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生卒】:1158—1239 【介紹】: 宋廣州增城人,字正子。光宗紹熙四年進(jìn)士。歷潯州司法參軍、淮西提刑司檢法官、知新城、通判邕州,俱有治績。擢廣西提點(diǎn)刑獄,獎(jiǎng)廉劾貪,罷行利病,風(fēng)采凜然。寧宗嘉定中,權(quán)發(fā)遣揚(yáng)州事、主管淮東安撫司公事,浚濠創(chuàng)砦,選將練兵,金人深入無功。知成都府,為本路安撫使,拊循將士,人心悅服。理宗端平初,授廣東經(jīng)略安撫使兼知廣州。二年召除參知政事,三年拜右丞相兼樞密使,累上疏言政事之當(dāng)罷行與人才之當(dāng)用舍。嘉熙三年以觀文殿大學(xué)士奉祠。卒謚清獻(xiàn)。有《崔清獻(xiàn)公集》。全宋詩
全粵詩·卷二九崔與之(一一五八~一二三九),字正子,號菊坡,增城(今屬廣東)人。光宗紹熙四年(一一九三)進(jìn)士,授潯州司法參軍。歷淮西提刑司檢法官,知建昌縣,通判邕州,知賓州,提點(diǎn)廣西刑獄。寧宗嘉定六年(一二一三),召為金部員外郎。七年,知揚(yáng)州兼淮東安撫使。十二年,召除秘書監(jiān)兼太子侍講,權(quán)工部侍郎,出知成都府兼四川安撫使。十四年,除四川制置使。十七年,召為禮部尚書,不拜,便道還廣。理宗即位,提舉宮觀。端平二年(一二三五),知廣州兼廣東經(jīng)略安撫使。尋拜參知政事、右丞相,皆辭。嘉熙二年(一二三八),提舉洞霄宮。三年,以觀文殿大學(xué)士致仕,卒,年八十二,謚清獻(xiàn)。有集傳世,系后人所編,存詩一卷。事見本集詩文、李昴英《文溪集》卷一一《崔清獻(xiàn)公行狀》、陳子經(jīng)《續(xù)通鑒綱目》、陳璉《崔清獻(xiàn)公祠堂記》(《宋丞相崔清獻(xiàn)公全錄》卷一○),《宋史》卷四○六有傳。 崔與之詩,以上海古籍書店影印據(jù)明嘉靖十三年刊本之抄本《宋丞相崔清獻(xiàn)公全錄》為底本,校以《嶺南遺書·崔清獻(xiàn)公集》(簡稱嶺南本)、《兩宋名賢小集·菊坡集》(簡稱菊坡集)。與新輯集外詩合編為一卷。
全宋文·卷六六七八崔與之(一一五八 — 一二三九),字正子,號菊坡,增城人。宋光宗紹熙元年(一一九○)補(bǔ)太學(xué)生。四年登進(jìn)士。初授潯州司法參軍,調(diào)淮西提刑司檢法官,歷知建昌縣,通判邕州,知賓州,提點(diǎn)廣西刑獄。寧宗嘉定六年(一二一三),召為金部員外郎。七年,知揚(yáng)州兼淮東安撫使。十二年,召除秘書監(jiān)兼太子侍講,權(quán)工部侍郎,出知成都府兼四川安撫使。十四年,除四川制置使。十七年,召為禮部尚書,不拜,便道還廣。理宗即位,屢次授官皆辭。端平二年(一二三五),知廣州兼廣東經(jīng)略安撫使。尋拜參知政事、右丞相,皆力辭。嘉熙三年(一二三九),以觀文殿大學(xué)士提舉洞霄宮,致仕。卒年八十二。贈(zèng)太師,謚清獻(xiàn)。有《宋丞相崔清獻(xiàn)公全錄》。乃后人所編,存詩一卷。事見集中所附李肖龍《崔清獻(xiàn)公言行錄》、李昴英《文溪集》卷一一《崔清獻(xiàn)公行狀》,《宋史》卷四○六有傳。
崔與之(一一五八——一二三九),字正子,一字正之,號菊坡,廣州增城(今廣東增城)人。紹熙四年自太學(xué)登進(jìn)士第。歷知新城,通判邕州,提點(diǎn)廣西刑獄。嘉定七年,知揚(yáng)州、主管淮東安撫司公事。修浚城壕,創(chuàng)立五寨,組織忠義民兵抗金。擢秘書少監(jiān),兼太子侍講,權(quán)工部侍郎。出知成都府、兼本路安撫使,進(jìn)四川安撫制置使。整飭邊防,安撫將士,金人不敢來犯。蜀人以比張?jiān)?、趙抃,稱為「三賢」,立祠祀之。移知潭州、隆興府,辭不就,得奉祠。端平初,起為廣東經(jīng)略安撫使、兼知廣州。除參知政事,又拜右丞相,皆以老病辭。嘉熙三年卒,年八十二。累封至南海郡公,謚清獻(xiàn)?!?a target='_blank'>宋史》卷四○六有傳。
人物簡介
人物簡介
【介紹】: 宋撫州崇仁人,原本蜀人,字明父。寧宗嘉定四年進(jìn)士。授雩都尉,遷知福州、融州,累官邕管安撫使。嗜學(xué)好義,居官有政聲。嘗建漁墅書院。為文多憤世嫉俗之言,指陳當(dāng)時(shí)利病極痛切。有《漁墅類稿》。全宋詩
陳元晉(一一八六~?)(生年據(jù)本集卷六《廣東主管帳司元公墓志銘》),字明父,崇仁(今屬江西)人。寧宗嘉定四年(一二一一)進(jìn)士。十年,為雩都主簿(明嘉靖《贛州志》卷七)。十六年,為增城縣丞。理宗寶慶元年(一二二五),知奉化縣。歷知福州、融州、南安軍,遷廣東經(jīng)略使,累官邕管安撫使。曾建漁墅書院,因名其集為《漁墅類稿》,久佚。清四庫館臣據(jù)《永樂大典》輯為八卷,其中詩二卷。事見本集有關(guān)詩文,清同治《崇仁縣志》卷八之二有傳。 陳元晉詩,以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為底本。全宋文·卷七四六一
陳元晉(一一八六——?),字明父,撫州崇仁(今江西崇仁)人。嘉定四年第進(jìn)士,授雩都尉。歷雩都主簿、廣州增城縣丞。理宗初,知慶元府奉化縣。嘉熙中知融州。又嘗知南安軍。累官邕管安撫使。元晉嗜學(xué)好義,歷官有政績。曾建漁墅書院,因名其詩文集為《漁墅類稿》。事跡略見所撰《文溪先生致仕大夫陳公夫人黃氏墓碣》、《廣東主管帳司元公墓碣銘》,嘉靖《贛州府志》卷七,《南宋文范作者考》卷下。
人物簡介
趙崇垓,字德暢,家南海(今廣東廣州)。宋宗室。寧宗嘉定十六年(一二二三)進(jìn)士。端平二年(一二三五)權(quán)通判端州。事見《大德南海志》卷九。全粵詩·卷二九
趙崇垓,字德暢。南海人。宋太宗九世孫。宋寧宗嘉定十六年(一二二三)進(jìn)士。宋理宗端平二年(一二三五)權(quán)肇慶府通判。事見清阮元修道光刊《廣東通志》卷六七。詩一首。全宋文·卷七七一○
趙崇垓,字德暢,太宗九世孫,居南海(今廣東廣州)。嘉定十六年進(jìn)士,端平間權(quán)通判端州。見《高要縣題名》,李昴英《送趙新班崇垓序》(《文溪存稿》卷三),《宋詩紀(jì)事補(bǔ)遺》卷九三。
人物簡介
全宋文·卷七七八五
劉震孫(一一九七——一二六八),字長卿(一作長翁),號朔齋,祖籍東平(今山東東平)人,劉摯六世孫,魏了翁之婿。端平初召自蜀,嘉熙元年知安吉州,歷知建州、寧國府、福建提刑。寶祐三年為廣東提舉常平。入為宗正少卿。景定二年除直寶謨閣、江東提舉。三年,入為太常少卿、權(quán)直舍人院。遷起居郎、兼中書舍人。咸淳二年除秘閣修撰,出為福建提舉、轉(zhuǎn)運(yùn)使,終禮部侍郎。咸淳四年卒。見劉克莊《后村大全集》卷九三《鐵壁堂記》,李昴英《文溪集》卷二《壽安院記》,林希逸《竹溪鬳齋十一稿續(xù)集》卷五《諸侄約至黃檗》詩注,《癸辛雜識》別集上,《宋史》卷四七四《丁大全傳》,《清容居士集》卷三三,雍正《福建通志》卷二一,雍正《廣東通志》卷二六,乾隆《江南通志》卷一○二。
人物簡介
鄭玠,莆田(今屬福建)人?,E兄。理宗嘉熙二年(一二三八)進(jìn)士。為福州教授,召為武學(xué)教諭,通判漳州。事見明弘治《八閩通志》卷五四。全宋文·卷八○九二
人物簡介
章公權(quán),字行之,號仙巖(《自號錄》),龍泉(今屬浙江)人。理宗淳祐元年(一二四一)進(jìn)士。十二年,為太學(xué)正(《景定建康志》卷四五《天慶觀記》)。累知連州。明成化《處州府志》卷一三有傳。全宋文·卷八○二七
全宋文·卷八二四六
章祖義(一二二九——?),字行之,號愛山,臨安府昌化(今浙江臨安西)人,章鑄子。以世賞入官,歷仕兩朝,晚隱豐山。著有《壺中遁稿》、《道德經(jīng)疏》、《讀書記》三書。見《自撰墓志銘》。
人物簡介
【介紹】: 宋廣州東莞人,字子先,賜號梅外處士。理宗寶祐間授惠州司戶,有賢能聲。景定間薦除肇慶府司理。元兵欲攻東莞,春叟乘舟往謁其帥,以死爭,遂止。卒年八十。全宋詩
李春叟,字子先,東莞(今屬廣東)人。理宗寶祐四年(一二五六)省試中選,以誤寫謹(jǐn)對黜。后因薦授惠州司戶。景定間除肇慶府司理,遷德慶教授,秩滿歸。后復(fù)除軍器大監(jiān),辭不就。賜號梅外處士。宋亡不仕。有《詠歸集》,已佚。事見《廣州人物傳》卷九,《宋東莞遺民錄》卷下有傳。今錄詩十三首。全粵詩·卷四八
全宋文·卷八二五三李春叟,字子先,號梅外。東莞人。李用長子。春叟承家學(xué)而覃思經(jīng)術(shù),嘗從學(xué)于李昴英等。宋理宗嘉熙、寶祐間,以《春秋》鄉(xiāng)貢,凡三中舉。開慶元年(一二五九)以薦授惠州司戶,景定間調(diào)肇慶府司理,皆有政譽(yù)。擢德慶教授。秩滿而歸。廣州百姓受害于銀場鹽局,春叟上書察院,奏罷。家居著書授徒,嶺海名士多出其門。朝廷授軍器大監(jiān),辭而不赴,特賜“梅外處士”號以旌之。宋恭宗德祐二年(一二七六),其姻兄弟熊飛起兵勤王赴文天祥麾下,春叟乃作詩送行。宋端宗景炎二年(一二七七),元兵欲剿東莞,春叟往謁其帥,以死爭得止。因命春叟任邑令,力辭不就。自是絕意仕進(jìn),橫經(jīng)講學(xué),以道自任。年八十而卒。有《詠歸集》,已佚。明初陳璉為撰《梅外先生墓表》,明黃佐嘉靖四十年《廣東通志》卷五八、明張二果崇禎十二年《東莞縣志》卷五有傳。今從明吳中、高橙修成化九年刊《廣州志》卷二五及清張其淦《東莞詩錄》卷二輯得其詩共十三首,參校清陳伯陶《宋東莞遺民錄》卷下《李春叟傳》附錄其詩。
李春叟,字子先,號梅外處士,廣州東莞(今廣東東莞)人。景定二年舉特奏名,再以經(jīng)明行修薦,授肇慶府司理,遷德慶府教授。除軍器大監(jiān)。元兵入侵,欲剿東莞,春叟往謁其帥,以死爭之,遂已。所著有《論語傳說》、《詠歸集》。見《東莞遺民錄》下《李春叟傳》、《廣東文徵》作者傳。
人物簡介
【介紹】: 宋廣州東莞人,字叔大,號竹隱。少孤,棄舉業(yè),學(xué)周敦頤及二程書,且篤行之。宋亡,使其婿熊飛起義兵勤王。飛敗,遂親赴日本,乞師為恢復(fù)計(jì)。事不濟(jì),乃流離于日,教授《詩》、《書》,所傳皆濂洛之學(xué),日人咸稱作“夫子”。及卒,日人以樂隊(duì)一部送其喪歸。全宋詩
李用,字叔大,自號竹隱,東莞(今屬廣東)人。潛心理學(xué)三十載,以薦授校書郎,不就。恭宗德祐二年(一二七六)起兵勤王,敗,流亡日本教授詩書,卒年八十一。日人以鼓樂一部送喪返里。有《竹隱集》,已佚。事見《廣州人物傳》卷九、清雍正《廣東通志》卷四四。今錄詩四首。全粵詩·卷四三
李用,字叔大,號竹隱。東莞人。少孤,事母孝愛盡禮。初業(yè)科舉,及讀周程諸書,即棄之,杜門潛心理學(xué)。將三十年,而所學(xué)益熟,士子登門從學(xué)無虛日。李昴英慕名往見之,稱為有道君子,并進(jìn)其所著《論語解》于朝。詔授校書郎,不受而歸。又遷承務(wù)郎以旌表之,所著《論語解》梓行天下。后大臣交口薦舉,宋理宗特書“竹隱精舍”賜之。宋恭宗德祐二年(一二七五),用命其婿熊飛起兵勤王,而用渡海至日本,教授詩書。日人多被教化,尊稱曰“夫子”。年八十一卒。日人以鼓吹一部送喪返里,后東莞人稱送喪鼓吹為“過洋樂”,吹鼓手皆穿日本衣帽。其子春叟遵遺囑往葬交阯,以完其生不食元粟,死不葬元土之節(jié)云。明黃佐嘉靖四十年《廣東通志》卷五八、明張二果崇禎十二年《東莞縣志》卷五有傳。詩四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