之語。
疑之曰。
吾聞臨濟。
在黃檗三年。
黃檗不識也。
陳尊宿者教之。
令問佛法大意。
三問而三被打。
未聞?wù)佌伿谥病?div id="ks2yimi" class='inline' id='people_26164_0_16_comment'>
至大愚而悟。
則為江西宗。
耆宿教我。
意非徒然。
我所欲聞?wù)弋惗?div id="0amcmkm" class='inline' id='people_26164_0_21_comment'>
斯時荊州金鑾有善。
筠州大愚有芝。
悅默欲先往造芝。
或不契則詣荊州。
至大愚見屋老僧殘。
荒涼如傳舍。
芝自提笠。
日走市井。
暮歸閉關(guān)高枕。
悅無留意。
欲裝包發(fā)去。
將發(fā)而雨。
雨止而芝升座。
曰。
大家相聚吃莖齏。
若喚作一莖齏。
入地獄如箭射。
下座無他語。
悅大駭。
夜造丈室。
芝曰。
來何所求。
曰求佛心法。
芝曰。
法輪未轉(zhuǎn)。
食輪先轉(zhuǎn)。
后生趁有色力。
何不為眾乞飯去。
我忍饑不暇。
暇為汝說法乎。
悅不敢違。
即請行。
及還自馮川。
芝移住西山翠嵓。
悅又往從之。
夜詣?wù)墒摇?div id="84w4wqw" class='inline' id='people_26164_0_57_comment'>
芝曰。
又欲求佛心法乎。
汝不念乍住。
屋壁疏漏。
又寒雪。
我日夜望汝。
來為眾營炭。
我忍寒不能。
能為汝說法乎。
悅又不敢違。
入城營炭。
還時維那缺。
悅夜造丈室。
芝曰。
佛法不怕爛卻。
堂司一職。
今以煩汝。
悅不得語而出。
明日鳴揵椎堅請。
悅有難色。
拜起欲棄去。
業(yè)已勤勞。
久因中止。
然恨芝不去心。
地坐后架。
架下束破桶盆。
自架而墮。
忽開悟。
頓見芝從前用處。
走搭伽梨。
上??堂。
芝迎笑曰。
維那且喜大事了畢。
悅再拜汗下。
不及吐一詞而去。
服勤八年。
而芝沒。
東游三吳。
所至叢林改觀。
雪竇顯禪師尤敬畏之。
每集眾茶。
橫設(shè)特榻。
示禮異之。
南禪師住同安。
自三衢入鄱陽。
來歸謁古塔主。
遂首眾僧于芝山。
南禪師遣使迎之。
又首眾僧于同安。
久之昌移文。
請住翠嵓。
方至首座出迓問曰。
德山宗乘即不問。
如何是臨濟大用。
悅厲語曰。
汝甚處去來。
首座擬對。
悅掌之。
又?jǐn)M申語。
悅喝曰。
領(lǐng)眾歸去。
于是一眾畏仰。
示眾曰。
昔年曾到。
今日復(fù)來。
非惟人事重榮。
抑亦林泉增氣。
且道如何是不傷物義一句。
良久曰。
天高東南。
地傾西北。
問僧曰。
汾州言。
識得拄杖子。
行腳事畢。
舉杖曰。
此是拄杖子。
阿那個是行腳事。
僧無對。
悅荷之曰。
直入千峰萬峰去。
又問僧。
盤山言。
似地擎山。
不知山之孤峻。
如石含玉。
不知玉之無瑕。
如何。
僧無對。
悅曰。
似地擎山。
如石含玉。
從何得此消息耶。
住山儉約。
躬自力田。
田夫夜穴塍竊水。
悅遣兩力。
邏得之。
田夫窘推甲墮水。
視之已死。
乙走白縣。
吏來驗則甲蓋詐也。
抵獄坐。
使之當(dāng)著縫掖。
龍興一老僧。
以醫(yī)出入府中。
夜聞往。
懇白府坐曰。
如悅者佛法龍象也。
豈宜使出叢林耶。
府坐曰。
法如是。
奈何以度牒付之。
悅得以夜馳。
依吉州禾山。
山中有忌之者。
將不利于悅。
悅又造南岳。
依承天勤禪師。
十年不出戶。
道遂大顯著。
學(xué)者歸心焉。
乃出住法輪。
給舂監(jiān)刈。
皆自董之。
見挾幞負包而至者。
則容喜之。
見荷擔(dān)者。
顰頞曰。
未也。
更三十年跨馬行腳也。
悅與潭州興化銑禪師友善。
銑住持久。
老于迎送。
悅屢勸其。
棄之歸林下。
銑不果。
一日送客。
墮馬損臂。
以書訴于悅。
悅以偈答之曰。
大悲菩薩有千手。
大丈夫兒誰不有。
興化和尚折一枝。
只得九百九十九。
銑笑曰。
負負無可言。
俄遷住云峰。
嘉祐七年七月八日。
升座辭眾。
說偈曰。
住世六十六年。
為僧五十九夏。
禪流若問旨皈。
鼻孔大頭向下。
遂泊然而化。
阇維得五色舍利。
塔于禹溪之北。
贊曰。
黃檗大用如涂毒鼓。
嘗撾之而死臨濟。
置之二百年。
矣芝公又一撾之而死云峰。
余讀其語句。
如青山白云。
開遮自在。
碧潭明月。
撈漉方知。
至其發(fā)積翠以見慈明。
發(fā)晦堂以見積翠。
至公法道。
則有大愚陳睦州之韻。
嗚呼叢林方嘆。
其不肯低手。
故嗣之者無間。
是何足以知悅哉。
高僧摘要·道高僧摘要卷一
初造大愚。聞示眾曰。大家相聚吃莖齏。若喚作一莖齏。入地獄如箭射。師大駭。夜造方丈。愚問來何所求。師曰求心法。愚曰法輪未轉(zhuǎn)。食輪先轉(zhuǎn)。何不為眾乞食。師不敢違。未幾愚移翠巖。師復(fù)過求指。愚曰佛法未到爛卻。雪寒宜為眾乞炭。師亦奉命。事竟復(fù)造方丈。愚曰堂司缺人。今以煩汝。師受之不樂。恨愚不去心。坐后架桶箍忽散。自架墮落。師忽然開悟。愚迎笑曰。維那且喜。大事了畢。師再拜。不吐一詞而去。
釋倚遇 朝代:北宋

人物簡介

全宋詩
釋倚遇(一○○三~一○七九),漳州(今屬福建人)。俗姓林。師事北禪賢禪師,后住持分寧法昌寺(《五燈會元》卷一六)。神宗元豐二年卒,年七十七(《禪林僧寶傳》卷二八)。今錄詩三首。
禪林僧寶傳·卷第二十八
禪師名倚遇。
漳州林氏子也。
為人奇逸。
有大志。
自剃發(fā)受具。
即杖策游方。
名著叢林。
浮山遠禪師。
嘗指以謂人曰。
后學(xué)行腳樣子也。
辭遠謁南岳芭蕉庵主谷泉。
三至三遭逐。
猶謁之。
泉揕之曰。
我此間。
虎狼縱橫。
尿床鬼子。
三回五度。
來覓底物。
遇曰。
人言庵主見汾州。
泉乃解衣抖擻曰。
汝謂我見汾州。
有多少奇特。
遇即禮拜。
問曰。
審如庵主語。
客來將何祗待。
泉曰。
云門胡餅。
趙州茶。
遇曰。
謝供養(yǎng)。
泉曰。
我火種也未有。
早言謝。
謝什么。
遇乃去。
至北禪賢禪師。
問曰。
近離什么處。
遇曰。
福嚴(yán)。
曰。
思大鼻孔長多少。
遇曰。
與和尚當(dāng)時見底一般。
曰。
且道老僧見時長多少。
遇曰。
和尚大似不曾到福嚴(yán)。
賢笑曰。
學(xué)語之流。
又問。
來時馬大師健否。
遇曰。
健。
曰。
向汝道什么。
遇曰。
令北禪莫亂統(tǒng)。
賢曰。
念汝新到。
不欲打汝。
遇曰。
倚遇亦放過和尚。
乃罷。
遇因倒心師事之。
時慈明禪師。
住興化。
過賢公室。
遇侍立。
看其談笑。
賢曰。
汾陽師子。
可殺威獰。
慈明曰。
不見道。
來者咬殺。
賢曰。
審如此。
汾陽門下。
道絕人荒耶。
慈明舉拂子曰。
這個因甚到今日。
賢未及對。
遇從旁曰。
養(yǎng)子不及父。
家門一世衰。
賢呵曰。
汝具什么眼目。
乃敢爾。
遇曰。
若是咬人師子。
終不與么。
慈明將去。
至龍牙像前。
指以問遇曰。
誰像。
遇曰龍牙。
慈明曰。
既是龍牙像。
何乃在北禪。
遇曰。
一彩兩賽。
慈明曰。
像在此。
龍牙在什么處。
遇擬對。
慈明掌之曰。
莫道不能咬人。
遇曰。
乞兒見小利。
慈明呵逐之。
賢公除夕。
謂門弟子曰。
今夕無可分歲。
共烹露地白牛。
大家圍爐。
向榾柮火。
唱村田樂。
何也。
免更倚他門戶。
旁它墻。
乃下座。
有僧從后大呼曰。
縣有吏至。
賢反顧問所以。
對曰。
和尚殺牛。
未納皮角耳。
賢笑擲暖帽與之。
僧就拾得。
跪進曰。
天寒還和尚帽子。
賢問遇曰。
如何。
遇曰。
近日城中紙貴。
一狀領(lǐng)過。
后還江南。
再游廬山。
寓止圓通。
時大覺璉公。
方赴 詔。
辭眾曰。
此事分明。
須薦取。
莫教累劫受輪回。
遇問曰。
如何是此事。
曰薦取。
遇曰。
頭上是天。
腳下是地。
薦個什么。
曰。
不是知音者。
徒勞話歲寒。
遇曰。
豈無方便。
曰。
胡人飲乳。
反怪良醫(yī)。
遇曰。
暴虎憑河。
徒誇好手。
拍一拍皈眾。
后游西山。
眷雙嶺深邃。
棲息三年。
與英邵武。
勝上座游。
應(yīng)法昌請。
決別曰。
三年聚首。
無事不知。
檢點將來。
不無滲漏。
以拄杖劃一劃曰。
這個且止。
宗門事作么生。
英曰。
須彌安鼻孔。
遇曰。
臨崖看滸眼。
特地一場愁。
英曰。
深沙努眼睛。
遇曰。
爭奈圣凡無異路。
方便有多門。
英曰。
鐵蛇鉆不入。
遇曰。
有甚共語處。
英曰。
自緣根力淺。
莫怨太陽春。
卻劃一劃。
宗門且止。
這個事作么生。
遇欲掌之。
英約住曰。
這漳州子。
莫無去就。
然也是我致得。
法昌在分寧之北。
千峰萬壑。
古屋數(shù)間。
遇至止安樂之。
火種刀耕。
衲子時有至者。
皆不堪其枯淡。
坐此成單丁。
開爐日。
輒以一力撾鼓。
升座曰。
法昌今日開爐。
行腳僧無一個。
惟有十八高人。
緘口圍爐打坐。
不是規(guī)矩嚴(yán)難。
免見諸人話墮。
直饒口似秤磓。
未免燈籠勘破。
不知道絕功勛。
安用修因證果。
喝一喝云。
但能一念回心。
即脫二乘羈鎖。
大寧寬禪師至。
遇畫地作此<X79p0547_01.gif相。
便曳钁出。
翌日未升座。
謂寬曰。
昨日公按如何。
寬畫此[○@牛]相。
即抹撒之。
遇曰。
寬禪頭。
名下無虛人。
乃升座曰。
忽地晴天霹靂聲。
禹門三級浪崢嶸。
幾多頭角為龍去。
蝦蟹依前努眼睛。
南禪師至。
遇方植松。
南公曰。
小院子。
?許多松作么。
遇曰。
臨濟道底。
曰。
?得多少。
遇曰。
但見猿啼鶴宿。
聳漢侵云。
南公指石曰。
這里何不?。
遇曰。
功不浪施。
曰。
也知無下手處。
遇卻指石上松曰。
從什么處得此來。
南公大笑曰。
蒼天蒼天。
乃作偈曰。
頭戴華巾離少室。
所攜席帽出長安。
鷲峰峰下重相見。
鼻孔元來總一般。
又畫此<X79p0547_02.gif相示之。
遇和曰。
葫蘆棚上掛冬瓜。
麥浪堆中釣得蝦。
誰在畫樓沽酒處。
相邀來吃趙州茶。
又畫此<X79p0547_03.gif相答之。
南公曰。
鐵牛對對黃金角。
木馬雙雙白玉蹄。
為愛雪山香草細。
夜深乘月過前溪。
又畫此一相示之。
遇曰。
玉麟帶月離霄漢。
金鳳銜花下?樓。
野老不嫌公子醉。
相將攜手御街游。
又畫此○答之。
時南公道被天下。
叢林宗之。
而遇與之酬唱。
如交友。
一時豪俊多歸之。
寶覺心禪師問曰。
不是風(fēng)兮。
不是幡。
黑花貓子面門斑。
夜行人只貪明月。
不覺和衣渡水寒。
豈不是和尚偈耶。
遇曰然。
有是語。
寶覺曰。
也太奇特。
遇曰。
汝道。
祖師前段為人。
后段為人。
對曰。
祖師終不妄語。
遇曰。
意作么生。
對曰。
豈不見道。
不是風(fēng)動。
不是幡動。
遇曰。
如狐渡水。
有甚快活。
曰。
師意如何。
遇以拂子搖之。
對曰。
也是為蛇畫足。
遇曰。
亂統(tǒng)作么。
對曰。
須是和尚始得。
徐德占布衣時。
未為人知。
遇特先識之。
山中往來。
為法喜之游。
及其將化。
前一日。
作偈別德占。
德占時方丁太夫人憂。
居家。
偈曰。
今年七十七。
出行須擇日。
昨夜問龜哥。
報道明朝吉。
德占大驚。
呼靈源叟。
俱馳往。
遇方坐寢室。
以院務(wù)什物付監(jiān)寺曰。
吾自住此山。
今三十年。
以護惜常住故。
每自蒞之。
今行矣。
汝輩著精彩。
言畢舉手中杖子曰。
且道這個付與阿誰。
德占靈源。
屏息無答者。
擲于地投床。
枕臂而化。
贊曰。
予觀法昌契悟。
穩(wěn)實宗趣淹博。
荷擔(dān)云門氣無叢林。
其應(yīng)機施設(shè)。
鋒不可犯。
殆亦明招獨眼龍之流亞歟。
然所居荒村破院。
方其以一力撾鼓。
為十八泥像說禪。
雖不及真單徒之有眾。
亦差勝生法師之聚石。
味其平生。
未嘗不失將頓足。
想見標(biāo)致也。
釋洪英 朝代:北宋

人物簡介

全宋詩
釋洪英(一○一二~一○七○),俗姓陳,號寶峰英禪師,邵武(今屬福建)人。
初依曹山雅禪師,后為黃龍南禪師法嗣(《五燈會元》卷一七),岳下十三世。
神宗熙寧元年(一○六八)居廬山圓通寺。
二年,開法于石門。
遷隆興府泐潭(同上書)。
三年卒,年五十九。
《禪林僧寶寶傳》卷三○有傳。
今錄偈五首
禪林僧寶傳·卷第三十
禪師名洪英。出于陳氏。邵武人。幼警敏讀書。五行俱下。父母鐘愛之。使為書生。英不食。自誓懇。求出家。及成大僧。即行訪道。東游至曹山。依止耆年雅公。久之辭去。登云居。眷巖壑勝絕。為終焉之計。閱華嚴(yán)十明論。至為真智慧無體性。不能自知無性。故為無性之性。不能自知無性。故名曰無明。華嚴(yán)第六地。曰不了第一義。故號曰無明。將知真智慧本無性。故不能自了。若遇了緣而了。則無明滅矣。是謂成佛要門。愿以此。法紹隆佛種。然今諸方。誰可語此。良久喜曰。有積翠老在。即日造黃檗。謁南禪師于積翠。夜語達旦。南公加敬而已。時座下龍象雜還。而英議論。嘗傾四座。聲名籍甚。嘗游西山。遇南昌潘居士。同宿雙嶺。居士曰。龍?zhí)兑娞旎蕰r節(jié)。冥合孔子。英驚問何以驗之。曰??鬃釉?。二三子以我為隱乎。吾無隱乎爾。吾無行而不與二三子者。是丘也。師以為如何。英笑曰。楚人以山雞為鳳。世傳以為笑。不意居士。此語相類。汝擎茶來。我為汝接。汝行益來。我為汝受。汝問訊。我起手。若言是說。說個什么。若言不說。龍?zhí)逗我员阄颉4怂^無法可說。是名說法。以世尊之辯。亦不能加此兩句耳。學(xué)者但求解會。譬如以五色。圖??虛空。鳥窠無佛法可傳授。不可默坐。閑拈布毛吹之。侍者便悟。學(xué)者乃曰。拈起布毛。全體發(fā)露。似此見解。未出教乘。其可稱祖師門下客。哉九峰被人問。深山里有佛法也無。不得已曰有。及被窮詰無可有。乃曰。石頭大者大。小者小。學(xué)者卜度曰。剎說眾生說。三世熾然說。審如是教乘自足。何必更問祖師意旨耶。要得脫體明去。譬如眼病人。求醫(yī)治之。醫(yī)者但能去翳膜。不曾以光明與之。居士推床驚曰。吾憂積翠法道。未有繼者。今知盡在子躬厚自愛。雙嶺順禪師問。庵中老師。好問學(xué)者。并卻咽喉唇吻。道取一句。首座曾道得么。英乾笑已。而有偈曰。阿家嘗醋三赤喙。新婦洗面摸著鼻。道吾答話得腰裈。玄沙開書是白紙。于是順公屈服。以為名下無虛士。有同參在石門。分座接納。英作偈寄之曰。萬鍛爐中鐵蒺藜。直須高價莫饒伊。橫來豎去呵呵笑。一任傍人鼓是非。熙寧元年。首眾僧于盧山圓通寺。學(xué)者歸之如南公。明年春。南公下世。冬十月英開法于石門。又明年六月。知事紛爭。止之不可。初九日謂眾曰。領(lǐng)眾不肅。正坐無德。吾有愧黃龍。呼維那。鳴鐘眾集。敘行腳始末曰。吾滅后火化。以骨石藏普通塔。明生死不離清眾也。言卒而逝。閱世五十有九。坐四十三夏。 贊曰。英厭紛爭之眾。而趨死。又誡以骨石藏普通塔。其以死生為兒戲乎。晉魏舒喪其室。一慟而止。曰。吾不及莊周遠甚?;笢匾蠛苾簳r戲。溫棄鞭。而浩取之。溫后喜曰。吾固知浩出吾下。古人哭泣戲劇之間。自驗其材如此。英嘆領(lǐng)眾不肅。而愧黃龍。自鞭不赦。可以為法哉。
釋行偉 朝代:北宋

人物簡介

全宋文·卷一○九七
行偉(一○一八——一○八○),俗姓于,大名(今河北大名)人。
年十九游京師,謁寶相寺大乘師方益,為服勤十三年,始落發(fā)受具。
益令入洛,遂受賢首教于太三藏,成名繼其席。
又謁黃龍南禪師卒,遂奉江西使檄住仰山,法席冠江南。
元豐三年十一月卒,年六十三。
見《禪林僧寶傳》卷二四,《羅浮野錄》卷四。
禪林僧寶傳·卷第二十四
禪師名行偉。生于氏。大名人也。幼寡笑語。頹然地坐終日。伏犀插額。眉目疏秀。人皆異之。年十九。游京師。聞寶相寺大乘師。方益有鑒裁。謁之。益曰。君風(fēng)神不凡。然非凌煙麒麟所宜置。正當(dāng)袒肩荷擔(dān)如來。乃稱耳。偉欣然曰。此吾心也。愿執(zhí)役掃除。益以講學(xué)聚徒。偉甘勤力。挽車運粟。破薪佐炊。無所不為者。十三年。乃剃落受具。辭益經(jīng)行諸方。益令入洛。遂受賢首教于太三藏。成名繼其席常千人。講無定居。南游門弟子。有愿隨者。偉不卻。至淮上。所至禪林。盛藉藉聞宗師名。心怪之。館淮山古寺。見昔同學(xué)法亮黲衲勃??。高其衣裙。布纏兩脛。驚曰。亮亦逃矣。呼俱行者。聚觀太息。亮笑敘寒溫而已。偉問曰。汝今稱禪者。禪宗奧義語我來。亮曰。待我死后。為汝敷說。偉曰??褚?。亮曰。我狂已息。汝今方熾。即趨去。偉請其屬曰。亮聞見淹博。知法解義倍我。今甘爾。禪家。必有長處。乃獨行詣黃檗。謁南禪師。依止二年。每造室。南公必斂目。良久乃語。偉曰。和尚見行偉。必合眼何耶。曰。麻谷見良遂來。荷鋤鋤草。良遂有悟處。我見汝來。但閑閉目。汝雖無悟。然且有疑。尚亦可在。偉滋不曉。時泐潭月禪師。與南公同坐夏積翠。月以經(jīng)論有聲。偉嘗侍座。聽其談?wù)摗R蜃x小釋迦傳曰。韋尚書問仰山寂公。禪師尋常如何接人。寂曰。僧來必問來為何事。曰來親覲。又問。還見老僧否。曰見。又問。老僧何似驢。僧未有詶者。韋曰。若言見。爭奈驢。若言不見。今禮覲誰。以此故難答。寂曰。無人如尚書辯析者耳。月公稱善。偉亦以為然。南公獨曰。溈仰宗枝。不到今者。病在此耳。偉日夜究思。不悟其意。將治行而西。卜庵嵩少之下。為粥飯僧。夜與一僧同侍座。僧問。法華經(jīng)言。得解一切眾生語言陀羅尼。何等語是陀羅尼。南公顧香爐。僧即引手。候火有無。無火。又就添以炷香。仍依位而立。南公笑曰。是此陀羅尼。偉驚喜。進曰。如何解。南公令僧且去。僧揭簾趨出。南公曰。若不解。爭能與么。偉方有省。偉律身甚嚴(yán)。燕坐忘夜旦。占一室謝絕交游。有過偉者。虛己座以延之。躬起炷香。叉手而立。南公聞之以為。大絕物。非和光同塵之義。面誡之。對曰。道業(yè)未辨。歲月如流。大根器。如云門趙州猶曰。我惟粥飯二時是雜用心。又曰。我豈有工夫閑處用。矧行偉根性。日劫相倍者。寧暇囿世情。事清談。諛悅?cè)?。增我相乎。南公賢之。熙寧二年。南公歿于黃龍。江西使者。檄宣春。厚禮致。以居仰山。未期年。法席冠江淮。平昔同參。知名者皆集。道俗尊事之。謂之后身通智。性剛蒞事有法度。俾某人職某事。莫敢違者。嘗遣化十二輩。偉以其名付維那。使明日俱來。受曲折。及會茶輒失一人。偉問為誰。曰隨州永泰。偉方經(jīng)營中。首座曰。泰游山去。請以他僧備員。偉然之。俄有告者曰。泰寔在。首座匿之。以欺眾耳。偉色莊使搜得之。泰自陳。怯弱懼失所受事。首座寔不知也。偉令擊鐘。集眾白曰。首座已分座授道。又老師所賞識。昧心罔眾。他人猶不可為。乃甘自破壞乎。首座屏息受罰。俱永泰者出院。諸方伏其公。泰后嗣其法。住黃檗山。首座住溈山。嗣黃龍。偉夏夜坐深林。祖以食蚊蚋。會腸毒作。十日不愈。以刀絕之尺許。血流不止。門人泣曰。師獨奈何不少忍。曰。為其障我行道。蒲伏床上。無所利于物。得死不愈于生乎。元豐三年十一月二十六日。說偈而化。后三日阇維。得五色舍利。骨石栓索勾連。塔于寺之東。閱世六十三。坐三十三夏。 贊曰。法句經(jīng)言。若起精進心。是妄非精進。觀偉施為。宜若起心者何哉。永嘉曰。晝夜精勤。恐緣差故。不惜身命。以知恩故。偉方畏緣差。負法道之恩。引云門趙州。以自較渠。恤是真是妄哉。非志列秋霜。何以若此耶。
共 24 首 第 1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