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沈晦

相關(guān)人物:共 5 位
共 5 首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靜江府臨桂人,字惠叔。
高宗紹興十五年進士。
早從沈晦、胡寅游,尤受知于張浚。
為象州判官,決獄平恕。
分教廉、藤二州,文風大振。
晚知吉陽軍,未赴而卒。
與弟石安行、石安持齊名,人號三石。
全宋詩
石安民,字惠叔,臨桂(今廣西桂林)人。高宗紹興十五年(一一四五)進士。歷廉、藤二州教授(清嘉慶《臨桂縣志》卷二八),象州判官。晚知吉陽軍,未赴而卒(明正德《瓊臺志》卷三一)。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元嘉興人,字儀甫。
在吳中經(jīng)商致富。
欲散其財,乃助婚喪。
蠲逋負,江浙間咸稱長者。
世祖至元中境內(nèi)饑,輸粟數(shù)萬,賴活者眾。
帝授以將仕郎,少府丞,力辭不就。
隱于胥山,詠歌以終。

人物簡介

補續(xù)高僧傳·習(xí)禪篇
道濟。字法舟。張氏子。生??李思賢里。少爽拔。未嘗入鄉(xiāng)較。而義辯宿成。為里中所異。年十八忽猛省。白父母求出俗。勿許。遂日夜坐。不事生產(chǎn)。又三年。潛入天寧寺為行者。時默堂宣禪師。受月舟和尚法印。歸自繁昌。法筵龍象。蹌蹌濟濟。師服勤之馀。多所咨訪。久之。詣東禪。依昂公薙染。昂法叔吉庵祚禪師者。默堂子也。知見精確。而道行清苦。師折節(jié)事之。古德入道因緣。朝夕參叩。以為不至古人休歇田地不止。偶行廊廡間。聞佛殿磬聲?;砣黄跷?。尋趨方丈。庵望見笑曰。子著賊也。師曰。賊已收下。曰。贓在甚處。師振坐具曰。狼籍狼籍。曰。這掠虛漢。狼籍個甚么。師一喝歸眾。庵喜印可之。繼謁古印云峰諸師。日益深奧。自是應(yīng)機演化。雷動電激。章縫緇素。諸乞言者。憧憧然水陸并湊。無虛日矣。嘉靖初。眾請出世于金陵安隱寺。上堂舉拂子。召大眾云。見么。又擊拂子云。聞么。既是舉起便見。擊著便聞。妙真如藏。非思非議。應(yīng)用靈靈。奇哉奇哉。汝諸人。自不丈夫。顧乃傍人門戶。求知求見。韜晦家珍。甘為寒乞。將謂諸圣別有奇特也。廣額屠兒。飏下屠刀。便云。我是千佛一數(shù)。豈有曲折。作知見耶。丈夫子。何不恁么便擔荷去。其指法徑要。大都類此。性恬靜。未嘗誤干謁。隨緣遷轉(zhuǎn)。前后二十馀所。解包之后。不更出門戶。處大眾折大疑。無礙之辭。波騰云涌。夜以繼日。曾不少倦。而燕間之日。泊然危坐。若不解語者。此其大凡也。師心精泯合時靈感通。以至咒移井石。錫出山泉。說法則蛙入晨窗。入定則神來夜室。自避倭之后。任真而放。雅同流俗。嬉笑怒罵??v橫自調(diào)。而人不能測矣。庚申秋。寢疾且革?;騽衿鹱f偈。師曰。此皆文飾。非吾事也。以手搖曳而逝。年七十四。臘五十二。茶毗后。塔其骨于別室中。所說法語偈頌等若干言。門人正雨輩。集而梓行。
南宋元明禪林僧寶傳·卷十四
禪師。
名道濟。
字法舟。
嘉興人也。
受業(yè)于東禪昂。
以向上宗乘。
走叩吉庵祚禪師。
遂得道焉。
是濟為無際悟之五世也。
初悟以斷橋正脈。
付廣善潭。
潭付默庵宣。
宣付吉庵祚。
由潭至祚。
垂百年來。
其家聲幾不振矣。
濟承之。
出世金陵安隱。
而俎豆先人于名賢之間。
恢述其志。
刻如履冰。
每以隔宿掛上堂牌。
衲子陰笑之。
嘗舉拂子召眾曰。
見么。
又擊曰。
聞么。
既是舉起便見。
擊著便聞。
妙真如藏。
應(yīng)用全彰。
是汝諸人。
自不丈夫。
故乃傍人門戶。
求知求見。
韜晦家珍。
甘為寒乞。
將謂諸圣別有奇特事。
廣額屠兒。
飏下屠刀。
便云。
我是千佛一數(shù)。
豈有曲折作知見耶。
丈夫子。
何不恁么擔荷去。
于是。
學(xué)流愛慕而親之。
吏部陸公光祖。
邀濟還里。
以天寧居之。
祖既篤于真乘。
常游天寧。
恨見濟之晚。
因問曰。
畫前元有易否。
濟曰。
若無庖犧氏將甚么畫。
曰。
畫后如何。
濟曰。
元無一畫。
曰。
現(xiàn)有六十四卦。
何得言無。
濟曰。
莫著文字。
曰。
請師離文字發(fā)一爻看。
濟召公。
公應(yīng)諾。
濟曰。
者一爻從何處。
起公大笑而謝。
自稱五臺居士。
遂多出入?yún)擦帧?div id="nj9hfb9" class='inline' id='people_102670_1_74_comment'>
而擊節(jié)焉。
又別駕熊公南沙問曰。
設(shè)有將劍來取師頭。
師還避否。
濟曰。
若有殺人不眨眼地將軍。
便有不怕死和尚。
沙作揮劍勢。
濟放身便倒。
沙曰。
好個師僧死在劍下。
濟起。
呵呵大笑曰。
作么作么。
濟。
任緣揮麈。
惟津津焉。
提唱綱宗而已。
稍不如意。
飄然去之。
或舟或廛。
或破寺村庵。
前后凡遷居二十馀所。
但其為人真率閒雅。
胸無隱事。
耳目交接。
使人忘其名勢。
以故。
賢彥追崇之。
其于院務(wù)。
凡百闊略。
知友常以書勉濟。
濟笑曰。
牙籌算計。
俗尚為譏。
況道人乎。
古制不立煙?。
草衣樹宿。
聞道益廣。
行道益多。
今人。
動以規(guī)法相繩。
禮樂鏗鏘。
舉一狗子無佛性話。
求其不惑者鮮矣。
尤云。
我能據(jù)守祖庭。
利其徒屬。
能作能為。
破律喪行。
恣彼陷溺。
是何益也。
濟。
晚年閒著異跡。
機不厭繁。
有道人拈拄杖問曰。
者是誰底。
濟曰。
是山僧底。
曰。
既是師底。
因甚在我手里。
濟呼曰。
度拄杖來。
道人度杖與濟。
濟曰。
汝底在甚么處。
道人整冠。
濟曰。
似則也似。
是則未是。
道人大笑。
又指吉祥草。
問傍僧曰。
是甚么。
曰。
吉祥草。
曰。
更有吉祥者否。
僧以足按地。
道人曰。
獅子窟中。
果無異獸。
濟擯僧出院。
又僧問。
得何三昧。
便乃隨波逐浪。
濟曰。
兩岸春風香不斷。
一溪流水落花新。
曰。
怎柰學(xué)人不會。
濟曰。
蜻蜓飛尚緩。
蛺蝶舞偏忙。
曰。
和尚莫將境示人。
濟喝。
僧便作禮。
濟曰。
啼得血流無用處。
不如緘口過殘春。
濟二十二出家。
歿年七十有四矣。
眾知濟有厭世意。
請留偈。
濟以手搖曳曰。
何多事也。
乃趨寂。
時嘉靖。
庚戌之秋也。
得法者二人。
一居胥山
曰云谷會。
一居精嚴寺。
曰冬溪澤。
俱以嚴標行話于世。
贊曰。
濟公近繼無際。
遠續(xù)斷橋。
歷觀其始末。
機智毫忽不爽。
然前后居無定相。
惟激勵學(xué)者為要務(wù)。
諸莊旱損。
略不干懷。
可謂救時之明哲者也。
尚有以不事事短之。
所謂盲人問豹。
與語奇斑哉。

人物簡介

補續(xù)高僧傳·習(xí)禪篇
法會。云谷其號也。嘉善懷氏子。二十受具。修天臺小止觀。往郡之天寧。問所修何如于法舟濟公。公曰。夫?qū)W以悟心為主。止觀之要。不離身心氣息。何能脫然。子之所修。流于下乘矣。因示以旨要。師力究之。一日受食。食盡而不知。碗忽墮地。猛然有省?;腥鐗粲X。公與印可。自是韜晦叢林。陸沉賤役。閱鐔津集。見明教翁護法深心制行立愿。欲少似之。頂戴禮誦。至終夕不寐。入京。寓天界毗盧閣下。精進行道。嘗入定數(shù)日不起。三年人無知者。復(fù)愛棲霞幽深。結(jié)庵于千佛嶺下。始為陸五臺公見知。時棲霞久廢。陸公矢興復(fù)之愿。請師住持。師舉嵩山善公應(yīng)命。移居山最深處。曰。天開巖吊影如初。一時宰官居士。因陸公開導(dǎo)。多造巖參。請師一見。即問。日用事無論貴賤僧俗。入室略無寒溫。必展蒲團于地。令其端坐。返觀甚至。終日竟夜無一語。臨別必叮嚀曰。人命無嘗無空過日。再見。必問別后用心何如。故荒唐者。茫無以應(yīng)。即欲見亦不敢近。以慈愈切而規(guī)益重。雖無門庭施設(shè)。使見者望崖。不寒而慄然。師一以等心相攝。從來接人。軟語低聲。一味平懷。未嘗有辭色。時士大夫歸依者。日益眾。又不能入山。愿請見者。師以化導(dǎo)為心亦就見。歲一往來城中。至必主回光寺。每至則在家二眾。歸之如繞華座。師一視如幻化人。曾無一念分別心。故親近者。如嬰兒之傍慈母也。出城多至普德。臞鶴悅公。實出其教。師憫禪道絕響。于嘉靖丙寅冬。乃集五十三人。結(jié)坐禪期于天界。學(xué)人請問直捷用心處。師曰。舉不顧即差互。擬思量何劫悟。又曰。古人道。終日吃飯。不嚼粒米。終日行路。不踏穿地。終日穿衣。不掛寸絲。如是用心。方有少分相應(yīng)。有宰官問。如何是祖師意。師曰。有水皆含月。無山不帶云。曰莫更有奇特否。師曰。不得將龜作鱉。師護法心深。不輕初學(xué)。不慢毀戒。僧有不律。亦不棄之。委曲引誘進于善?;蛴懈煞o者。師聞不待求而往救。必懇懇當事。乃曰。佛法付囑王臣為外護。唯在仰體佛心。辱僧即辱佛也。聞?wù)吣桓娜荨a屓槐刂两饷摱笠?。然竟罔聞于其人。聽者亦未嘗以多事為煩。久久皆知出于無緣慈也。了凡袁公未第時。參師于山中。對坐三晝夜不瞑目。師問曰。公何無妄念。公曰。我推我命。無科第子嗣分。故安心委命。無他妄想耳。師曰。我將以公為豪杰。乃一凡夫耳。圣人云。命繇自作。福繇已求。造化豈能拘人耶。于是委示。以改過積德。唯心立命之旨。公依教奉行。竟登進士。有子嗣憨師。為小師時。侍師彌謹。一日請曰。說者謂。某甲壽不長奈何。師曰。壽夭乃生死法。參禪乃了生死法。若一念不生。則鬼神覷不破。造化何能拘之耶。第患不明道眼耳。憨師將北行。師誡之曰。古人行腳。單為提明。己躬下事爾。當思。他日何以見父母師友。慎毋虛費草鞋錢也。其善誘掖人類如此。歲壬申。嘉禾吏部尚書默泉吳公。刑部尚書澹泉鄭公。太仆五臺陸公。與弟云臺。同迎師歸故山。諸公。時時入室問道。每見必炷香請益。執(zhí)弟子禮。紫柏師。同平泉陸公。思庵徐公。謁師叩華嚴宗旨。師發(fā)揮法界圓融之妙。皆嘆未曾有。當江南禪道草昧之時。出入多口之地。始終無一議之者。則師操行可知已。師居鄉(xiāng)三年。所蒙化者千萬計。一夕四鄉(xiāng)之人。見師庵中發(fā)火。及明視之。師已寂然而逝矣。時萬歷乙亥正月也。世壽七十五。僧臘五十馀。葬于大云寺右。
新續(xù)高僧傳·習(xí)禪篇第三之十
釋法會,字云谷,姓懷氏,嘉善胥山人也。
幼有逸志,頗厭塵囂,投邑大云寺出家。
初習(xí)瑜珈,會每嘆曰:欲了生死,乃碌碌衣食邪?
年十九,決志操方,乃登壇受具,聞天臺小止觀法門,專精修習(xí)。
時法舟濟禪師續(xù)徑山之道,掩觀于郡之天寧,會往參扣,呈其所修,舟曰:“止觀之要,不依身心氣息,內(nèi)外脫然,子之所修流于下乘,豈西來意耶?
學(xué)道必以悟心為主。
”會悲仰請益,舟授以念佛審實話頭,直令重下疑情。
會依所教,日夜參究,寢食俱廢。
一日就食,食盡亦不自知,碗忽墮地,猛然有省,恍如夢覺。
復(fù)請益舟,乃印可。
閱《宗鏡錄》,大悟唯心之旨,從此一切經(jīng)教及諸祖公案,了然如睹故物。
于是,韜晦叢林,陸沈賤役。
偶讀《鐔津集》,見明教大師護法深心,初禮觀世音尊,日夜稱名十萬聲。
會愿效其行,遂載觀世音像,徹宵不寐,禮拜經(jīng)行,終身不懈。
時江南佛法禪道絕然無聞,會初至金陵,寓天界毗盧閣下行道,見者稱異。
魏王聞之,乃請于西園叢桂庵供養(yǎng),會住此入定三日夜。
居無何,西林永寧請住報恩寺之三藏殿,會危坐一龕,絕無將迎,足不越閫者三年,人無知者。
偶有權(quán)貴人游至寺,見會端坐以為無禮,謾辱之,會拽杖之攝山棲霞。
棲霞者,本梁時開山,武帝鑿千佛嶺,累朝賜供贍田地。
但道場荒廢,殿堂為虎狼所穴,會愛其幽深,遂誅茅于千佛嶺下,塊然獨處,影不出山。
時有盜侵之,竊去所有,夜行至天明未能離庵,左右人獲之,送至,會食以飲食,盡其所有持去,由是聞?wù)吒谢?div id="np5fvhx" class='inline' id='people_102679_1_20_comment'>
太宰五臺陸公初仕祠部主政,訪古道場,偶游棲霞,見會氣宇不凡,雅重之。
信宿山中,欲重興其寺,以會為主持,會堅辭,舉嵩山善以應(yīng)命。
善盡復(fù)寺故業(yè),建禪堂,開講席,江南叢林實肇于此,會之力也。
道場既開,往來者眾,會乃移居于山之最深處,曰天開巖,吊影如初。
一時士大夫開風造謁,會目無貴賤,不問道俗,入室必擲蒲圃于地,令其端坐反觀本來,甚至終日竟夜無一語,臨別必叮嚀曰“無空過日”,再見必問“別后用心難易若何”。
非深造有得,則茫無以應(yīng)。
蓋慈念愈切,繩糾益嚴,雖無門庭設(shè)施,見者望崖不寒而慄。
了凡袁公未第時參謁山中,相對默默坐三日夜,但示以唯心立命之旨,奉教唯謹,事詳《省身錄》。
丙寅冬,憫禪道絕響,乃集五十三人結(jié)坐禪期于天界,力拔憨山入眾同參,指示向上一路。
會垂老悲心益切,雖最小沙彌一以慈眼視之,遇之以禮,凡動靜威儀無不耳提面命,循循善誘,見者人人以為親已。
尋常示人,特揭唯心凈土法門,居恒安重寡言,定力攝持,孤山清修四十馀年,終身禮誦,未嘗一夕輟。
居鄉(xiāng)三載,所蒙化者以千萬計。
一夜,四鄉(xiāng)之人見庵中火發(fā),及明趨視,會已寂然矣,時萬歷三年乙亥正月五日也。
壽七十有五,臘五十,茶毗葬于寺右。
憨山感其發(fā)跡入道因緣,親蒙開示,禮塔于棲真,因募建塔亭,述其見聞而為之傳,推為中興禪道之祖。
惜機語失錄,無以發(fā)揚秘妙云。

人物簡介

晚晴簃詩匯·卷一八五
沈彩,字虹屏,平湖人。同縣陸烜側(cè)室。有《春雨樓集》。
詞學(xué)圖錄
沈虹屏,女,名彩。
陸烜侍妾,號掃花女史,自稱"胥山蠶妾"。
(陸烜(1761-?
)浙江平湖人,字子章,別號梅谷,又號巢云子,乾隆間名藏書家、??奔摇嫾?,著作甚豐。
諸生,隱居胥山不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