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僧法欽

相關人物:共 14 位。
共 15 首 第 1 頁 下一頁
引用典故:飛錫 種杏
巫山不見廬山遠,松林(一作間)蘭若秋風晚。
一老猶鳴日暮鐘,諸僧尚乞齋時飯。
香爐峰色隱晴湖,種杏仙家近白榆。
飛錫去年啼邑子,獻花何日許門徒。
如來自滅度之后。以心印相付囑。凡二十八祖至菩提達摩。紹興大教。指授后學。后之學者。始以南北為二宗。又自達摩三世傳法于信禪師。信傳牛頭融禪師。融傳鶴林馬素禪師。素傳于徑山。山傳國一禪師。二宗之外。又別門也。于戲。法不外來。本同一性。惟佛與佛。轉相證知。其傳也。無文字語言以為說。其入也。無門階經(jīng)術以為漸。語如夢覺。得本自心。誰其語之。國一大師其人矣。大師諱法欽。俗姓朱氏。吳都昆山人也。身長六尺。色像第一。修眸蓮敷。方口如丹。嶷焉若峻山清孤。泊焉若大風海上。故揖道德之器者。識天人之師焉。春秋二十有八。將就賓貢。途經(jīng)丹陽。雅聞鶴林馬素之名。往申款謁。還得超然自詣。如來密印。一念盡傳。王子妙力。他人莫識。即日剃落。是真出家。因問以所從。素公曰。逢徑則止。隨汝心也。他日游方至馀杭西山。問于樵人。曰此天目山之上徑。大師感鶴林逢徑之言。知雪山成道之所。于是蔭松藉草。不立茅茨。無非道場。于是宴坐之久。邦人有搆室者。大師亦因而安處。心不住于三界。名自聞于十方。華陰學徒。來者成韨矣。天寶二祀。受具戒于龍泉法崙和尚。雖不現(xiàn)身意。亦不舍外儀。于我性中。無非自在。大歷初。代宗睿武皇帝高其名而徵之。授以肩輿。迎于內殿。既而幡幢設列。龍象圍繞。萬乘有順風之請。兆民渴灑露之仁。問我所行。終無少法。尋制于章敬寺安置。自王公逮于士庶。其詣者日有千人。司徒楊公綰。情游道樞。行出人表。大師一見于眾。二三目之。過此默然。吾無示說。楊公亦退而嘆曰。此方外高士也。固當順之。不宜羈致。尋求歸山。詔允其請。因賜策曰國一大師。仍以所居為徑山寺焉。初大師宴居山林。人罕接禮。及召赴京邑。途經(jīng)郡國。譬若優(yōu)曇一現(xiàn)。師子聲聞。晞光赴響者轂擊肩摩。投衣布金者邱累陵聚。大師隨而檀施皆散之。建中初。自徑山徙居于龍興寺。馀杭者。為吳東藩。濱越西境。馳軺軒者數(shù)道。通濱驛者萬里。故中朝銜命之士。于是往覆。外國占風之侶。盡此奔走。不踐門閾。恥如瘖聾。而大師意絕將迎。禮無差別。我心既等。法亦同如。貞元八年歲在壬申十二月二十八夜。無疾順化。報齡七十九。僧臘五十。先是一日。誡門人令設六齋。其徒有未悟者。以日暮恐不克集事。大師曰。若過明日。則無所及。既而善緣普會。珍供豐盈。大師意若辭訣。體無患苦。逮中宵。跏趺示滅。本郡太守王公顏即時表聞。上為歔欷。以大師元慈默照。負荷眾生。賜謚曰大覺禪師。海內服膺于道者。靡不承問叩心。悵惘號慕。明年二月八日。奉全身于院庭之內。遵遺命也。建塔安神。申門人之意也。嗚呼。為人尊師。凡將五紀。居惟一床。衣止一衲。冬無纊氎。夏不絺绤。遠近檀施?;蛞蝗绽矍Ы?。悉命歸于常住。為十方之奉。未嘗受施。亦不施人。雖物外去來。而我心常寂。自象教之興。數(shù)百年矣。人之信道者。方悕畏于罪垢。愛見于莊嚴。其馀小慧。則以生滅為心。垢凈為別。舍道由徑。傷肌自瘡。至人應化。醫(yī)其病故。大師貞立迷妄。除其憃冥。破一切相。歸無馀道。乳毒既去。正味常存。眾生妄除。法亦如故。嘗有設問于大師曰。今傳舍有二使。郵吏為刲一羊。二使既聞。一人救。一人不救。罪福異之乎。大師曰。救者慈悲。不救者解脫。惟大師性和言。罕所論說。問者百千。對無一二。時證了義。心依善根。未度者道豈遠人。應度者吾無雜味。日行空界。盡欲昏癡。珠現(xiàn)鏡中。自然明了?;蚓佣囔`異。或事符先覺。至若飲毒不害。遇疾不醫(yī)。元鶴代闇。植柳為蓋。此昭昭于視聽者。不可備紀。于我法門。皆為妄見。今不書。尊上乘也。弟子實相。門人上首。傳受秘藏。導揚真宗。甚乎有若似夫子之言。庚桑得老聃之道。以吉甫連蹇當代。歸依釋流。俾筌難名。強著無跡。其詞曰。
水無動性,風止動滅。
鏡非塵體,塵去鏡澈。
眾生自性,本同諸佛。
求法妄纏,坐禪心沒。
如來滅后,誰證無生。
大士密授,真源湛明。
道離言說,法潤根莖。
師心是法,無法修行。
我體本空,空非實性。
既除我相,亦遣空病。
誓如乳毒,毒去味正。
大師得之,斯為究竟。
何有涅槃,適去他方。
教無生滅,道有行藏。
不見舟筏,空流大江。
蒼蒼遙山,成道之所。
至人應化,萬物皆睹。
報盡形滅,人亡地古。
刻頌豐碑,永存澗戶。
超然彼岸人,一徑謝微塵。
見相即(一作想應)非相(一作想),觀身豈是身。
空門性未滅,舊里化猶新。
謾指堂中影,誰言影似真。
惟圣作則,惟心應天,當務實以正本,豈尚文而致愆。
上順帝心,但貴誠而不?。?div id="ooda6o0" class='inline' id='poem_sentence_1_1185414_comment'>
仰承乾造,詎飾詐以為先?
圣人考古建中,握符居上。
且謂一細民之行者,當率以正;
應上靈之心者,固非可妄。
由是宅大順以昭事,盡至誠而寅亮。
遣偽之飾,惡真之喪。
天元貴信,我乃抱誠一以相符;
天道棐忱,我乃屏浮華而靡尚。
諒夫牧群靈之命,保重蓄之資。
顧洪造之非遠,奉一心而敢欺?
志在順紀,動皆秉彝。
斥虛誣而自任,與精祲以相推。
念高明之聽卑,率由善應;
即真純而履信,安在文為?
是何天之所應本于誠,民之所順在乎德。
不可以矜忲干民之譽,不可以罔蔽違天之則。
所以推以悃愊,奉茲欽翼。
矯枉以歸正,考宜而建極。
對明威而凝命,務達精衷;
體正觀以宣猷,奚煩末飾?
得非應之以實者,順天理以惟精;
應之以文者,違天心而足明。
違之則速彼譴告,順之則享夫治平。
故我悉道欽承之意,都捐矯舉之名。
至如宋景之言,退星不虛其應;
西鄰之祭,受福蓋主于誠。
由是慮善乾乾,飭躬亹亹,思正直以無貳,逞浮夸而失則。
豈期靈貺之鑒祐,保珍圖于盛偉。
簡于上帝,貴其約而不貴其華;
崇彼令儀,從其厚而不從其菲。
展矣哉!
恭己臨下,畏天作君。
顯中孚而上達,任至德以升聞。
稟成湯精一之志,體文王陟降之勤。
不然,安得圓穹助順而應誠,翕臻景祐;
黎俗承風而化上,悉弭繁文?
宜乎前史著之而為規(guī),后王奉之而有證。
惡文而實以為貴,任德而妖奚足勝。
夫然,本誠愨以御邦,自協(xié)天人之應。
事欲無蔽,心宜盡公。
既守正以宅志,遂生明而在躬。
祛一意之黨偏,不私乎物;
照百為之情偽,罔汩于中。
若夫外交事變之繁,中固心誠之守,以謂虛己鑒物則枉直昭晰,挾情適事則是非紛糾。
欲庶理之皆辨,舍至公而則不。
中立不倚,始持正于群倫;
旁燭無疆,遂致明于萬有。
無陂無側,不阿不偏。
非妄惡也,惡其眾之所棄;
非作好也,好其眾之所賢。
蓋依違牽制者固已去矣,則明白洞達者乃其自然。
百志惟寧,居絕傾邪之漸;
五綦不亂,遂觀昭曠之先。
蓋夫智因窒而后昏,性以私而有黨。
愛憎既絕,則真?zhèn)伪貙彛?div id="hazar4o" class='inline' id='poem_sentence_15_1199283_comment'>
取舍既平,則善惡不爽。
抱純正以中執(zhí),涵機靈而內養(yǎng)。
所以主心善治,湯無蔽塞之憂;
道欽承,文有照臨之廣。
豈不以湛靜者人之性,偏闇者性之情。
知靜為本,故虛之則定;
知闇為害,故去之則明。
正厥心官,始閑邪而制物;
發(fā)為智燭,終迪哲以通誠。
大抵處有累之地者,莫不徇私;
對無窮之變者,鮮能不惑。
凡適理以非眩,由秉心之自克,得不保守天質,蹈行圣則。
周而不比,無一曲之蔽情;
靜之徐清,有三知之入德。
因知心乃物之鑒,公為職之衡,系吝既屏,純明自生。
以之察己則事至不惑,推而成務則物來敢名。
是故君子養(yǎng)源,于以致忠邪之判;
大人正己,豈徒無譖愬之行。
嗟夫,有為者易失其本心,無憚者或迷于至理。
故伾、文黨與以丑正,恭、顯庸回而嫉士,智尚昧于自保,識敢期于遠視。
惟夫以公正為心,明則生矣。
國一禪師 南宋 · 李洪
七言絕句
蓬徑安禪五百年,六時鐘唄震諸天。
我來不問安心法,露柱風林說熾然。
攜衾林下寺,借讀碧云詞。
窗迥月資白,林疏風起悲。
生平故耽此,坐久覺忘疲。
造請非吾事,幽期不在茲。
明月池頭國一禪,殘僧依舊占三椽。
薰風正綠門前樹,積水都清澗下川。
坐斷千峰因底事,身輕百劫本何緣。
箯輿有客登臨久,齋罷茗盂香散煙。
東澗水,清且泚。
源遠流長,波騰鼎沸。
從這里入,不知其幾。
是則是,只如國一禪師經(jīng)過梁溪,驀將泗州大圣鼻孔一捏,直得無處出氣。
為復壓良為賤,為復神通游戲。
君子可入(徑山佛智偃溪和尚至)。
吳王鑄劍處,榛莽無馀城。
福地豈終閟,重開似蓬瀛。
琳宮起璇榜,掩映千花明。
肅肅演朝儀,冠裳集群英。
欣欣祝圣釐,香芾下紫清。
神仙足官府,王者宜幽貞。
邇來領祠祿,有美蘭厓生。
昂藏好豐采,瀟灑不世情。
薰風送歸帆,壯子一日行。
頗聞廢亭側,卞廟猶崢嶸。
凄涼六朝事,激烈千古名。
巍巍石城外,??青溪聲。
舊京多散局,何當濯塵纓。
相攜此吊古,擊節(jié)歌時平。
共 15 首 第 1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