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人物簡介
新脩科分六學僧傳·卷第十九 持志科【生卒】:384—482 【介紹】: 南朝宋僧。月支國人。本姓支,寓居建康。游心佛義,善談老莊。工楷書,常布施題經(jīng)。與范曄、王曇首等友善。住烏衣寺。及范曄被誅,知交無敢近。遷乃貨衣物,悉力營葬。宋孝武帝聞而嘆賞。
高僧傳·卷第十三 經(jīng)師生建康支氏。少出家。游心竺義。兼通孔老。善辭章。研究十地。嘗注之。以行世。巧于轉(zhuǎn)讀。梵聲清婉。特拔終古。與彭城王義康。范曄王曇首游。初居祗洹寺。后徙烏衣寺。終始一節(jié)。不為世俗變也。范曄既被誅。合門十二。喪莫敢舉。遷貨衣缽。營葬焉。孝武聞而義之。謂徐爰曰。卿著宋書。慎勿遺此士也。建元四年卒。壽九十九。
釋曇遷。姓支。本月支人。寓居建康。篤好玄儒。游心佛義。善談莊老。并注十地。又工正書。常布施題經(jīng)。巧于轉(zhuǎn)讀有無窮聲韻。梵制新奇特拔終古。彭城王義康范曄王曇首。并皆游狎。遷初止祇洹寺。后移烏依寺。及范曄被誅。門有十二喪。無敢近者。遷抽貨衣物悉營葬送。孝武聞而嘆賞。謂徐爰曰。卿著宋書勿遺此士。王僧虔為湘州及三吳。并攜共同游。齊建元四年卒。年九十九。時有道場寺釋法暢。瓦官寺釋道琰。并富聲哀婉。雖不競遷等。抑亦次之。
人物簡介
【生卒】:?—445 【介紹】: 名或作廣。南朝宋順陽(今河南省淅川縣)人。范曄弟。善屬文,任武陵王劉駿咨議參軍領記室。后坐兄曄參與謀逆嫌疑,被誅。
人物簡介
全宋文·卷四十三【生卒】:?—445 【介紹】: 南朝宋魯郡人。有縱橫才,文史星算,無不兼善。宋文帝時為員外散騎侍郎,久不得調(diào)。以彭城王劉義康有恩于其父,及義康被黜,乃密懷報效,結交太子詹事范曄,謀迎立義康,事敗被殺。
熙先,默之子,元嘉中為員外散騎侍郎,行左衛(wèi)將軍,與彭城王義康謀為亂,伏誅。
人物簡介
【生卒】:?—445 【介紹】: 南朝宋陳郡陽夏人。謝綜弟。彭城王劉義康婿。仕衛(wèi)尉參軍。擅畫山水。宋文帝元嘉二十二年,兄綜與范曄以謀迎立彭城王劉義康罪名被殺,亦坐死。有《大山圖》、《聲妓樂器圖》。
人物簡介
【生卒】:?—445 【介紹】: 南朝陳郡陽夏人。謝述子。少有才藝,善隸書。為太子中舍人。結識孔熙先,與舅氏范曄等以牽涉迎立彭城王劉義康事,被誅。
人物簡介
全宋文·卷四十一【生卒】:397—449 【介紹】: 南朝宋吳興武康人,字臺真。家世為將。折節(jié)好學,讀《老子》日百遍,舉秀才,為嘉興令。文帝元嘉中欲伐林邑,朝臣多不同,唯其與陸徽贊成。及林邑平,受賜特多。又告發(fā)范曄逆謀,曄被殺。遷吏部尚書。性好舉才,自持謙約。卒謚貞。
演之字臺真,吳興武康人,晉冠軍長史勁曾孫,襲父叔任,爵吉陽縣侯,郡命主簿,州辟從事史西曹主簿。舉秀才,除嘉興令,入為司徒祭酒南譙王義宣左軍主簿錢塘令,復為司徒主簿。丁母憂,起為武康令,除司徒左曹掾州治中從事史,遷尚書吏部郎,進右衛(wèi)將軍。遷侍中,又遷中領軍,領國子祭酒本州大中正,轉(zhuǎn)吏部尚書,領太子右衛(wèi)率,元嘉二十六年卒。贈散騎常侍金紫光祿大夫,謚曰貞侯。
人物簡介
全宋文·卷十二【生卒】:409—451 【介紹】: 南朝宋宗室。彭城人,小字車子。武帝子。初封彭城王。文帝元嘉時征為侍中、司徒,與王弘共輔政。及王弘死,??偝瘷啵瑒輧A天下。義康素無術學,后改授江州刺史。以范曄謀迎立事,免為庶人。后數(shù)年被逼自殺。
義康小字車子,武帝子。永初元年封彭城王,歷右將軍南豫州南徐州刺史。文帝即位,進號驃騎將軍,加散騎常侍,開府儀同三司,改授荊州刺史。入為侍中、都督揚南徐兗三州諸軍事、司徒錄尚書,領平北將軍南徐州刺史,輔政,尋領揚州刺史,又領太子太傅,進位大將軍,領司徒。元嘉十七年,出為都督江州諸軍事江州刺史,鎮(zhèn)豫章,尋免為庶人,絕屬籍,二十八年賜死。
人物簡介
全宋文·卷十六【生卒】:410—453 【介紹】: 南朝宋東海郯人,字孝源。宋武帝外孫。幼孤,為武帝寵愛。累官秘書監(jiān),加散騎常侍,為范曄謀反所累,將致大辟,其母會稽公主素為宋文帝所尊禮,以武帝微時所納布衣擲地,謂“此是我母為汝父作,今有一頓飽食,便欲殘害我兒子!”由是得免。尋遷南兗州刺史,轉(zhuǎn)為尚書仆射。以廢立事為劉劭所害。謚忠烈。
湛之字孝源,小字仙童,羨之兄孫。元嘉初除著作佐郎員外散騎侍郎,并不就。東宮建,補太子洗馬,轉(zhuǎn)國子博士,遷奮威將軍南彭城沛二郡太守,加輔國將軍。遷秘書監(jiān),領右軍將軍。轉(zhuǎn)侍中,加驍騎將軍,復為秘書監(jiān),加散騎常侍,遷中護軍,未拜,又遷太子詹事,又遷冠軍將軍丹陽尹,進號征虜將軍,轉(zhuǎn)中書令,領太子詹事,出為前軍將軍南兗州刺史。復入為丹陽尹,轉(zhuǎn)尚書仆射,領護軍將軍。元兇弒逆,并見害。孝武即位,追贈司空,謚曰忠烈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