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補續(xù)高僧傳·習禪篇【生卒】:876—990 【介紹】: 五代時僧。湖州人。俗姓許。少游歷諸方。已而歸省父母,入定于舍旁陳司徒廟叢竹間,蟻蠹其衣,敗葉沒髀。旋詣括蒼,參禪德嚴,遂剃發(fā)為僧。嘗摘桃山間,浹旬不歸,忽見攀桃倚石,泊然在定。后晉出帝開運中游江郎崖,睹石龕,命弟子慧興壘石塞門,入定經年乃出。后回信安烏巨山。為吳越國君錢俶醫(yī)目疾,因賜號“開明禪師”。宋太宗淳化元年示寂。
烏巨山儀晏禪師。吳興許氏子。于唐乾符三年。將誕之夕。異香滿室。紅光如晝。光啟中。隨父鎮(zhèn)信安。強為娶。師不愿。遂歷諸方。機契鏡清。歸省父母。乃于郭南。創(chuàng)別舍以遂師志。舍旁陳司徒廟。有凜禪師像。師往瞻禮。失其所之。后郡守展祀。祠下見師入定廟后叢竹間。蟻蠹其衣。敗葉沒?。或者云。是許鎮(zhèn)將子也。自此三昧?;虺龌蛉?。子湖訥禪師。未知師造。問曰。子所住定。蓋少乘定耳。時方啜茶。師呈起橐曰。是大是小。訥駭然。尋謁栝倉唐山德嚴禪師。嚴問汝何姓。曰姓許。嚴曰誰許汝。曰不別。嚴嘿識之。遂與剃染。嘗令摘桃。浹旬不歸。往尋見師攀桃倚石。泊然在定。嚴鳴指出之。開運中。游江郎巖。睹石龕。謂弟子慧興曰。予入定此山。汝當壘石塞門。勿以吾為念。興如所戒。明年。興意師長往。啟龕視之。師素發(fā)披肩。胸臆尚煖。徐自定起。了無異容。復回。烏巨侍郎慎公。鎮(zhèn)信安。馥師之道。命義學僧守榮。詰其定相。師不與之辯。榮意輕之。時信安人。競圖師像而尊事。皆獲舍利。榮因愧服。禮像謝??。亦獲舍利。嘆曰。此后不敢以淺解測度矣。錢忠懿王。感師見夢。遣使圖像。至。適王患目疾。展像作禮。如夢所見。隨雨舍利。目疾頓瘳。因錫號開明。及述偈贊。寶器供具千計。端拱初。太宗皇帝聞師定力。詔本州加禮津發(fā)赴闕。師力辭。僧再至諭旨。特令肩輿入對便殿。命坐賜茗。咨問禪定。奏對簡盡。深契上旨。丐歸。復詔入對。得請還山。送車塞途。淳化元年示寂。壽一百十五。臘五十七。阇維白光屬天。舍利五色。邦人以骨塑像。至今州郡雨旸禱之。如向斯答。
人物簡介
師(法均)即世。繼其道者。曰裕窺。裕窺不知何處人。守德嚴戒。有師之風。遼主嘉之。仍襲傳戒大師。賜崇祿大夫簡較太尉。提點天慶寺。并賜御制菩提心戒本。命開戒壇。說戒一如師在日。年七十而化。窺性退讓。每事不欲上人。勸人完慈止殺。漁者焚網更業(yè)數(shù)十家。奏罷獵地。置義倉。備兇歲者數(shù)處。方說戒時。有食魚者。肉上現(xiàn)光氣。其人懼而茹素。嘗過黑筏野。有童子牧牛。牛見窺至。跪而迎之。其主。即以其牛并童子為奉。中年亦預僧務。僧以事至窺。先好語誘掖。終于無訟。其人辭謝。仍以念珠一串付之。歉歲嘗抵紫金寺。賑饑人饘粥。或告?下乏水。窺以杖擿地。掘尺馀得甘注。暨終事取足。窺既去。水亦隨竭。此窺跡之概爾。窺如是師。可勿詳而悉矣。
人物簡介
全宋詩【生卒】:957—1017 【介紹】: 宋大名莘縣人,字子明。王祜子。太宗太平興國五年進士。以著作郎預編《文苑英華》。真宗咸平時,累官同知樞密院事、參知政事。契丹進犯,從真宗至澶州,因東京留守雍王暴疾,馳還權留守事。景德三年拜相,監(jiān)修《兩朝國史》。嘗勸真宗行祖宗之法,慎所改變。善知人,多薦用厚重之士。天禧元年,以疾罷相。卒贈太師,謚文正。有文集。
王旦(九五七~一○一七),字子明,大名莘縣(今屬山東)人。太宗太平興國五年(九八○)進士。知平江縣。薦為著作佐郎,預編《文苑英華》。淳化二年(九九一),拜右正言、知制誥。累遷知理檢院。真宗即位,除中書舍人,為翰林學士。咸平三年(一○○○),拜給事中、同知樞密院事。四年,以工部侍郎參知政事。景德三年(一○○六),除工部尚書、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集賢殿大學士。天禧元年卒,年六十一。贈魏國公,謚文正。有文集二十卷,已佚。《宋史》卷二八二有傳。今錄詩四首。全宋文·卷一六五
王旦(九五七——一○一七),字子明,大名莘(今山東莘縣)人,祜子。太平興國五年進士及第,知平江縣。遷著作佐郎,預編《文苑英華》。淳化初任轉運使,二年拜右正言、知制誥。真宗即位,擢中書舍人,為翰林學士,兼知審官院、通進銀臺封駁司。咸平四年,以工部侍郎參知政事。景德三年,拜工部尚書、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集賢殿大學士、監(jiān)修兩朝國史。大中祥符中從封泰山、祀汾陰,為大禮使,遷右仆射、昭文館大學士。旦執(zhí)國柄凡十八年,天禧元年九月卒,年六十一,贈魏國公,謚文正。有文集二十卷?!?a target='_blank'>宋史》卷二八二有傳。
人物簡介
又有廬山僧法堅,亦以善醫(yī)著名,久游京師,嘗賜紫方袍,號“廣濟大師”,后還山。景德二年,以雍王元份久疾,被召赴闕,至則元份已薨,法堅復歸山而卒。
人物簡介
【生卒】:?—1034 【介紹】: 宋宗室,字德之。趙元份子。歷唐州團練、潁州防御、同州觀察使。嗜學,尤喜讀唐史,通近朝典故,工楷法。又善射。官終武定軍節(jié)度使。卒謚僖簡。
人物簡介
【生卒】:995—1059 【介紹】: 宋宗室,字益之。趙元份子,英宗生父。太子祐死,真宗將其迎養(yǎng)禁中。及仁宗生,送還邸。仁宗即位,累拜寧江軍節(jié)度使。景祐二年,建睦親宅,命知大宗正事,為宗子所畏服。官至同平章事、判大宗正司。卒謚安懿,追封濮王。
人物簡介
【介紹】: 宋宗室。英宗次子。初名仲糺,字仲明。哲宗朝,歷成德、橫海、淮南、荊南節(jié)度使。嗜學,好圖書,博求善本。工飛白。善射。累封楚王。卒年四十七。謚榮?;兆跁r改封吳王。全宋文·卷二五九五
趙顥(一○五○——一○九六),字仲明,初名仲糺,英宗子。嘉祐八年四月自右內率府副率為和州防禦使,遷明州觀察使,封祁國公。治平初進保寧軍節(jié)度使、東陽郡王。四年,加武昌武安等軍節(jié)度使,封昌王。又徙泰寧軍節(jié)度使,封岐王。神宗立,進雍王。哲宗即位,封揚王,尋遷徐王、翼王、楚王。紹圣三年九月卒。顥穎異嗜學,工飛白,喜藏異書。見《宋會要輯稿》帝系一之三六,《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四八六,《宋史》卷二四六有傳。
人物簡介
唐皋(1469年—1526年),字守之,號心庵(一作新庵),別號紫陽山人。南直隸徽州府歙縣巖鎮(zhèn)(今安徽黃山市徽州區(qū)巖寺鎮(zhèn))人。明正德年間狀元,官至侍講學士兼經筵講官。曾奉旨出使朝鮮,是中朝交流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明史稿》有傳。唐皋出身于程朱理學思想積淀深厚的徽州李唐氏文獻世家。他“生而英邁”,但因家道中落窮迫難以為生,靠宗族親友和鄉(xiāng)鄰方音等人救濟度日。于是,他發(fā)奮讀書,胸懷抱負。鄉(xiāng)人方富禎、方鑾父子,累世積書,為巖鎮(zhèn)著姓,他常往借閱,遂博極群書,又與鄉(xiāng)人程元俊等友善。他名理宿識、文采敏捷,“下筆立就,或請改竄,輒迅筆更撰,不襲前篇一字,人以是服其才”。時任徽州知府彭澤稱其為“狀元才”,“延禮甚厚” 。唐皋“嘗以年家好謁潯陽守。守一見,期大魁,贈百緡。途次,知同行友窘狀,愴然曰:‘公貧倍我,何不罄持去為婚養(yǎng)資!’竟垂橐歸。自身困窮不濟卻資助他人,體現(xiàn)出唐皋仗義疏財?shù)钠犯瘛?div id="7xdbhxt" class='inline' id='people_126145_0_15_comment'>安貧讀書的唐皋,治《春秋》經,但他的科舉之途并不順利。正德五年(1510年),新任徽州知府熊桂履任。熊桂任內大興文教,重建紫陽書院。正德七年(1512年)三月,院成,熊桂“撥七校士合四十人”,親自講道其中。唐皋就是這四十人之一。據傳說,熊桂其人“長于青烏之學,相其家(引者注:謂唐皋宅),稱善地,所未足者,前宜浚水一道,為御階水,必登高第。因為買其鄰之地,鑿水如法”。作為知府,竟然親自幫助唐皋完善風水,可謂對其才學十分推重,對其中舉也十分期待了。正德八年(1513年),在從紫陽書院肄業(yè)后,唐皋再次赴應天府參加鄉(xiāng)試(時任主考官為倫文敘、賈詠等人),結果得中第二名亞元、《春秋》第一名。正德九年(1514年)二月,唐皋赴京師參加甲戌科會試,又獲得第四名、《春秋》第一名(主考官梁儲、毛澄等人)。同年三月殿試(讀卷官楊廷和等人),中甲戌科一甲第一名進士(狀元),授翰林院修撰。據說,放榜前有人先后馳告唐皋中了探花、榜眼,他都認為“不止此”,最后果真高中狀元。原來,他多次夢見“面前列瓜錘一對”,這正是他中狀元后游街歸第的儀仗。有司送狀元歸第以黃蓋、瓜錘為導從,就是從此科開始。正德十二年(1517年)二月,唐皋以翰林院修撰、承務郎的身份同主丁丑科會試。正德十六年(1521年),明武宗駕崩。新登極的明世宗任命唐皋為正使,著一品服,出使朝鮮。在出使期間,唐皋與李朝著名文臣李荇、蘇世讓、鄭士龍、李希輔、南袞等人唱和,并首次在官方層面上將李夢陽等“前七子”的復古主張介紹到朝鮮,對李朝中后期文學復古革新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歸朝后,唐皋參修《武宗實錄》。《實錄》成,晉為翰林院侍講學士兼經筵講官,受賜白金二十兩、文綺二表里、羅衣一襲。這部實錄是在“大禮議事件”這一特殊環(huán)境下撰寫的,且總裁、纂修諸臣大都是武宗朝反對正德弊政者,故而一反“臣為君諱”的作法,對武宗違背“祖訓”之荒唐政治和荒誕行徑進行了深刻的揭露。作為始終參與其事的纂修官,唐皋對《武宗實錄》這部明代史學重要著作的成書做出了重要的貢獻。嘉靖五年(1526年)三月,唐皋卒于官,年僅五十八歲。“臨終猶進《君子小人章》”,“用不盡其才,朝野惜之”。明世宗“以其講讀效勞,特與祭一壇”,歸葬歙縣。“前七子”之一的王九思作有挽詩。消息傳到朝鮮后,曾和唐皋唱和的李朝文學家李荇、鄭士龍等人也都作詩寄托緬懷之情。
人物簡介
【介紹】: 明宗室,字郁儀。太祖第十七子寧王朱權七世孫。封鎮(zhèn)國中尉,萬歷二十二年管理石城王府事,宗人咸就約束。暇則閉戶讀書,絕綺紈鮮腆之奉。貫串經史,博覽群籍,通曉朝廷典故。著書一百十二種,有《易象通》、《詩故》、《春秋戴記》、《魯論箋》及《枳園近稿》等。私謚貞靜先生。人物簡介
字郁儀,寧獻王七世孫,中尉,攝石城王府事。明詩紀事·甲簽·卷二(下)
謀?字郁儀,石城恭靖王來孫,寧獻王七世孫。封鎮(zhèn)國中尉。萬歷二十二年管理石城王府事。卒,私謚貞靜先生。有《枳園近稿》。(鄭仲夔《耳新》:詩有集唐集古。余友朱郁儀《諷古》十首,乃更集諸子,镕鑄之巧,妙極自然,又《閏三月飲龍沙詩》「且極天縱娛,相將傾桂醑」,蓋歷家謂閏月為天縱也。郁儀博綜多聞,著述之富百倍中壘,每館閣中遇故事隱僻者,貽書相問,載答如響。著書百有十二種,手自繕寫,稿至數(shù)易。易簀前二日,猶與諸子說《易》,指示詩文宗尚。是夕有星光大如斗,墜里中,棲鳥皆驚。及卒,南州人士私謚貞靜先生。周亮工《書影》:西蜀楊升庵太史著書至二百馀種。豫章朱郁儀中尉著書至一百十二種。當時曾未聞有茂陵之求。張?zhí)烊珉m一時名流,然無多撰著,當時至見之章奏求其遺書。人有幸有不幸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