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趙愷

相關人物:共 4 位。
共 4 首

人物簡介

全宋文·卷四七五九
從廓(一一一九——一一八○),俗姓林氏,福州長溪(今福建霞浦)人。年十五于建善寺祝發(fā)受戒,嘗從懶庵需公、大慧杲禪師游,嗣大圓璞禪師,住持明州育王山廣利禪寺,賜號妙智禪師。晚以衣囊立庵于烏石山,名以笑月。淳熙七年卒,年六十二。見樓鑰《育王山妙智禪師塔銘》(《攻愧集》卷一一○)、《補續(xù)高僧傳》卷一一。
補續(xù)高僧傳·習禪篇
從廓。
福之長溪林氏子。
幼穎悟。
不妄言笑。
群兒強以聚嬉。
泊焉如弗聞。
喜聞出世法。
年十五祝發(fā)受具戒。
時閩中。
多有道之士。
悉往從之游。
見佛心才。
才稱之。
又見懶庵需公。
為侍者。
復依大圓璞。
璞妙喜之高弟。
門風孤峻。
始齟齬。
久之。
豁然有得。
服勤數(shù)載。
大圓撫之。
以為類己。
然以未識妙喜為恨。
不憚重趼。
見于衡之回雁峰下。
深加器重。
留三年告歸。
送之以偈。
又以書屬璞曰。
廓。
佳衲子。
可為成就。
使異日為吾家種草。
紹興丙子。
妙喜被旨住育王。
復來依焉。
妙喜移徑山。
璞繼其席。
眾踰千數(shù)。
師為第一座制師。
丞相沈公。
以廬山請出世。
妙喜方名冠天下。
無不愿出其門。
以取重。
開堂日。
乃以瓣香嗣大圓。
諸方以此益高之。
已而育王虛位。
尚書韓公邀妙喜。
請舉以自代。
而無如師也。
禪衲大集。
育王為海內名道場。
以祖孫三人。
世濟宣闡。
遂為叢林美譚。
師才具素高。
以其暇日。
興土木之工。
皆極其壯麗。
增庾入數(shù)千斛。
施者委金帛。
創(chuàng)為長生局五所。
百須皆備。
月施金錢飯僧以萬計。
又造金塔。
以奉舍利。
此特其馀事爾。
孝宗即位之十五年。
詔。
舍利寶塔。
詣行在所。
師侍行。
既至。
命入禁中觀堂安奉。
上御素膳。
焚香瞻禮。
親睹殊勝。
遂召師對碧琳堂。
問舍利從何發(fā)現(xiàn)。
奏曰。
從陛下圣心發(fā)現(xiàn)。
上大悅。
親書妙勝之殿。
賜師妙智禪師號。
仍度僧五員。
頒鈔萬緡。
眷賚優(yōu)渥。
前所未有。
日本國王。
閱師偈語。
自言有所發(fā)明。
至遜國以從道。
歲修弟子禮。
辭幣甚恭。
且送良材建舍利殿。
器用精妙。
莊嚴無比。
丞相史公帥七閩。
以鼓山趣其歸。
滎陽郡王力挽無行。
魏王出鎮(zhèn)。
一見風儀。
目為僧中龍。
又聞其機辯峻發(fā)。
肅然加敬。
師晚以衣囊。
立庵于烏石山。
名以笑月。
為終焉計。
有偈云。
三峰斂卻閑云。
大海冷涵秋月。
庚子季春。
拂衣歸庵。
杜門不與世接。
俄示微恙。
說偈而逝。
年六十二。
臘四十七。
葬于庵之寢室。
師家法嚴甚。
學眾以師語。
萃為巨編。
師見而呵之曰。
汝輩隨語生解。
去道益遠。
固不許。
沒后。
乃始得百之一二刊之。
弟子百馀人。

人物簡介

簡介
開封祥符(今河南開封)人,祖籍并州太原(今山西太原),宋孝宗趙慎原配妻子。
奉直大夫郭直卿孫女,六世祖為宋真宗時期章穆皇后外家兄弟(章穆后族)。
父為郭瑊,昭慶軍承宣使,追封榮王。
母為淑國夫人趙氏系皇族宗室女。
宋孝宗為普安郡王時,娶郭氏為妻,封為咸寧郡夫人,生宋光宗趙惇、莊文太子趙愭、魏惠憲王趙愷和邵悼肅王趙恪。
南宋紹興二十六年(1156年),未及宋孝宗登基即去世,享年三十一歲,追封淑國夫人。
紹興三十一年(1161年),追贈福國夫人,孝宗為太子,追冊皇太子妃。
宋孝宗即位,追冊為皇后,謚號“恭懷”,不久改謚安穆皇后,宋孝宗駕崩,朝廷營建永阜陵時改謚為成穆皇后。
趙秉 朝代:南宋

人物簡介

全宋文·卷七○四○
趙秉(?
—一二○六),孝宗孫,魏王愷子。
淳熙中生于明州。
性早慧,孝宗愛之,將內禪,封嘉國公。
光宗立,進封許國公。
寧宗慶元間封徐國公,領昭慶軍節(jié)度使,又進封吳興郡王。
開禧二年卒,追封沂王,謚靖惠。
見《宋史》卷二四六本傳及孝宗、光宗、寧宗《本紀》。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元慶元慈溪人,字子永。宋宗室之后,故不仕,隱居大寶山。學宗楊簡,以靜虛為尚,學者稱寶峰先生。慈溪令執(zhí)經請業(yè),行弟子禮,偕以治民事宜告之。方國珍據浙東,逼偕出仕,不從。有《寶峰集》,或稱《寶云堂集》。
元詩選
偕字子永,宋魏王廷美之后,遷于慈溪。
自以前代宗室,不求祿仕。
嘗讀楊文元公遺書有省,隱于大寶山之東麓,學者稱為寶峰先生。
郡守縣令多執(zhí)弟子禮,受成法焉。
門人烏斯道序其遺文,謂為有道之言。
六世孫文華重刻。
其詩不多,類皆陳腐之語,錄其稍蘊藉者存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