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釋性澄

相關(guān)人物:共 2 位。
共 2 首
釋溥范 朝代:

人物簡(jiǎn)介

新續(xù)高僧傳·明律篇第四之四
釋溥范,字友曇。
姓王氏,嶧人也。
家本仕族,少通儒術(shù)。
年甫及冠,聞僧說戒,“是心作佛,是佛是心”,頓悟玄旨,遂薙染于三皇寺。
復(fù)登寶華得戒于定庵,精究毗尼,依止五夏。
出參名宿,宿遷極樂寺湛一見而器之,留為輔教,侍錫講筵,隨之還山。
繼席極樂,高建法幢,力行律制。
嘗與四眾結(jié)社修懺,講演教觀,勉敦苦行,遐邇歸從。
更徇眾請(qǐng),移錫普應(yīng)。
至則重新梵宇,嚴(yán)謐寺規(guī)。
行解相應(yīng),功修無間。
寂后,弟子徹洞奉為普應(yīng)初祖,壽八十七,臘六十七。
阇維建窣堵于喜見塔北,雙標(biāo)相望,湖山之間,自饒幽勝。

人物簡(jiǎn)介

新續(xù)高僧傳·明律篇第四之四
釋興祥,字桂昌。
姓熊氏,吉安人也。
母?老僧投錫,驚寤而生。
幼好靜坐,性根不凡。
年近富強(qiáng),父母并逝。
遂北游淮郡,剃度于菩提社隱名,受具于寶華山見月,尋依極樂湛一。
荏苒十載,忽焉辭去,南參報(bào)恩大覺國(guó)師。
凡名山大川,流覽幾遍。
或謂:“風(fēng)塵奔走與匿跡潛修,兩相縣殊,不知道無不在,感無不通,動(dòng)即靜機(jī),事為心印,其中真諦,非可泛測(cè)。
”祥胸?zé)o蘊(yùn)宰,故自去來,而不方物。
后還山,力般舟行百日,豁然超曠,會(huì)委逢源,不可埃岸。
適有不器禪士,來自都門,謂:“念佛不離參禪,參禪不礙持戒,百千三昧不出心地一法。
”祥即恍然曰:“戒體圓明,德性空寂,反觀本源,空性亦滅,了無持犯,是即心地法門。
若存一念見開知覺,便名破戒,況馀念耶?
”器與湛一,聞言首肯,默印心許,遂居首座。
自是嚴(yán)究毗尼,精研廣律,服勤十載。
甲子冬,湛一寂后,繼主法席,四方緇流,喁然向化,日盈千指。
祥克己以廉,接物以寬,務(wù)持大體。
至于殿閣輪奐,田園增廣,猶其馀也。
以康熙六十年辛丑十一月八日示寂,壽八十四,坐夏四十七,傳戒二十七期,塔于縣北五華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