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僧行秀

相關(guān)人物:共 2 位。
共 2 首

人物簡介

補(bǔ)續(xù)高僧傳·護(hù)法篇
至溫。字其玉。號全一。生邢州郝氏。幼聰敏異嘗。六歲見寂照和尚。照曰。汝其為釋氏乎。師心許之。會照避亂。去隱遼西。乃禮照弟子辯庵訥。而祝發(fā)焉。無還富公。開法萬壽。涖眾甚嚴(yán)。師不以為忤。與十僧同往佐之。尋為萬松侍者。以才氣過人。稍不容于眾。然博記多聞。百家之言。罔不該涉。又善草書。有顛素之遺法。凡萬松偈頌法語。一聞輒了之。遂得法焉。嘗使代應(yīng)對。談鋒不可犯。太保劉文貞公。長師一歲。少時相好也。薦師可大用。世祖召見與語。大悅。將授以官。辭曰。天下佛法流通。僧之愿。富貴非所望也。慰而遣之。世祖征云南還。文貞為言。錫師號。曰佛國普安大禪師??倲z諸路僧事??逃∫再n。師銳意衛(wèi)教。凡僧之田廬。見侵于豪富及他教者。皆力歸之。馳驛四出。周于所履。必獲其志乃已?;騽裰夙バ敢?。憲宗末年。僧道士。各為違言以相傾。上命聚訟于和林。剖決真?zhèn)?。師從少林諸師辯之。道士義墮。自是法教大興。僧徒賴之。師遂納印辭職。每歲賜金。輒緣手盡。世味泊如也。以至元丁卯。終于桓州之天宮寺。當(dāng)盛暑。儀形如生。異香馥郁。停三日火浴之。心舌牙齒不壞。人掊其地深數(shù)尺。皆得舍利云。世壽五十一。僧臘四十。
南宋元明禪林僧寶傳·卷七
禪師名至溫。
字全一。
邢州郝氏子。
為天童如凈禪師。
八世之裔也。
性敏捷。
不易出語。
語則合度。
六歲從萬松秀禪師。
祝發(fā)為大僧。
是時萬松之庭。
多俊杰。
會偽金章宗明昌四年(即南宋光宗紹熙四年癸丑)。
說法于內(nèi)廷。
其王親貴戚羅拜求示。
俱無言說。
惟合爪當(dāng)膺而已。
溫大疑其所以。
乃請問于秀公
秀公拂之。
溫益疑。
遂心計(jì)曰。
至道雖玄。
非言莫顯。
師于佛法。
得無吝乎。
一日見僧問。
曰。
是處是慈氏無門無善財為甚道。
琉璃殿上無知識。
厲聲曰。
折卻殿了。
與你相見。
溫不覺失笑。
顧溫曰。
笑甚么。
對曰。
可惜打破瓦。
曰。
打破后如何。
溫又無語。
然溫博學(xué)強(qiáng)記。
與雪庭??公。
往還辯論。
裕每譽(yù)之。
秀公遷大都。
仰山之棲隱寺。
丞相耶律楚材。
常問道棲隱。
因與溫甚善。
會同學(xué)林泉倫上座。
出住萬壽。
溫以大事未了為愧。
且憂憤成疾。
久之乃得秀公之旨。
于是機(jī)不可攖。
秀公暮年常課華嚴(yán)。
門下得法者。
雖一百二十人。
惟溫最愜公意。
其金都應(yīng)酬。
悉以溫代之。
秀公歿。
會元主伐金。
溫開法華嚴(yán)。
林泉倫繼席報恩。
其道價齊重于京都。
元主研究三教典籍。
以為宋徽宗不業(yè)三教正經(jīng)。
佞于方士丹升之說。
以至亡國。
詔有實(shí)學(xué)之士。
較諸道藏偽撰。
除道德南華外。
盡行燒燬。
命林泉倫于大都憫忠寺舉火。
是日傾都傳聞。
士庶畢集。
倫乃以火炬打圓相云。
諸仁者只如三洞靈文。
還能證此火光三昧也。
無如斯會得。
家有北斗經(jīng)枉。
教人口不安。
寧其或未然。
從此灰飛煙滅。
后任伊到處覓天尊。
急著眼看。
便燒之。
眾口雜然。
稱正時。
至元庚申也(即南宗景定元年)。
元主將西征有嫉我教者。
遂奏議曰。
釋氏雖托方外。
然多忠烈之輩。
今五臺等處。
僧徒有能咒術(shù)武略及膂力者。
宜募為部伍。
扈從西征。
可為開國之一助也。
溫聞大驚。
乃顧楚材。
而折其說。
楚材亟白元主曰。
釋氏之高行者。
必守不殺戒。
奉慈忍行。
故有危身。
不證鵝珠。
守死不拔生草者。
法王法令拳拳奉行。
雖死不犯。
用之從軍。
豈其宜乎。
若不循法律者。
必?zé)o智行在。
彼既違佛制。
在此豈終王事哉。
一舉兩失。
實(shí)不可也。
元主遂然之。
太保劉秉忠以僧服而輔元主。
元主甚敬之。
忠曰。
臣乃宇宙之廢品耳。
何當(dāng)圣眷。
此有萬松秀禪師之高弟。
名曰至溫。
唱曹洞宗旨于上都華嚴(yán)寺。
其學(xué)兼內(nèi)外。
道貫天人。
陛下若詔而賓之。
必充擴(kuò)仁風(fēng)。
為蒼生之依賴也。
于是溫入內(nèi)廷。
與元主朝。
夕論道。
元主嘗恨相見之晚。
河北諸禪剎。
自宋政和以來。
加之遼金壬辰兵。
穢祖庭。
未得興復(fù)。
元主敕立禪僧為主持。
于是三河寺院。
沛然興矣。
燕趙秦晉之間。
洞室宗風(fēng)大鬯。
皆溫之力也。
溫居內(nèi)庭。
三載如一日。
辭還。
錫號佛國普安大禪師。
至元丁卯五月(即南宋度宋三年)。
示疾。
沐浴更衣而逝。
異香三日。
茶毗。
舍利無數(shù)。
四眾分塔而祀之。
贊曰。
朝生鳳雛。
自與千歲玄鶴。
同途而異轍。
余觀溫公。
驅(qū)烏于萬松之庭。
其胸中固已吞云。
夢八九耳。
及演化大都。
果遠(yuǎn)出群賢之上。
然兵火之馀。
能使王公貴人。
信有此事。
非冰霜潔行。
不足以感之。
今人獨(dú)味萬松評唱之語。
而不聞公有回天之力。
何哉。
余故表而出之。
為洞宗之威鳳云。

人物簡介

補(bǔ)續(xù)高僧傳·興福篇
裕和尚。
字好問。
人以雪庭稱之。
生大原文水張氏。
九歲日誦千言。
漸長遭世變。
煢絕無依。
道逢老比丘。
勸以學(xué)佛。
曰能誦法華經(jīng)足矣。
師曰。
佛法止是乎。
老比丘異之。
與偕謁仙巖古佛曰。
此龍象種。
當(dāng)為大器。
即為祝染受具。
與雙溪廣公同執(zhí)事。
觀方至燕。
萬松老人最久。
聲光郁然起。
學(xué)者歸之。
世祖居潛邸。
命師入少林作資戒會。
尋又被太宗詔住和林。
興國辛亥。
憲宗徵至北庭行在所。
累月問道。
言簡帝心。
洎世祖踐祚。
命總教門事。
賜號光宗正法。
為師建精舍于故里。
曰報恩。
給田產(chǎn)。
命僧守之。
至元八年春。
詔。
天下釋子大集于京師。
師之眾居三之一。
濟(jì)濟(jì)可觀。
上喜甚。
時少林虛席。
萬松海云為之請。
上目師曰。
師昔主資戒會。
于是有緣。
煩領(lǐng)眾一行。
屬少林猥燼之馀。
師儼臨之。
聞而來者如歸。
樂而施者如涌。
嵩陽諸剎。
金碧一新。
洛陽白馬。
經(jīng)筵不輟。
皆師力也。
師瞑目燕坐。
若無與焉。
師襟度夷坦。
風(fēng)神閒散。
說法三十馀年。
如鼓雷霆。
揭日月。
繼踵前賢。
標(biāo)準(zhǔn)后學(xué)。
綽有古知識之遺風(fēng)。
涸池出泉。
古殿生光。
屢致祥瑞。
師戒人勿言。
以某時入滅。
仁宗履位之初。
贈師司空開府儀同三司。
追封晉國公。
仍命詞臣。
撰文表其塔。
下詔曰。
皇帝恭惟。
世祖神武不殺。
本仁祖義。
以一天下。
朕欲昭我祖德。
持盈守成。
唯爾克紹。
乃初祖永孚于仁。
以弘濟(jì)我兆民。
顧先哲其逝。
朕弗克見于茲邈焉。
雖去來夢幻無得而名。
而封贈哀榮豈不在我。
其尊爾官隆爾爵。
以寄予思。
以迪后人。
以永譽(yù)于萬世。
其為時君追慕永嘆之。
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