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趙松

相關人物:共 4 位。
共 4 首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元京兆人,字子構。詩才敏妙,多奇句。早卒。有《子構集》。
元詩選
材字子構,京兆人。
詩多奇句,早亡。
年十七與趙松雪同賦《海子上即事》詩,雪驚嘆,以為雜于唐人詩中,未易辨也。
會客有賦十月桃者,子構應聲云:「劉郎再來歲云暮,王母一笑天回春。
」眾皆鉗口不作。
詩才敏妙如此,而竟不永年,唐人中李長吉也。

人物簡介

元詩選
英字實存,錢塘人。
唐詩人厲玄之后也,素有能詩名。
歷走閩、海、江、淮、燕、汴。
一日登徑山,聞鐘聲,有省,遂棄官為浮屠,結茅天目山中。
數年,遍參諸方,有道尊宿,皆印可之,故其詩有超然出世間趣。
別號「白云」,即以名其詩集。
牟巘翁、趙松雪、胡長孺、林石田、趙春洲輩皆為之序云。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元僧。杭州錢塘人,俗姓厲。字存實,號白云。早喜為詩,歷游閩海江淮燕汴間。一日登徑山,聞鐘聲,忽有所悟,遂出家為僧,結茅天目山中。為詩超然出世。有《白云集》。
皇明名僧輯略
送黃龍明知客 拈起玻璃。一輪明月。撲碎玻璃。紅爐片雪。因思呂洞賓。黃龍納敗闕。半升鐺里煮山川。不識斧頭元是鐵。莫若龐公見馬師。心空及第真英杰。一口西江吸盡時?;F三千廣長舌。 送歸德演禪師 萬法歸一。一歸何處。青州布衫。當陽顯露。因甚持往南方。覓取長篇偈句。山僧無法可傳。畢竟有何分付。一碗淡醋齋湯。一缽香油豆腐。吃得一飽齁齁。世事總皆不顧。演禪人。悟不悟。于斯直下便承當。何待更回歸德府。 送天臺洪禪人 天臺石橋五百牛。趙州石橋度驢馬。越圣超凡古至今。赫赫聲名洞天下。一腳當頭踏斷來。寬洪志氣真瀟灑??逼浦T方老古錐。瀾翻辯舌如泉瀉。切莫騎牛更覓牛。笑殺賓頭盧尊者。 送伏龍溢南海維那 九月秋高暮山紫。道人何事來于此。黃花白露染單衣。擇友尋師問生死。生死由來即自心。一心起滅任漂沈。塵勞袞袞如山積。業(yè)識茫茫似海深。拈起金錘俱擊碎。雙溪落落無人會。驚動千年老古錐。三十烏藤雨霶霈。 示道信侍者 大信大疑。大疑大悟。提起話頭。一切不顧。行參坐究。口念心思。密密推窮。時時覷捕。忽然拶破疑團。覿面更無回互。布毛吹起塞虛空。剎剎塵塵皆顯露。果能直下便承當。何異靈山親囑付。 頌古 世尊初降王宮 瞿曇生下便驚群。爭似云門一棒親。盡道五更侵早起。誰知更有夜行人。 勘辯 大都安講主來參。師問講主講甚么經。答云。金剛經。曾于無所從來亦無所去處得個省處。師曰。既是無來無去。因甚得到這里。答云。便是無來無去底。師云。即今在甚么處。答一喝。師云。下喝行拳都且止。四大分散時向何處安身立命。答云。盡大地那里不是自己。師云。忽遇劫火洞然。大千俱壞時如何。答云。我到這里卻不會。師云。六祖不會破柴踏碓。達摩不識九年面壁。你不會。見個甚么。答云。我只是不會。師云。瞎?jié)h。請坐吃茶。 跋虛谷和尚法語 徑山虛谷和尚示慶禪人法語。舉趙州訪一庵主。入門便問有么有么。庵主豎起拳。州云。水淺。不是泊船處。又訪一庵主。問有么有么。庵主亦豎起拳。州云。能縱能奪。能殺能活。便禮拜。庵主既然一般豎拳。因甚么肯一不肯一。若從這里分辯得出。許你具衲僧正眼。師云。山僧有六十棒。前庵主豎起拳。有殺人刀。無活人劍。好與二十棒。后庵主豎起拳。有活人劍。無殺人刀。也好與二十棒。趙州因甚不肯前庵主肯后庵主。也好與二十棒。虛谷和尚教他自領出去。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元長沙人,字子方。有才辯。盧摯廉訪湖南,辟署書吏。成宗大德間授荊湖北道宣慰司照磨。英宗時選為禮部郎中,奉使安南,復命,進太常禮儀院判官卒。工詩文。有《子方集》。
元詩選
矩字子方,長沙人。
盧翰林摯廉訪湖南,辟署書吏,敬其才辯,遇之殊常人。
大德間,授荊湖北道宣慰司照磨,兼承發(fā)架閣,公卿聞其名,留補刑部宗正,轉秘書省校書郎。
延祐間,升著作郎,改翰林修撰,同知制誥,兼國史院編修官。
至治初,議遣使持詔諭安南國,被選為奉議大夫禮部郎中,佩黃金符,奉使安南。
復命,進太常禮儀院判官,卒于京師。
趙松雪嘗贈詩云:「我友文子方,其人美如玉。
文章多古意,清切綠水曲。
」吳草廬志其墓,稱其「文章歌詩,雖疏宕尚氣,有陳事風賦之志焉,惜其未傳而遽止也!」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301?—1385 【介紹】: 元明間浙江湖州人,字叔明,以隱居于仁和之黃鶴山,號黃鶴山樵,亦作黃鶴樵者,又號香光居士。趙孟頫外孫。敏于文,工畫山水人物,與黃公望、倪瓚、吳鎮(zhèn)為元末四家。元末曾官理問。畫山水師巨然,得外氏法,詩畫與倪瓚齊名。芒鞋竹杖,居山中幾三十年,作畫均以“萬壑在胸”為基礎。明洪武初知泰安州,嘗謁胡惟庸于私第,惟庸既誅,牽連下獄瘐死。
明詩紀事·甲簽·卷十八
蒙字叔明,吳興人。
元末官理問。
洪武初,為泰安知州。
坐胡黨死。
(王達《聽雨樓諸賢記》:王蒙字叔明,號黃鶴山樵,趙松雪之外孫也。
素好畫,得外氏法,然不求姘于時,惟假筆意以寓其天機之妙。
為文章不尚矩度,頃刻數千言可就。
都穆《談纂》。
王叔明洪武初為泰安知州,泰安廳事后有樓三間,正對泰山。
叔明畫泰山之勝,張絹素于壁,每興至,輒一舉筆,凡三年而畫成,傅色都了。
時陳惟允為濟南經歷,與叔明皆妙于畫,且相契厚。
一日胥會值大雪,山景愈妙,叔明謂惟允曰:「改此畫為雪景可乎?
」惟允曰:「如傅色何?
」叔明曰:「我姑試之。
」以筆涂粉,色殊不活。
惟允沈思良久,曰:「我得之矣。
」為小弓夾粉筆、張滿彈之,粉落絹上,儼若飛舞之勢,皆相顧以為神奇。
叔明就題其上曰《岱宗密雪圖》。
自誇以為無一俗筆,后惟允固欲得之,叔明因輟以贈。
陳氏寶此圖百年,非賞鑒家不出,松江張學政廷采,好奇之士,亦善丹青,聞陳氏蓄是圖,往觀之,臥其下兩日不去,以為斯世不復有是筆也。
徐武功尤愛之,嘗謂客曰:「予昔親登泰山,是以知斯圖之妙。
諸君未嘗登,其妙處不盡知也。
」后以三十千歸嘉興姚御史公綬,未幾姚氏火作,此畫亦付煨燼。
惜哉!
王世貞《弇州山人四部稿》:黃鶴山樵王叔明為錢塘崔彥暉作《云林小隱圖》。
叔明所長在重巖復嶂、楓丹栗黃,宏麗之致耳。
而此圖則清遠滃郁,大有北苑、襄陽妙致,驟見之以為大癡老人,又疑老人不辦是也。
圖后意似小未盡,問之王百谷,云:「猶及見全本,蓋少有浥瀾,為裝師截去耳。
」題署者僧泐季潭。
叔明既手書所撰云林詞,而同時為辭賦記序詩歌者凡廿七人,多佳士。
而馀所知僅山陰王裕、金華蘇伯衡、始豐徐一夔、嘉興鮑恂、桐盧俞和、臨安錢宰、會稽唐愚士而已。
沈道禎戲謂馀惜不及文待詔生,當一一為考以報。
蓋待詔最能詳勝國先朝士大夫始末故也。
《六硯齋筆記》:王叔明仿董北苑《風雨蕭寺圖》,氣韻掀簸,物象俱備,不知較北苑所作相去幾何?
顧叔明自是寫圖手,遠近位置歷然,不為山林煙靄之所汩沒。
余又見其為陶宗儀寫《南村圖》,鳧鴨貓犬,紡車舂碓,家人器具,一一畢備,若子久渾厚,云林疏簡,雖各極所擅,而施之以圖,似終遜黃鶴矣。
云間沈良者題曰:「墨云擁高山,頃刻風雨至。
劃然海潮聲,草木爭偃地。
曠野少人行,山僧獨歸去。
衲衣盡沾濕,敲戶何急事?
倉皇前村民,乘屋一何亟!
一婢已抱甕,一婦更持器。
重茅惜被卷,破屋家所寄。
戴笠者漁郎,理網屈雙臂。
老翁若望家,擔物終不棄。
陸走尚甚危,水行可無畏?
前溪風雨惡,篙折水流駛。
行者當早歸,居者不豫備。
北苑為此圖,黃鶴師其意。
想見晚來睛,云凈山橫翠。
始信霎時間,真宰時相戲。
予家有董北苑《風雨蕭寺圖》,是思陵所題,筆法高古精絕。
叔明相訪,出以示之,稱賞不置。
子輒以贈之。
叔明為臨此卷,予展賞題此俚言,時至正庚寅秋七夕次日也。
華溪沈良。
」俞焯題云:「郎娘屋破葺茅茨,風雨溪山樹欲飛。
出世不知休歇去,緇郎何事始知歸。
俞焯題于都城寓舍。
」張遠題云:「吾師一峰道人,曾有模董源《風雨蕭寺圖》,今見此可謂雙劍,神物須合,子中其藏之以俟。
云間張遠。
「竹懶曰:「馀憾不得見一峰作。
合參兩家筆法。
」 張丑《清河書畫舫》:王叔明小畫一幀,首題巖居高士,次題「黃鶴山人王蒙為雅宜山中陳惟寅畫」。
筆法秀雅,積墨清潤,點染之間,咫尺千里,自非胸襟灑落,心手和調,斷斷不能以成斯圖。
益知名下無虛士。
觀此真跡,殊覺偽者甚可笑也。
同時倪、鄭二公,各有詩題額云:「幼輿丘壑末忘情,萬疊青山照眼明。
擬向畫圖深處住,一檐晁日聽松聲。
遂昌尚左生。
」「筆精墨妙王右軍,澄懷臥游宗少文。
叔明絕力能扛鼎,五百年來無此君。
倪瓚。
」其后叔明自題選體一首,斷續(xù)不可以句,借無王集參補附此。
今圖尚藏陳公云礽處,第恨紙弊墨殘,粗存梗概,正猶隔霧看花,惟想像神妙耳。
信乎畫法之工也!
張丑《真跡日錄》;黃、王合作小幅,「仆暇日為郡曹劉彥敬畫《竹趣圖》甫畢,而一峰黃處土見過,仆出此求印正。
處士以為可為添一遠山并樵徑,天趣迥殊,頓增深峻矣。
時省郎耿君督兵華亭,索仆畫甚急,思拙筆弱,頃刻不就,因輟此奉獻。
吳興王蒙敬題。
」「叔明公子,文敏公之外孫也。
天姿神品,其于翰墨,深入晉、漢,至于鑒裁,尤所精詣,鷗波之宅相,非予而誰耶?
至正壬辰冬,□□□人公望拜□。
」 田按:元季四家,惟倪、王明初尚存。
董宗伯云:「叔明畫從趙文敏風韻中來,故酷似其舅。
又泛濫唐、宋名家,而以董源、王維為宗。
故其縱逸多姿,又往往出文敏規(guī)格之外。
若使叔明專門師文敏,未必不為文敏所掩也。
可謂名論。
叔明畫有題名王子蒙者,是其早歲所作。
叔明一作叔銘,又號香光居士,余嘗見《丹山瀛海卷》,即署斯號。
叔明詩無專集可采,多據墨跡錄入。
畫家贗托者多矣,馀所錄皆據明以來賞鑒家著錄,流傳有緒者,庶足存其真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