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生卒】:1059—1128 【介紹】: 宋婺州義烏人,字汝霖。哲宗元祐六年進士。歷任州縣官,頗有聲績。欽宗靖康元年知磁州,修繕城械,招募義勇,阻金兵南下。康王趙構開大元帥府時,以副元帥入援京師,孤軍奮戰(zhàn),獲開德、衛(wèi)南之捷。高宗建炎元年任東京留守兼開封尹,招集王善、楊進等義軍,聯(lián)絡河北八字軍,拔岳飛為統(tǒng)制,屢敗金兵。先后上二十余疏,請高宗還都以圖恢復,每為黃潛善等阻抑,憂憤成疾,臨終大呼“過河”者三而卒。謚忠簡。有《宗忠簡公集》。全宋詩
全宋文·卷二七九三宗澤(一○五九~一一二八),字汝霖,婺州義烏(今屬浙江)人。哲宗元祐六年(一○九一)進士,因廷對極陳時弊,被置末甲。調(diào)大名館陶尉,歷知龍游、膠水、萊州、掖等縣,通判登州。徽宗宣和元年(一一一九),管勾南京鴻慶宮,因忤林靈素落職。未幾起監(jiān)鎮(zhèn)江酒稅,遷通判巴州。欽宗靖康元年(一一二六),知磁州,尋擢河北兵馬副元帥。高宗建炎元年(一一二七),知青州,改知開封府、京城留守。二年病危,連呼過河三聲,卒于任,年七十。謚忠簡。宗澤是著名的抗金將領,遺著由后人編為《宗忠簡公集》八卷,詩以《兩宋名賢小集·宗忠簡詩集》收錄較多。事見宋王柏《魯齋集》卷一四《宗忠簡公傳》,《宋史》卷三六○有傳。宗澤詩,以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所收《兩宋名賢小集》為底本,校以清咸豐宗三益堂重刻《宗忠簡公集》(簡稱咸豐本)。新輯集外詩及校本多出底本的詩,附于卷末。
宗澤(一○五九——一一二八),字汝霖,婺州義烏(今浙江義烏)人。登元祐六年進士第,授大名館陶尉,歷宰衢州龍游、晉州趙城、萊州掖等縣,通判登州。靖康元年,擢知磁州。會康王趙構赴金求和,途經(jīng)磁州,澤勸止之,遂回相州。奉詔以副元帥從康王入援,所至皆捷。高宗即位,除龍圖閣學士,知襄陽府,改知青州,徙開封府。尋除延康殿學士、東京留守,兼開封尹。澤力為戰(zhàn)守之備,又聯(lián)絡河北義軍,識拔名將岳飛,累挫金兵。時高宗駐蹕江南,澤亟請回鑾,以安民心、振士氣,以圖中興。表疏凡二十馀上,惜為奸臣所抑,壯志未酬,憂憤而卒。時建炎二年七月,年七十,謚「忠簡」。著有《忠簡公集》。見《宋史》卷三六○本傳。
人物簡介
【生卒】:1188—1269 【介紹】: 宋婺州金華人,字子恭,號北山。受業(yè)于黃干,得親傳朱熹之學。淳固篤實,從學者眾。其學雖本于朱熹,然多發(fā)明新意。主張治學立志貴堅,規(guī)模貴大。屢被詔旨征聘,皆不出。所編《大學發(fā)揮》、《中庸發(fā)揮》等,采輯精嚴,號稱“朱學津梁”。有《何北山遺集》。全宋詩
全宋文·卷七六六二何基(一一八八~一二六八),字子恭,學者稱北山先生,婺州金華(今屬浙江)人。少從鄉(xiāng)先生陳震習舉子業(yè),弱冠師事朱熹門人黃干。理宗淳祐四年(一二四四),知婺州趙汝騰延主麗澤書院,辭不就。度宗即位,授史館??奔娉缯钫f書,辭益力。特改承務郎主管華州西岳廟,使食其祿,然亦不受。咸淳四年卒,年八十一。謚文定。編有《大學發(fā)揮》十四卷、《中庸發(fā)揮》八卷等。事見宋王柏《何北山先生行狀》、清張藎《何文定公傳》。今錄詩二十二首。
何基(一一八八——一二六八),字子恭,號北山,婺州金華(今浙江金華)人。從學于朱熹門人黃干,得紫陽之正傳,遂倡道婺州,來學者眾,王柏等皆執(zhí)弟子禮。趙汝騰守婺,延聘請講,又列薦于朝,皆不就。景定五年詔舉賢,與特薦,添差婺州教授兼麗澤書院山長,辭。咸淳初,授史館??奔娉缯钫f書,改承務郎,主管西岳廟,終亦不受。四年卒,年八十一,謚文定。其為學淳固篤實類漢儒,不尚著書,僅有《大學發(fā)揮》十四卷,《中庸發(fā)揮》八卷,《大傳發(fā)揮》二卷,《易啟蒙發(fā)揮》二卷,《太極通書西銘發(fā)揮》三卷,《近思錄發(fā)揮》,皆紹述程朱者也。另有文集三十卷。見《何北山先生遺集》附錄行狀、實錄、傳記,《宋史》卷四三八有傳。
人物簡介
人物簡介
全宋詩【介紹】: 宋婺州金華人,字剛仲。王淮孫。初從劉炎學,后師何基卒業(yè)。與族父王柏自為師友。又與蔡杭為契友。有《立齋集》。
王侃(?~一二六七),字剛仲,號立齋,婺州金華(今屬浙江)人。幼從劉炎學,卒業(yè)于何基。度宗咸淳三年卒,年逾六十。事見《敬鄉(xiāng)錄》卷一四、《金華賢達傳》卷九。今錄詩十首。
人物簡介
【介紹】: 宋婺州金華人,字元敬,號敬巖。王淮孫。累官直敷文閣、福建轉(zhuǎn)運副使。嘗辟真德秀《夜氣歌》之說。有《朱文公語后錄》。全宋文·卷七四七一
王佖,字元敬,號敬巖,婺州金華(今浙江金華)人,淮孫。從學于王柏。淳祐初以朝散郎知嚴州,多有政績。累官直敷文閣,出為福建轉(zhuǎn)運副使。嘗辟真德秀《夜氣歌》之說,著有《朱文公語后錄》二十卷。見《景定嚴州續(xù)志》卷二,《宋元學案》卷八二,《四庫全書總目》卷九五,《宋元學案補遺》卷八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