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僧光嗣

相關(guān)人物:共 5 位。
共 5 首

人物簡介

唐詩匯評
張蠙,生卒年不詳,字象文,清河(今屬河北)人。
成通中,屢舉進(jìn)士不第,與許棠、張喬等合稱“咸通十哲”。
乾寧二年(895),登進(jìn)士第,授校書郎。
歷櫟陽尉、犀浦令。
王建稱帝,拜膳部員外郎,為金堂令。
后主王衍游大慈寺,見蠙壁間題詩,甚愛賞之,欲召掌制誥,為宦官朱光嗣所阻。
有《張蠙詩集》二卷,已佚。
全唐詩》存詩一卷。

作品評論

《唐才子傳公》
張蠙生而秀穎,幼能為詩,登單于臺有“白日地中出,黃河天上來”句,由是知名。初以家貧累,下第留滯長安,賦詩云:“月里路從何處上,江邊身合幾時歸?十年九陌寒風(fēng)夜,夢掃蘆花絮客衣?!敝魉局獮榉菫E成名。馀詩皆佳,各有意度,過人遠(yuǎn)矣。
《唐詩品》
蠙詩稍通格調(diào),力去補衲之弊,遂木復(fù)用事。然天才本少,英旨未奇,至于寫物象情,乃多肖似。
《五朝詩善鳴集》
象文有“夜燒沖星赤”句,自上而言;“烽高影入河”句,自下而言,皆極奇警。
《載酒園詩話又編》
蠙詩亦多佳,但其最警處,輒不能出前人范圍。如《叢葦》詩是集中之冠,“花明無月夜,聲急正秋天”,又一時之冠也,不覺已犯義山《李花》詩“自明無月夜”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五代福州人。宋光嗣從弟。隨光嗣同為前蜀宦官,給事黃門,官宣徽北院使。王衍時,曾請為守備,御后唐,不能用。國亡,托疾居閬州。后唐明宗時,為閬州團(tuán)練使安重霸所殺。
全唐文·卷九百九十八
光葆。
光嗣從弟。
以宦者事蜀先主王建。
為給事黃門官宣徽北院使。
累遷東川節(jié)度使。
嘗請誅唐使李嚴(yán)。
后主王衍不從。
國亡后居閬州。
后唐明宗時。
為團(tuán)練使安重誨所殺。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917—979 【介紹】: 宋僧。
陸澤人,俗姓張。
嘗至五臺山華嚴(yán)寺,師事超化大師。
又從崇法大師傳《唯識論》,歷數(shù)稔,精通所學(xué)。
太祖時,賜號宣教大師。
新脩科分六學(xué)僧傳·卷第二十三 義解科(三)
姓張氏。
深州陸澤人。
幼事五臺華嚴(yán)寺超化大師出家。
性尤強記。
凡百章疏一覽即了。
不數(shù)稔獲青藍(lán)之譽。
且刪多補少。
成貞辨鈔。
為四卷以行世。
開寶間。
詔賜紫衣。
號宣教。
太平興國四年七月四日。
示疾。
終于凈土院。
壽六十三。
臘四十三。
樹塔葬舍利于龍門山寶應(yīng)寺之西阜。
宋高僧傳·卷第二十八 興福篇第九之三
釋普勝。
姓張氏。
深州陸澤人也。
幼歲情愛媮薄。
俄決志趨五臺山華嚴(yán)寺。
師事超化大師。
或問之曰。
子胡以越山踰域而求出家。
彼饒陽者豈無仁祠哲匠乎。
勝對曰。
附神驥可以日千里矣。
某知妙吉凈剎感徵膠戾令我小凡速成果證。
可不是乎。
眾耹斯說。
曰任氣小兒有此高識。
我曹俱弗如也。
勝曰。
某非衽金革死而不厭之徒。
也。
愿入慈門而思利物耳。
迨乎受具南臨潞府講通上生經(jīng)矣。
聞崇法大師傳唯識論盛化洛都。
往從學(xué)焉。
凡百章疏經(jīng)目便識之。
不幾稔閒習(xí)通精贍。
勝所傳者中山貞辯鈔講多誤失所。
然昌言曰。
繁略不均解判非當(dāng)。
乃刪多補少為四卷行于世。
太祖神德皇帝賜紫衣。
師號曰宣教也。
以太平興國四年秋七月四日示疾。
終于凈土院。
亨壽六十三。
坐四十三夏。
門人等收舍利葬于龍門山寶應(yīng)寺西阜。
建塔旌表之。

人物簡介

全宋詩
釋凈全(一一三七~一二○七),號無用,俗姓翁,諸暨(今屬浙江)人。年二十出家,后師宗杲,祝發(fā)受戒。累典大剎,最后住慶元府天童寺。寧宗開禧三年卒,年七十一。為南岳下十六世,徑山宗杲禪師法嗣。《五燈會元》卷二○、《寶慶會稽續(xù)志》卷六有傳。今錄詩七首。
補續(xù)高僧傳·習(xí)禪篇
凈全。
越州諸暨人。
姓翁氏。
世業(yè)農(nóng)。
少與父兄躬耕。
凡至林壑泉石間。
必宴坐忘歸。
人異之。
甫冠即出家。
師授以經(jīng)典。
略無所解。
乃幡然入徑山。
謁妙喜。
喜問汝有何能。
曰。
能打坐。
又問打坐何為。
曰。
若問何為。
直是無下口處。
喜奇之。
師生長田家。
樸野而無緣飾。
目不知書。
人呼為翁木大。
一日集眾采椒。
師與焉。
同輩戲之云。
汝試作一摘椒頌如何。
師即應(yīng)聲云。
含煙帶露已經(jīng)秋。
顆顆通紅氣味周。
突出眼睛開口笑。
這回不戀舊枝頭。
眾大驚。
自是刮目。
有檀越以一度僧牒施妙喜。
命給度一人。
喜令侍者十輩。
各探籌卜其分。
緣師得之。
九人者不平。
更相誶語。
果命復(fù)探之。
師再獲。
若是三探三得之。
遂祝發(fā)受戒。
拙庵光居靈隱。
俾典賓。
混源密。
主凈慈。
命分半座。
師志在晦藏。
無應(yīng)世念。
然天資夙成。
不假師授。
雖不識一丁。
而吐辭發(fā)語。
形為偈頌。
老師宿學(xué)。
所不能及。
尚書尤公袤。
寶文王公厚之。
丞相錢公象祖。
皆與師為方外交。
嘗自贊曰。
匙挑不上個村夫。
文墨胸中一點無。
曾把虛空揣出骨。
惡聲嬴得蒲江湖。
因自號無用。
累典大剎。
最后住四明之天童。
開禧三年示寂。
世壽七十一。
僧臘四十五。
窆全身于寺之西。
混源密。
嗣晦庵光。
光嗣妙喜。
則密乃師之侄行。
而不以分座。
為嫌要之古人闡化揚道。
肝腸是務(wù)。
不拘拘于形跡間。
故可貴也。

人物簡介

南宋元明禪林僧寶傳·卷九
禪師名大證。
號無印。
鄱陽史氏子也。
年十四。
投昌國寺智節(jié)出家。
以所習(xí)試。
優(yōu)等得度。
為大僧。
乃焚膏繼??。
研窮秘典。
節(jié)喜資證。
游方首謁荊溪琬禪師于廬山之圓通寺。
琬貌寒尋常。
鼻涕沾衣。
證易之欲發(fā)去。
復(fù)心計曰。
逢人草草。
安辨玄黃也。
因私入室。
求說祖師心訣。
琬換手槌胸。
大叫曰。
逼殺人。
證疑懼而退。
有宿衲思庵睿者。
以年邁寓國通。
閒房晦養(yǎng)。
自怡林下。
雖知名不得而親之。
證幾欲就請。
莫得其便。
一日睿如廁歸。
證從后隨入。
睿曰。
是誰。
證曰。
欲求法耳。
睿大怒趁出。
便掩戶。
證大驚疑。
復(fù)乘間乞見睿。
睿曰。
佛法自有方丈。
汝到此討甚熱碗。
證曰。
大證初參。
不蒙方丈和尚指示。
但見其槌胸大叫而已。
睿曰。
頭上安頭。
證恍然涕泣。
禮謝曰。
吾師婆心一至此乎。
睿曰。
據(jù)子機(jī)智。
不宜滯此。
比來天童有云外岫禪師。
提唱洞宗。
昨見新錄。
巧譬傍引。
奔逸絕塵。
其綿密可觀。
子宜往事之。
蓋岫嗣直翁舉。
舉嗣東谷光。
光嗣華藏祚。
凈慈暉。
暉乃弘智覺之子也。
證機(jī)投云外岫公。
乃燈傳弘智七世焉。
岫公一日上堂罷。
厲聲叫曰。
天童今日大死去也。
你作么生救。
證對曰。
請和尚吃飯。
又曰。
天童今日大死去也。
你不要相救。
又對曰。
作么作么。
又曰。
天童今日大死去也。
阿誰與我同行。
證又對曰。
和尚先行。
大證隨后。
岫公呵呵大笑而歿。
證乃備述岫公風(fēng)度于中峰本和尚。
峰喜而贊曰。
太白峰為屏。
二十里松為座。
云影外藏身。
幾多人蹉過。
不蹉過元是隰州古佛再來。
切忌機(jī)前說破。
于是諸方共稱岫公。
為弘智真?zhèn)饕病?div id="yh376bk" class='inline' id='people_102853_0_97_comment'>
丞相脫歡公。
請證出世衢之南禪。
而次地遷錫。
六會說法。
然所居之室。
如傳舍。
惟入草求人。
不厭饑渴。
嘗曰。
我當(dāng)時錯登圓通門。
入思庵室。
被渠哄。
到江浙。
七上八落。
至今沒個合煞。
若有代山僧。
鼻孔出氣者。
山僧兩手分付。
雖然相逢沒量漢。
莫作假雞聲。
晚居雪竇。
示眾曰。
千說萬說。
不若覿面。
一見昨日二十九。
今朝七月一報你參玄人。
光陰如箭疾。
娘生兩只眼。
個個黑如漆。
急急急回頭。
看取天真佛。
良久云。
是何面孔。
下座。
巡堂吃茶。
又曰。
妙不妙衲僧鼻孔無多竅。
玄不玄剎竿頭上無青天。
至士寧容袖手。
良馬豈待揮鞭。
全超棒喝不落蹄筌。
百鳥不來春又去。
巖房贏得日高眠。
證老年退居定水之圓明庵。
其示寂時。
春秋六十有五。
阇維有不壞者二。
曰牙齒。
曰數(shù)珠。
舍利明瑩。
門人景云建窣堵于本庵。
贊曰。
洞室宗旨綿密。
弘智數(shù)傳之下。
弗克大鬯者。
何也。
蓋學(xué)者鹵莽。
艱于入彀耳。
至無印師資力揮魯戈。
頓返羲輪。
猗歟杰也。
若以臨末舍利明瑩。
而識其生平。
則負(fù)圓通老衲。
不勝言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