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許光亨

共 14 首 第 1 頁 下一頁
亶文王前子,自不與、世人同。
況地望既華,天資更偉,云驥行空。
年少才名蜚動(dòng),泛星槎、曾到廣寒宮。
桂子香濃秋月,桃花浪煖春風(fēng)。
神仙之說朦朧。
鉛與汞、亦何功。
政磐石規(guī)模,維城事業(yè),倚重周宗。
休要碧油紅旆,趁黑頭、時(shí)節(jié)做三公。
堂上雙親未老,穩(wěn)看金紫重重。
吾徒宋孝先、李大鼎作《梅溪庚午多士賦》,敘一堂八齋六十人名字,而鋪陳條列三百六十字之中,言簡(jiǎn)意盡,有足觀者。
陳元佐、萬孝杰、童侃又作《梅溪多士賦》,通前后八年間凡一百二十人而并列之,文工而事益詳。
予于是采二賦之馀意,變聲律而古之,先美后規(guī),效古人勸諷之旨,非敢以文戲也。
目曰《梅溪題名賦》。
余辟館于梅溪兮,歲甫及乎夢(mèng)齡。
自淵獻(xiàn)而逮乎敦牂兮,頃十朋而今百朋
齋敞八而堂虛一兮,咸與賢而與能(謝與賢簡(jiǎn)之,與能任之。)
余宗旦而罔有一德兮(余宗旦仲阜,賈稱一德。),敢不希仲舒之明經(jīng)(陳元佐希仲。)
幸諸友能祖說之遜志兮(張祖說文孺,鄭遜志時(shí)敏。),又恪希顏回之服膺(陳恪叔恭,林次淵希顏。)。
乃有汾晉五士,漢唐群英,鄭國七子,涼州三明,器成三足之鼎,才宜九佐之卿。
有一瑞兮沖遠(yuǎn)之鶚(賈脩一瑞,劉鶚沖遠(yuǎn)。),有千里兮圖南之鵬(周千里百駒,謝鵬圖南。)
莫不端武升堂(蔡端武威仲。),敦詩趨庭(劉敦詩溫夫。),如璧之瑩(余璧全之。),如芷之馨(玉芷茂之。),如?之茂(葉?茂正。),如椿之靈(萬椿、楊椿并字大年。),如楩楠之美(萬楩永年,楠億年,楊楠元干。),如松梓之青(萬松喬年,林梓材叔。)
森乎如鉞之可畏(劉載通達(dá)。),轟乎如震之可驚(周震景東。),皎乎如海嶠之吐明月(蔣嶠景山。),耿乎如長(zhǎng)庚之輝眾星(李庚少白。),昂昂乎如季梁之梗槩(萬孝杰季梁,陳昂仲昂。),孜孜乎衛(wèi)伯玉之老成(潘孜元善,劉□伯玉。)
可居天任而澤遠(yuǎn)(趙公倚天任,楊寓澤遠(yuǎn)。),可為王佐而揚(yáng)庭(王佐才仲,陳獻(xiàn)可揚(yáng)庭。),可起傅巖之筑(劉傅巖叟。),可同舜佐之登(謝皋朋舜佐。)
憲一夔而樂作炳伯虎而文興(賈炳作德,夏伯虎用之。)
肇輝先之德業(yè)(陳肇德遠(yuǎn),許煇先光甫。),諧興祖之家聲(余諧孝仲,姚紹宗興祖。)。
汝文兮宜月選而季詮(何鐸汝文,季詮仲言。),汝弼兮必類進(jìn)而方升(陳舜咨汝弼,方升中高。)
逖矣乎(王逖正矣。),有來二客,業(yè)彼管城,名列甲乙,字篆丙丁(丙丁,謂篆字也。見《爾雅》。),如翼斯飛(吳翼季南。),如璘斯熒(王璘德夫。),燦銀鉤與玉箸,儼壁上之題名。
吾徒之秀,乃有詞賦兮少云之作(朱少云吉作。);
太原之老,乃變聲律兮祖舜之賡(陳少虞祖舜。)。
于是闡大猷而溥告之曰:學(xué)必剖藩籬而克己(繆克己兼夫。),道必舍蹊徑而中行(蔣中行謙仲。)
先之以孝忱之意,申之以敦信之誠(萬庠申之,劉敦信信叟。)
禮欲安上兮必先自治(林安上世□。),仁欲及遠(yuǎn)兮慎毋自矜(林取仁及遠(yuǎn)。)
湛萬頃以窺憲(黃萬頃伯厚,葉頃澄叟。),妙一唯之悟曾(鄔一唯仁叟。)。
祖伊尹畎畝之樂(許祖伊次尹。),振仲尼文教之鳴(陳之紀(jì)振仲。),玩蒙亨之爻象(李蒙亨彥通。),俟泰來而匯征(萬康泰之。)。
勿務(wù)世華而起文通之附,勿求必達(dá)而貪季孫之榮(張必達(dá)邦彥,劉祖漢季孫。)。
窮則隱居(吳隱若靖翁。),達(dá)斯大亨(徐大亨顯仲。)
凡百君子,毋渝此盟。
⑴ 余弟壽朋字夢(mèng)齡。書館之辟,今八年矣,故借夢(mèng)九齡以喻意。
⑵ 某,余名。百朋,予季弟昌齡名。予癸亥秋辟館聚徒,游從者十人,至庚午歲通數(shù)之,凡一百二十二人。
⑶ 羅士能少陸,謝士奇文美,士龍漢臣,連士表少華,季士宏宏老。昔晉文公五士,故曰汾晉五士。
⑷ 張次房漢英,孫元齡唐英,李杞亦字唐英。
⑸ 張仲遠(yuǎn)子猷,周孝友子施,孝顯子揚(yáng),孝思子則,浚子深,王淳、張載并子厚。《春秋》有鄭七子賦詩。
⑹ 劉玄德明夫,萬序明之,余如晦明叟。后漢有涼州三明。
⑺ 李大鼎鎮(zhèn)夫,郜鼎叔鎮(zhèn),萬鼎鎮(zhèn)遠(yuǎn)。
⑻ 萬澄清卿,童偉俊卿,侃文卿,宋孝先舜卿,林湯臣商卿,陳朝揆正卿,施良臣名卿,陳光朝臺(tái)卿,林叔舉虞卿。
⑼ 連憲民式,周次鳳一夔。
⑽ 橫陽許武子、龍泉管叔奇來客梅溪,以篆字題名。
⑾ 李大猷定夫,孫溥德廣,林溥叔廣。
⑿ 萬庚先之曾來會(huì)課,亦與題名。宋孝忱伯恂。
⒀ 夏伯文世華,劉文通叔達(dá)。唐陸淳謚文通先生,柳子厚嘗欲掃其門,然陸亦附王叔文者。
主既克圣,道能博通。
覽萬事以明目,兼眾謀而達(dá)聰。
大極彌綸,御此邇遐之廣;
悉祛壅蔽,昭吾視聽之公。
竊原遠(yuǎn)莫遠(yuǎn)于四方,繁莫繁于庶政。
以博照為德,則乃可周遍;
以自私為智,則焉能兼并?
不蔽于物,獨(dú)高乃圣。
惟廣充于睿知,無得而踰;
必洞達(dá)于聰明,大亨以正。
爾乃天地其運(yùn),運(yùn)行莫窺;
日月其照,照臨不遺。
叢然裁萬幾之務(wù),邈然臨九有之師。
不決去于壅塞,將自招于蔽欺。
是必遠(yuǎn)者近者,視之聽之。
包爾堪輿之大,入吾耳目之司。
茂乃廣淵,顧一身之獨(dú)運(yùn);
廓其聞見,舉萬物以周知。
不妄觀也,觀進(jìn)善之旌;
不茍聽也,聽敢諫之鼓。
凡形聲而必察,無幽遐而弗睹。
內(nèi)焉照群下之邪正,外焉究生民之疾苦。
廣辟治路,允為英主。
知有臨而剛有執(zhí),獨(dú)冠群倫;
戒不睹而懼不聞,坐周萬宇。
大抵以獨(dú)見為見,則豈盡遠(yuǎn)察;
以偏聽為聽,則難通下情。
既徇黨偏之蔽,將聞浸潤(rùn)之行。
我是以內(nèi)正五事,外周八纮。
廣矣堯聞,無嘉言之攸伏;
大哉舜視,有庶物之皆明。
則知旁黈纊以塞聰,前冕旒而蔽目。
蓋將幽隱以必達(dá),竊慮見聞之任獨(dú)。
得不謀當(dāng)博訪,既搖納諫之鼗;
事恐弗聞,又設(shè)求言之木。
夫然不出戶而灼見方外,不下席而悉該事倫。
明無幽而弗燭,德廣運(yùn)以如神。
良由衢室咨度,總章博詢。
以暗以明,豈待魏公之對(duì);
作謀作哲,自符箕子之陳。
彼師曠非不聞也,止聞六律之音;
離婁非不視也,但視一毫之末。
任小己以偏徇,將眾情之壅遏。
是豈知圣天子廓萬里之剛明,旁四通而五達(dá)哉?
贊三山莊之龍魁星 宋末元初 · 文天祥
四言詩
太極初開,即有星紀(jì)。
字始蒼頡,科始漢氏。
后人因之,為鬼為斗。
乾元坤元,非德非有。
勖哉莊君,明辨密察。
在邦必達(dá),在家必達(dá)。
酬曾允升 元 · 劉詵
五言律詩
著賦何妨少,談經(jīng)豈必師。
平生當(dāng)幾見,同里早相知。
奮迅由頻挫,歡欣出久離。
苦心須必達(dá),猶有托金期。
對(duì)客問 元末明初 · 李穡
客有問先生,朋友人倫末。
四者既得宜,無之亦必達(dá)。
先生怒之甚,欲言猶戛戛。
講習(xí)道乃明,責(zé)善心乃竭。
不然禽獸歸,斯為上帝割。
嗟嗟世溷濁,紛紛競(jìng)挑撻。
不賴相觀善,何從□饑渴。
問者□肯□,知渠方寸豁。
歌福應(yīng) 元末明初 · 釋宗泐
大哉覺皇,乘悲愿以度人。
視群生如赤子,運(yùn)廣大之慈仁。
降福垂祐,若時(shí)之春。
有萌必達(dá),其生蓁蓁。
今日何日,漸溉膏澤,愉樂且恂。
尚克均于眾庶,匪獨(dú)萃于一身。
解氏世系歌 明 · 解縉
四言詩
悠悠我祖,系出平陽。
后徙雁門,累葉重光。
迄于退翁,李唐進(jìn)士。
諱隱官蘄,德遠(yuǎn)其子。
作刺吉州,因家于此。
肅宗之初,世亂未靖。
同水臻善,南山形勝。
鷓鴣跡符,胥宇延慶。
禹字德遠(yuǎn),生干宏材。
參軍武衛(wèi),兄弟鼎臺(tái)。
軿字德輿,貞白賜謚。
進(jìn)士兼善,從美其諱。
金吾仆射,一門皆貴。
桓桓世隆,自西徂東。
建第營(yíng)寨,吉陽肇封。
力走黃巢,退不言功。
子弼皋謨,吳加尚書。
吳唐叔世,家襲紫朱。
文燦麗正,儒將知兵。
保身亢宗,迓宋之平。
希孟伯軻,魁名天圣。
生安及定,吉甫彥圣。
熙寧進(jìn)士,吉甫參軍。
五子文儒,持國尤醇。
千齡千秋,必達(dá)必文。
敬之諱寅,世精典墳。
五世辟雍,世亦罕同。
篤于生春,漕魁神童。
進(jìn)士選川,其字厚甫。
龍翔天飛,纂圖序譜。
莊山上舍,忠抗奸權(quán)。
辰峰典教,德擬平園。
竹梧死節(jié),光于信史。
二妙同升,人謂有子。
家君壽考,訓(xùn)我奉先。
拜手陳詩,幾千萬年。
畫堂周以紫薇垣,其中列坐群仙尊。
一人位北須眉蒼,一人位東頎而長(zhǎng)。
西偏三個(gè)是三杰,一一孤高莫優(yōu)劣。
忠肝義膽相照耀,正論高談雜歡笑。
平明珂馬去朝天,青頭朱衣?lián)砗笙取?div class="kic6qq0" id='poem_sentence_4_1130113_comment'>
道傍觀者競(jìng)坌集,志士激勵(lì)奸回懾。
至尊宵衣坐待久,側(cè)席賜坐虛己受。
有懷必達(dá)言則聽,百官四方無不正。
退食從容白日晚,一笑樽前喚鵝卵。
君不見古人詩句今猶傳,大諫醉倒春風(fēng)前。
九月九日傳重陽,龍山勝事誰聯(lián)芳。
圣朝無事諫臣閒,煙霞古洞山花黃。
轟絲吹竹雜以肉,列坐左右飛瓊觴。
大諫昂昂鸞鶴姿,知諫凜凜冰雪腸。
有懷必達(dá)稱獻(xiàn)納,遇事敢言則正言。
中間古貌誰氏子,半白須髯吐奇論(指鄭錫堅(jiān)。)。
青山日暮不歸去,更用鵝卵傾深樽。
相攜一笑入醉鄉(xiāng),豈知白日成黃昏。
⑴ 時(shí)任大司諫。許誡。司諫。表沿沫。獻(xiàn)納。洪翰。正言。李世仁,柳崇祖。
共 14 首 第 1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