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全宋詩【生卒】:1092—1170 【介紹】: 宋萊州人,字起李,一作企李。徽宗政和二年進士。授單父縣丞。高宗紹興中,擢右正言,主張抗金,力斥和漢。除直秘閣、湖南提刑,為秦檜所陷,奉祠十六年。檜死,起知婺州,遷權給事中。孝宗即位,拜御史中丞。隆興元年,同知樞密院事,又拜參知政事,以疾力辭。次年致仕。為官清正,敢于直言,曾論劾秦檜余黨湯思退等朋比奸罔。善屬文,尤工詩。卒謚簡穆。
辛次膺(一○九二~一一七○),字起季,萊州(今屬山東)人?;兆谡投辏ㄒ灰灰欢┻M士,調單父丞。高宗紹興五年(一一三五),為駕部員外郎(《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九○)。七年,為荊湖北路轉運判官(同上書卷一○九)。八年,提點荊湖南路刑獄(同上書卷一一八)。秦檜死,起知婺州。二十六年,權尚書禮部侍郎(同上書卷一七五),二十七年,試給事中,尋罷,起知泉州,移福建帥。孝宗即位,除御史中丞,同知樞密院事。乾道六年卒,年七十九?!?a target='_blank'>宋史》卷三八三有傳。全宋文·卷四○四五
人物簡介
全宋詩【生卒】:1094—1170 【介紹】: 宋溫陵人,后徙潮州,字元龜。高宗建炎初,廷試第二,差監(jiān)登聞鼓院,奉祠。趙鼎謫潮州,日從講學。后知連州,張浚亦謫居,命其子栻與講學。孝宗時,遷禮部侍郎、諫議大夫,上疏劾湯思退主和誤國罪,改兵部侍郎,官終禮部尚書。
全粵詩·卷二七
全宋文·卷四○八四
王大寶(一○九四——一一七○),字元龜,潮州揭陽(今廣東揭陽)人。建炎初廷試第二,授南雄州教授。差監(jiān)登聞鼓院,奉祠,起知連、袁州。時趙鼎、張浚謫居,大寶日與游從講學。除國子監(jiān)司業(yè)兼崇政殿說書。出知溫州,提點福建路刑獄,改廣東。孝宗立,除禮部侍郎,擢右諫議大夫,徙兵部侍郎。力請致仕,乾道初起復禮部尚書。六年卒,年七十七。見《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一七○、一七一、一七五,《名臣言行錄別集》下卷四,《宋史》卷三八六本傳,《宋史新編》卷一四三,《南宋書》卷三四。
人物簡介
全宋詩【生卒】:1103—1170 【介紹】: 宋襄陽谷城人,寓居臺州,字瞻叔。王綱子。高宗紹興八年進士。累遷太府少卿。孝宗時,除戶部侍郎,充川、陜宣諭使,擢為參知政事兼同知樞密院事。附湯思退力主宋金和議,專以割地啖敵為得計。后罷。乾道元年,起知福州兼福建路安撫使,加資政殿大學士,移知溫州。有《漢濱集》。
王之望(?~一一七○),字瞻叔,襄陽谷城(今屬湖北)人。高宗紹興八年(一一三八)進士,調處州教授。入為太學錄,遷博士。十八年,出知荊門軍(《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一五八)。提舉荊湖南常平茶鹽公事,改潼川府路轉運判官。三十年,總領四川財賦軍馬錢糧。三十二年,為川陜宣諭使(同上書卷一九八、二○○)。孝宗即位,除戶部侍郎。隆興初,提舉江州太平興國宮。未幾,權江淮都督府參贊軍事,俄兼直學士院。二年(一一六四)拜參知政事,兼同知樞密院事,提舉江州太平興國宮,居天臺。乾道元年(一一六五)起知福州、福建路安撫使。移知溫州,尋復罷。六年冬卒。謚敏肅(《宋會要輯稿》)。有《漢濱集》六十卷(明焦竑《國史經籍志》),已佚。清四庫館臣據《永樂大典》輯為十六卷。《宋史》卷三七二有傳?!⊥踔?,以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漢濱集》為底本,酌校文津閣《四庫全書》本(簡稱文津本)。新輯集外詩附于卷末。全宋文·卷四三五一
王之望(一一○四——一一七一),字瞻叔,襄陽谷城(今湖北谷城)人,后寓居臺州。初以父蔭入仕,紹興八年登進士第,為處州教授。歷知荊門軍、湖南提舉常平茶鹽、潼川府路轉運判官、成都府路轉運副使。四川軍興,除太府少卿,總領全蜀財賦。孝宗即位,改戶部侍郎,充川陜宣諭使。及還朝,參贊江淮都督府軍事。繼權直學士院,除吏部侍郎。隆興二年,自右諫議大夫拜參知政事,未幾兼同知樞密院事。時和戰(zhàn)未決,之望力附和議,以言者論罷,提舉江州太平興國宮。乾道初起知福州,為福建路安撫使,移知溫州。乾道七年卒,年六十八,謚敏肅。著有《漢濱集》。見本集卷八《候邊事少寧乞差宮祠朝劄》,《宋會要輯稿》禮五八之八九、儀制一一之六,《宋宰輔編年錄》卷一七,《宋史》卷三七二本傳。
人物簡介
全宋詩【生卒】:1108—1172 【介紹】: 宋臺州臨海人,字邦炎。早孤,事母孝。為文恢博有氣。高宗紹興五年進士。知瑞安縣,縣俗強梗,難治,獨撫以寬。以薦擢監(jiān)察御史。孝宗初歷右正言、左司諫,論時事頗多補益。疏言湯思退奸邪,張浚精忠。罷言職,以直敷文閣知建寧府,除福建路計度轉運副使,江東、浙西提刑。思退罷,召為宗正少卿,進給事中、兵部侍郎。除右諫議大夫。后為太子詹事,兼侍講。以疾告老,除敷文閣直學士奉祠。在朝論諫純正,多見嘉納。光宗立,追謚獻肅。
陳良翰(一一○八~一一七二),字邦彥,臺州臨海(今屬浙江)人。高宗紹興五年(一一三五)進士,調會稽縣主簿。歷知慈溪、瑞安縣,衢州州學教授。三十一年,入為御史臺檢法官。擢監(jiān)察御史。孝宗隆興元年(一一六三)除右正言,遷左司諫。二年,出知建寧府,擢福建路轉運副使,改提點江東路刑獄,移浙西路。乾道四年(一一六八)以宗正少卿召,累遷給事中。八年,致仕,卒,年六十五。有奏議、文集二十卷,已佚。事見《晦庵集》卷九七《陳公行狀》、《周文忠集》卷六六《陳公良翰神道碑》,《宋史》卷三八七有傳。全宋文·卷四四三三
陳良翰(一一○八——一一七二),字邦彥,臺州臨海(今浙江臨海)人。紹興五年進士及第,知瑞安縣。累遷監(jiān)察御史。孝宗立,除右正言,左司諫。知建寧府,福建轉運副使,提點江東刑獄,移浙西。召為宗正少卿,兵部侍郎,除右諫議大夫。進給事中,以敷文閣待制提舉江州太平興國宮。召為太子詹事,兼侍講。未幾,以疾告老,除敷文閣直學士、提舉太平宮。乾道八年卒,年六十五。光宗立,特謚獻肅。見《宋史》卷三八七本傳,《朱文公文集》卷九七《敷文閣直學士陳公行狀》,《周文忠公集》卷六六《陳公神道碑》。
人物簡介
全宋詩【生卒】:1109—1177 【介紹】: 宋杭州臨安人,徙臺州臨海,字處和。錢忱子。以恩補官。高宗紹興間知臨安府,權戶部侍郎兼樞密都承旨,經畫用楮為幣,分為六務,出納有法。孝宗時符離之役戰(zhàn)敗,附湯思退倡和議。為淮東宣諭使,入奏詆張浚主戰(zhàn)。累進參知政事兼權知樞密院事,謀相位甚急。后以婿鄧王立為太子,引嫌提舉洞霄宮。起知寧國、紹興府,因籍人財產至六十萬緡,復與祠。卒謚忠肅。有《諸史提要》。
錢端禮(一一○九~一一七七),字處和,號松窗,錢塘(今浙江杭州)人,惟演曾孫。以蔭授官,欽宗靖康元年(一一二六)監(jiān)登聞鼓院。高宗紹興七年(一一三七)通判明州。十五年,提舉淮東茶鹽,改兩浙轉運判官。十七年,為淮東轉運副使。三十年,除知臨安府,始行會子。孝宗即位,張浚于符離失利,遂劾張浚,參定和議,隆興二年(一一六四)賜同進士出身(《嘉定赤城志》卷三四)。除參知政事兼權知樞密院事,因其女適皇太子引嫌奉祠。四年,起知寧國府,移紹興府。以貪墨被黜。淳熙四年卒,年六十九。有《松窗集》,已佚。事見《攻愧集》卷九二《觀文殿學士錢公行狀》?!?a target='_blank'>宋史》卷三八五有傳。今錄詩四首。全宋文·卷四五七六
錢端禮(一一○九——一一七七),字處和,號松窗,臨安(今浙江杭州)人。忱子。紹興間,通判明州,加直秘閣。十五年,為兩浙路轉運判官。歷知婺、衢、撫州,又知臨安府。孝宗立,除戶部侍郎,試兵部尚書,兼戶部尚書,簽書樞密院事。隆興二年,以和議成,除參知政事兼權知樞密院事。明年罷,除資政殿大學士、提舉萬壽觀。乾道四年起知寧國府,后又知紹興府,進觀文殿學士。淳熙四年卒,年六十九。后謚忠肅。著有《諸史提要》(存)、《松窗集》。見樓鑰《攻愧集》卷九二《觀文殿學士錢公行狀》,《宋史》卷三八五本傳。
人物簡介
全宋詩【生卒】:1109—1171 【介紹】: 宋饒州浮梁人,原籍新安,字明遠。高宗紹興八年進士。教授衡州、沅州。歷監(jiān)察御史、殿中侍御史,擢侍御史。以左相湯思退不協(xié)人望,與陳俊卿劾罷之。遷御史中丞,出任湖北、京西宣諭使。三十二年,入為參知政事,與宰相陳康伯同贊內禪。孝宗即位,奉命督軍荊襄,募閑民汰冗卒以屯田。乾道元年,拜樞密使。先后薦知名士達一百十八人。后歷任鄂州安撫使兼知州事、福建安撫使兼知福州等職。卒謚莊敏。
汪澈(一一○九~一一七一),字明遠,饒州浮梁(今江西景德鎮(zhèn)北)人。高宗紹興八年(一一三八)進士,調衡州、沅州教授。召為秘書省正字,遷校書郎。除監(jiān)察御史,進殿中侍御史、御史中丞。孝宗隆興二年(一一六四),知建康府,尋除樞密使。出知寧國府,改知福州兼本路安撫使,請祠致仕。乾道七年卒,年六十三。事見《周文忠集》卷三○《汪澈神道碑》、《文史》廿六輯載景德鎮(zhèn)出土之《汪澈墓志》。《宋史》卷三八四有傳。全宋文·卷四五七五
汪澈(一一○九——一一七一),字明遠,饒州浮梁(今屬江西景德鎮(zhèn))人。紹興八年進士,教授衡州、沅州。用萬俟卨薦,為秘書省正字、校書郎。尋除監(jiān)察御史,調殿中侍御史。紹興三十一年為湖北、京西宣諭使,遷參知政事。孝宗朝知建康府,除樞密使,復出知鄂州、寧國府、福州。與祠。乾道七年卒,年六十三,謚莊敏。有文集二十卷、奏議十二卷。《宋史》卷三八四有傳。
人物簡介
【生卒】:1113—1186 【介紹】: 宋興化軍莆田人,字應求。高宗紹興八年進士。授泉州觀察推官。因不附秦檜,被置閑職。檜死,召為校書郎。任普安郡王府教授。孝宗即位,遷中書舍人,出知泉州。乾道元年,除吏部侍郎同修國史。四年,授尚書右仆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兼樞密使。以用人為己任,獎廉退,抑奔競。凡所奏請,都關治亂安危大事。六年,以觀文殿大學士知福州。以少保、魏國公致仕。謚正獻。有文集。全宋詩
全宋文·卷四六四六陳俊卿(一一一三~一一八六),字應求,莆田(今屬福建)人。高宗紹興八年(一一三八)進士,授泉州觀察推官。二十六年,召為秘書省校書郎(《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一七五),累遷監(jiān)察御史、殿中侍御史。三十一年,權兵部侍郎。孝宗即位,遷中書舍人,充江、淮宣撫判官兼權建康府事。隆興元年(一一六三),建都督府,除禮部侍郎參贊軍事,為湯思退忌,出知泉州。乾道元年(一一六五)復召,又為錢端禮所忌,出知漳州,改建寧府。三年,召為同知樞密院事兼參知政事,四年,拜尚書右仆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兼樞密使。與虞允文不協(xié),出知福州,兼福建路安撫使。領祠祿。淳熙二年(一一七五),再命知福州。力求去,提舉臨安府洞霄宮。五年,起判建康府、江南東路安撫使兼行宮留守。九年,致仕,十三年卒,年七十四。謚正獻。有遺文二十卷、奏議二十卷,均佚。事見《晦庵集》卷九六《正獻陳公行狀》、《誠齋集》卷一二三《正獻陳公墓志銘》,《宋史》卷三八三有傳。今錄詩九首。
人物簡介
【介紹】: 宋福州寧德人,字平一。孝宗隆興初丞相湯思退主和議,準與太學生張觀等上書乞誅之。乾道間虞允文當國,獻《東南銷患書》,因請入北界伺敵虛實,凡山川險要、道里遠近、郡邑兵賦,悉錄以獻,并言恢復大要。時允文已去國,朝廷欲授以官,拒而歸西山之陽,杜門不出。
人物簡介
全宋詩【生卒】:1126—1189 【介紹】: 宋婺州金華人,字季海。高宗紹興十五年進士。以薦除監(jiān)察御史,遷右正言。曾劾罷宰相湯思退,薦舉學者鄭伯熊、李燾等。孝宗淳熙二年,除同知樞密院事、參知政事。八年,拜右丞相兼樞密使,旋遷左丞相。因好友唐仲友為朱熹所劾,乃擢陳賈、鄭丙官,使攻道學,始開慶元偽學之禁。卒謚文定。
王淮(一一二六~一一八九),字季海,婺州金華(今屬浙江)人。高宗紹興十五年(一一四五)進士,調臺州臨海尉。召為監(jiān)察御史,除右正言。孝宗隆興二年(一一六四),為福建轉運副使,除秘書少監(jiān)兼恭王府直講。出知建寧府,改浙西提刑,尋召為太常少卿、中書舍人,兼直學士院,知制誥。淳熙二年(一一七五)簽書樞密院事,累遷右丞相兼樞密使,九年,左丞相。十五年,奉祠,十六年卒,年六十四,謚文定。事見《誠齋集》卷一二二《王公神道碑》、《攻愧集》卷八七《王公行狀》,《宋史》卷三九六有傳。今錄詩三首。全宋文·卷四九九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