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柳惲

相關(guān)人物:共 8 位。
共 8 首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469—520 【介紹】: 南朝梁吳興故鄣人,字叔庠。
武帝天監(jiān)初,吳興太守柳惲召為主簿。
日與賦詩,文體清拔有古氣,時(shí)稱“吳均體”。
官至奉朝請。
撰《齊春秋》,武帝以其書不實(shí),書焚官免。
尋又奉命撰《通史》,未竟而卒。
有《后漢書注》、《十二州記》等。
明人輯有《吳朝請集》。
全梁文·卷六十
均一作筠,字叔庠,吳興故鄣人。天監(jiān)初為郡主簿,歷建安王偉記室,補(bǔ)國侍郎兼府城局,還徐奉朝請,有范曄《后漢書注》九十卷,《齊春秋》三十卷,《廟記》十卷,《十二州記》十六卷,《錢唐先賢傳》五卷,《續(xù)文釋》五卷,集二十卷。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550 【介紹】: 南朝梁河?xùn)|解人,字彥游。
柳惲子。
年十二,梁武帝引見,問讀何書,對曰:“《尚書》。
”又問有何美句,對曰:“德惟善政,政在養(yǎng)民。
”眾皆異之。
遂詔尚長城公主,拜駙馬都尉。
累官太子舍人、鄱陽內(nèi)吏。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748—834 【介紹】: 唐僧。鄭州新鄭人,俗姓王。代宗大歷十二年往嵩山會(huì)善寺皓律師受具足戒。德宗貞元間住池陽南泉院,三十年間足不下山。文宗太和初陸公亙等迎請下山,北面申禮。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748—834 俗姓王,鄭州新鄭(今河南新鄭)人。肅宗至德二載(757)于密縣出家。代宗大歷十二年(777)于嵩山受戒。后嗣馬祖道一。自德宗貞元十一年(795)住池州南泉山,歷30年不下山。世稱南泉和尚。文宗大和初,宣歙觀察使陸亙請其下山,四方從學(xué)者數(shù)百人。《宋高僧傳》卷一一、《祖堂集》卷一六、《景德傳燈錄》卷八有傳。后二書存其詩偈1首,《全唐詩續(xù)拾》據(jù)之收入。
新脩科分六學(xué)僧傳·卷第六 傳宗科(四)
姓王氏。
鄭州新鄭人。
至德二年出家。
依密縣大隈山大慧禪師祝發(fā)。
大歷十二年。
愿且壯矣。
尋從嵩山會(huì)善寺皓律師。
受具戒。
律藏教部。
靡弗究研。
而卒定宗于大寂門下。
一日為僧行粥次。
馬大師問桶里是什么。
愿云者老漢。
合取口。
作恁么語話。
自馀同參之流無敢徵詰。
貞元十一年。
掛錫池陽之南泉山。
蘘薜以衣。
畬牧以食堙谷刊木。
以辟所處。
毳袍之侶。
交進(jìn)互退。
填擁庭宇。
示眾云。
道個(gè)如如。
早是變了也。
今時(shí)師僧。
須向異類中行。
歸宗云。
雖行畜生行。
不得畜生報(bào)。
愿云。
孟八郎。
又恁么去也。
有時(shí)云。
文殊普賢昨夜三更。
起佛見法見。
每人與二十棒。
趁出院。
趙州云和尚棒。
教誰吃。
愿云。
具道王老師。
過在什么處。
州禮拜而出。
愿一日游莊莊主預(yù)備禮相待。
愿問莊主曰。
爭知老僧來排辨如此。
主云昨夜土地見報(bào)愿云。
王老師修行無力。
被鬼神覷破。
僧便問。
和尚既是善知識(shí)。
為什么卻被鬼神覷破。
答云土地前。
更下一分飯著。
有時(shí)云。
江西馬大師。
說即心即佛。
王老師道不是心不是佛不是物。
恁么道。
還有過么。
趙州出禮拜。
時(shí)有一僧隨問。
州上座禮拜。
意作么生。
州云。
汝卻問取和尚。
僧問愿適來諗上座禮拜。
意作么生。
答云他卻領(lǐng)得老僧意。
一日捧缽上堂。
黃檗先居第一座不起。
愿問曰。
長老是什么年中行道。
檗云。
空王佛時(shí)。
愿云猶是王老師兒孫在。
下去。
一日問黃檗云。
黃金為墻塹。
白銀為壁落。
此是何人居處。
檗云。
是圣人居處。
云更有一人。
居何國土。
檗叉手立云。
道不得。
何不問王老師。
檗卻理愿前話而問。
答云可惜許。
又問黃檗定慧等學(xué)如何。
檗云。
十二時(shí)中。
不依倚一物好。
云莫是長老見處么。
檗云不敢。
云漿水價(jià)且置。
草鞋錢教阿誰還。
一日遇兩堂首座爭貓兒。
愿提起貓兒。
問眾曰。
道得即救取貓兒。
道不得即斬卻也。
眾無對。
即斬之。
趙州自外歸。
愿舉似前話。
州乃脫履安頭上而出。
愿曰汝適來若在。
即救得貓兒。
陸亙大夫問云。
弟子從六合來。
彼中還更有身否。
答云分明記取。
舉似作家。
陸異日又謂曰。
弟子亦薄會(huì)佛法。
愿問。
大夫十二時(shí)作么生。
陸云。
寸絲不掛。
愿云猶是階下漢。
陸一日向愿道。
肇法師甚奇怪。
解道萬法同根。
是非一體。
愿指庭前牡丹花云。
時(shí)入見此一株花。
是夢相似。
示眾云。
王老師賣身。
阿誰要買。
一僧出云。
某甲買。
云不作貴。
價(jià)不作賤價(jià)。
汝作么生買。
僧無對。
后來臥龍代云。
屬某甲了也。
一日與歸宗麻谷約同。
參禮南陽國師。
及行。
乃于路上。
畫一圓相云。
道得即去。
歸宗坐圓相中。
麻谷作女人拜。
愿云恁么即不須去也。
歸宗云。
是何心行。
愿乃相喚而回。
大和初宣使陸公護(hù)軍劉公北面申禮。
迎請下山。
八年甲寅十月二十一日示疾。
俄有白虹貫后峰。
巨石自壓。
聲聞數(shù)十里。
虎繞林木晝號(hào)。
識(shí)者憂之。
十二月二十五日旦。
忽戒門人曰。
星翳燈幻久矣。
勿謂吾有去來也。
奄爾而逝。
春秋八十七夏。
臘五十八。
弟子契元文暢等。
凡九百人。
皆布衣墨巾。
執(zhí)心喪禮。
奔赴會(huì)葬者。
相繼于路。
哀號(hào)之聲震林谷。
越明年乙卯。
乃克奉全身于靈塔。
膳部員外郎史館脩撰劉軻撰文勒碑。
追頌德美。
宋高僧傳·卷第十一 習(xí)禪篇第三之四
釋普愿。
俗姓王。
鄭州新鄭人也。
其宗嗣于江西大寂。
大寂師南岳觀音讓。
讓則曹溪之蒙子也。
于愿為大父。
其高曾可知也。
則南泉之禪有自來矣。
愿在孕母不喜葷血。
至德二年跪請于父母乞出家。
脫然有去羈鞅之色。
乃投密縣大隈山大慧禪師受業(yè)。
苦節(jié)篤勵(lì)胼胝皸瘃。
不敢為身主。
其師異之。
大歷十二年愿春秋三十矣。
詣嵩山會(huì)善寺皓律師受具。
習(xí)相部舊章究毗尼篇聚之學(xué)。
后游講肆上楞伽頂入華嚴(yán)海會(huì)。
抉中百門觀之關(guān)鑰。
領(lǐng)玄機(jī)于疏論之外。
當(dāng)其鋒者皆旗靡轍亂。
大寂門下八百馀人。
每參聽之后尋繹師說。
是非紛錯(cuò)。
愿或自默而語。
群論皆弭。
曰夫人不言乃言爾耳。
自后含景匿耀。
似不能言者。
人以其無法說或扣其關(guān)。
亦堅(jiān)拒不泄。
時(shí)有密賾其機(jī)者。
微露頭角。
乃知其非無法說時(shí)未至矣。
貞元十一年拄錫池陽南泉山。
堙谷刊木以構(gòu)禪宇蓑笠飯牛溷于牧童。
斫山畬田種食以饒。
足不下南泉三十年矣。
夫洪鐘不為莛撞發(fā)聲。
聲之者故有待矣。
太和年初宣使陸公亙前池陽太守。
皆知其抗跡塵外為四方法眼。
與護(hù)軍彭城劉公。
同迎請下山北面申禮。
不經(jīng)再歲。
毳衣之子奔走道途不下數(shù)百人。
太和甲寅歲十月二十一日示疾。
十二月二十三日。
有白虹貫于禪室后峰。
占之者得非南泉謝世乎。
是日西峰巨石崩。
聲數(shù)十里當(dāng)晝有乳虎繞禪林。
而號(hào)。
眾咸異之。
二十五日東方明告門人曰星翳燈幻亦久矣。
勿謂吾有去來也。
言訖而謝。
春秋八十七。
僧臘五十八。
契元文暢等凡九百人。
皆布衣墨巾泣血于山門。
赴喪會(huì)葬者相繼于路。
哀號(hào)之聲震于崖谷。
乙卯歲門人奉全身于靈塔。
從其教也。
膳部員外郎史館修撰。
劉軻欽若前烈追德頌美焉。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唐潤州丹陽人,祖籍安陸,字用晦,一作仲晦。許圉師六世孫。文宗太和六年進(jìn)士。歷當(dāng)涂、太平縣令,以病免。久之,起為潤州司馬。宣宗大中中拜監(jiān)察御史,歷虞部員外郎,睦、郢二州刺史。后抱病退居潤州丁卯橋村舍。自少苦學(xué)多病,喜愛林泉。工律詩,多登高懷古之作,為晚唐名家。有《丁卯集》。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788?—858,—說791—858 字用晦,一字仲晦,排行七,郡望安陸(今屬湖北),籍貫洛陽(今屬河南)。成年后移家京口(今江蘇鎮(zhèn)江)丁卯澗,以丁卯名其詩集,后人因稱“許丁卯”。文宗大和六年(832)登進(jìn)士第。仕文宗、武宗、宣宗三朝,歷任當(dāng)涂、太平縣令,虞部員外郎,監(jiān)察御史,潤州司馬,郢、睦二州刺史等職。事跡散見《郡齋讀書志》卷四中、《唐才子傳》卷七等。其一生不作古詩,專攻律體;題材以懷古、田園詩為佳,藝術(shù)則以偶對整密、詩律純熟為特色。后人于此毀譽(yù)懸殊。明胡應(yīng)麟云:“俊爽若牧之,藻綺若庭筠,精深若義山,整密若丁卯,皆晚唐錚錚者。”(《詩藪》外編卷四)其“溪云初起日沉閣,山雨欲來風(fēng)滿樓”(《咸陽城東樓》)為歷代傳誦之名聯(lián)。清何焯評《灞東題司馬郊園》詩為“不減王右丞”(《唐賢三體詩句法》卷六)。而宋陳師道則云:“后世無高學(xué),舉俗愛許渾。”(《次韻蘇公西湖觀月聽琴》)蓋詩壇時(shí)代風(fēng)尚興替使然。許詩誤入杜牧集者甚多。許集通行者有續(xù)古逸叢書本《許用晦文集》、四部叢刊本《丁卯集》。注本有清許培榮《丁卯集箋注》,今人羅時(shí)進(jìn)《丁卯集箋證》?!?a target='_blank'>全唐詩》編為11卷,多混入他人作品?!度圃娡饩帯芳啊度圃娎m(xù)拾》補(bǔ)詩4首,斷句2。
唐詩匯評
許渾(?-約858),字用晦,一云字仲晦,潤州丹陽(今江蘇丹陽)人。武后時(shí)宰相許圉師六世孫。大和六年(832),登進(jìn)士第。開成中,任當(dāng)涂尉,攝當(dāng)涂、太平二縣令。后佐嶺南幕,大中初,入朝為監(jiān)察御史。三年,謝病東歸潤州丁卯橋別墅。起為潤州司馬,以虞部員外郎分司東都,官終睦、郢二州刺史。渾工詩,尤長律體,屬對精切,聲律諧婉,以整密稱。大中四年居丁卯橋時(shí),曾自編詩為《丁卯集》。今有《丁卯集》二卷行世?!?a target='_blank'>全唐詩》編詩十一卷,尚有部分詩作混入杜牧詩中,本集反失收。
全唐詩補(bǔ)逸
許渾字用晦,丹陽人,故相國圉師之后。登太和六年李圭榜進(jìn)士第。補(bǔ)詩二首。
全唐文·卷七百六十
渾字用晦。丹陽人。故相圉師之后。太和六年進(jìn)士第。當(dāng)涂太平二縣令。以病免。起潤州司馬。大中三年為監(jiān)察御史。歷虞部員外郎睦郢二州刺史。

作品評論

詩人主客圖
瑰奇美麗主:武元衡……升堂四人:盧頻、陳羽、許渾、張蕭遠(yuǎn)。
韋莊《題許渾詩卷》
江南才子許渾詩,字字清新句句奇。十斛明珠量不盡,惠休虛作碧云詞。
唐音癸簽
引孫光憲語:世言許渾詩不如不做,言其無才藻。鄙其無教化也。
陸游《跋許用晦<丁卯集>》
許用晦居于丹陽之丁卯橋,故其詩名《丁卯集》,在大中以后亦可為杰作。自是而后,唐之詩益衰矣,悲夫!
對床夜語
七言律詩極不易,唐人以詩名家者,集中十僅一二,且未見其可傳。蓋語長氣短者易流于卑,而事實(shí)意虛者又幾乎塞,用物時(shí)不為物所贅,寫情而不為情所牽,李、杜之后,尚學(xué)者許渾而已。
對床夜語
許渾絕句亦佳,但句法與律詩相似,是其所短耳。
后村詩話
其詩如天孫之織,巧匠之斫,尤善用古事以發(fā)新意。
后村詩話
杜牧、許渾同時(shí),然各為體。牧于唐律中常寓少拗峭,渾則不然……律切麗密或過牧,而抑揚(yáng)頓挫不及也。
瀛奎律髓
詩出于元、白之后,體格太卑,對偶太切。
瀛奎律髓
渾句聯(lián)多重用,其詩似才得一句便拿捉一句為聯(lián)者,所以無自然真味。
吳禮部詩話引時(shí)天彝《唐百家詩選評》
許用晦工為七言。
唐才子傳
渾樂林泉,亦慷慨悲歌之士,登高懷古,已見壯心。故其格調(diào)豪麗,猶強(qiáng)弩初張,牙淺弦急,俱無留意耳。至今慕者極多,家家自謂得驪龍之照夜也。
麓堂詩話
人但知律詩起結(jié)之難,而不知轉(zhuǎn)語之難,第五、第七句尤宜著力。如許渾詩,前聯(lián)是景,后聯(lián)又說,殊乏意致耳!
《唐詩品》
元和以后,專事聲偶,文藻疏薄而神氣委靡,無足取者。許渾之在當(dāng)時(shí),獨(dú)以精密俊麗見稱。今觀其集,旨趣物理,研窮意象,天然秀出,不可變動(dòng)。如“湘潭云盡暮山出,巴蜀雪消春水來”,如“石燕拂云晴亦雨,江豚吹浪夜還風(fēng)”,如“溪云初起日沉閣,山雨欲來風(fēng)滿樓”,為世傳誦,不但披沙見寶而已。后來時(shí)作,往往祖尚郢州,雖未登于圭璋之列,而煙云風(fēng)鳥之思,形容揉弄殆已盡其華態(tài),亦何可少耶!
升庵詩話
唐詩至許渾,淺陋極矣,而俗喜傳之,至今不廢。高柄編《唐詩品匯》,取至百馀首,甚矣,柄之無月也!柄不足言,而楊仲弘選《唐音》,自謂詳于盛唐而略于晚唐,不知渾乃晚唐之尤下者,而取之極多。忡弘之賞鑒,亦羊質(zhì)而虎皮乎?陳后山云:“近世無高學(xué),舉俗愛許渾?!彼棺孔R(shí)矣。孫光憲“許渾詩,李遠(yuǎn)賦,不如不做?!碑?dāng)時(shí)已有公論,惜乎伯謙輩之僧子此也!
少室山房筆叢
丁卯詩,淺陋誠有之,時(shí)俊語亦自不減,在晚唐較錚錚。
《詩源辨體》
晚唐諸子體格雖卑,然亦是一種精神所注。渾五七言律工巧襯貼,便是其精神所注也。
《詩源辨體》
許渾五七言律體格漸卑者,特以情淺而詞勝,工巧襯貼,而多見斧鑿痕耳。
王夫之《古詩評選》
取景從人取之,自然生動(dòng)。許渾唯不如此,是以費(fèi)盡巧心,終得惡詩之譽(yù)。
《近體秋陽》
許渾以才情贍邁,雄視晚朝,每拈一題,如泉浦云蒸,視張、鄭輩兒區(qū)區(qū)不屑,而不知一種不受煙火之氣,飄蕭遙越,雖行渾身,要不能得矣。
圍爐詩話
許渾詩有力量,而當(dāng)時(shí)以為“不如不作”,無比興,說死句也。
載酒園詩話
許詩情好景好,持意少事少。愚意西昆過于征實(shí),丁卯跡于空虛,俱是一病。若節(jié)取之,則秦綈趙毅,均可適體。必弘人帛之風(fēng),咸歸并黜,好尚雖端,亦有目膠離朱、指捩工倕之嘆。
《貞一齋詩說》
許丁卯格甚凝煉,氣未深厚。
一瓢詩話
許丁卯思正氣清,詩中君子,但苦聲調(diào)低啞有之,在當(dāng)時(shí)韋端己、杜牧之皆有詩推許可證。楊誠齋詆其淺陋,競似道聽途說,不曾親讀此公詩者。
《唐詩箋要》
丁卯集多選聲設(shè)色工作,如“風(fēng)吹藥蔓迷樵役,水暗蘆花大約船”,“一樽酒盡青山暮,干里書回碧樹秋”,皆律度可仿,勝枯木濕鼓之音遠(yuǎn)矣。
《唐賢小三昧集續(xù)集》
丁卯詩格律勻稱,工夫極細(xì),而天分稍庸,較之玉溪、牧之,仙凡判矣。
陳文述《書許丁卯詩后》
余于三唐諸家,李、杜外,古詩嗜岑嘉州,近體嗜許丁卯,以神清骨秀也。丁卯佳句,色韻尤勝……五雀六燕,銖兩悉稱,金篇何嘗不渾成!學(xué)者于此種究心,必?zé)o浮滑粗豪之病。
《瀛奎律髓匯評》
紀(jì)昀:用晦五律勝七律,然終是意境淺狹,如老于世故人,言動(dòng)衣冠毫無圭角,而有一種說不出可厭處……用晦之病在格意凡近,不盡在句法也。
《重訂中晚唐詩主客圖》
用晦詩豐潤有馀,清瘦不足,故格少降。然韻遠(yuǎn)情長,工于近物,撰力不在朱慶馀下,或起結(jié)少遜耳。其宗水部,雖無明文,而淵源可尋。……特著為升堂第二,以為學(xué)古先路。
石洲詩話
許丁卯五律,在杜牧之下、溫岐之上,固知此事不盡關(guān)涂澤也。七律亦較溫清迥矣。
養(yǎng)一齋詩話
大抵渾之絕句、五律,綽有家法;若必推重其七律,則久將以熟套為詩,而無獨(dú)得之妙。
《唐七律雋》
渾七律工穩(wěn)流麗,但出之流便,故數(shù)見不鮮,若汰去熟調(diào),存其精英,不在李義山、溫飛卿、杜牧之諸人下,亦晚唐一大作手,未必如升庵所云也。
三唐詩品
其源出于柳惲
新雋有馀,渾堅(jiān)不足,頡頏中、盛,彌近晚街。
五律清腴,特饒風(fēng)韻。
“殘?jiān)铺A”、“疏雨中條”、“山開殿響”、“水卷簾寒”,俱一時(shí)之雋。
《詩學(xué)淵源》
(渾)思致清切典雅,有大歷風(fēng)格。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805—? 【介紹】: 唐成都人,字國鈞。文宗大和進(jìn)士。歷侍御史、國子《毛詩》博士,出為簡州刺史。與張籍、王建、賈島、姚合等友善。工詩,多旅游之作。有集。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年不詳。字國鈞,夔州云安(今重慶云陽)人,寓居成都。文宗大和八年(834)登進(jìn)士第。宣宗大中八年(854)自國子毛詩博士出為簡州刺史,后辭官歸隱廬山。生平事跡見《唐才子傳》卷七。雍陶與姚合、殷堯藩、賈島、姚鵠、劉得仁等詩人交厚。其詩清麗婉轉(zhuǎn),時(shí)人頗重之。筆記謂雍陶嘗“自比謝宣城、柳吳興”(《云溪友議》卷上)。殷堯藩贈(zèng)詩謂“清婉逼陰、何”,頗能道出其詩之風(fēng)格。今人周嘯天、張效民有《雍陶詩注》?!?a target='_blank'>全唐詩》存詩1卷?!度圃娡饩帯芳啊度圃娎m(xù)拾》補(bǔ)收詩3首,斷句2。
唐詩匯評
雍陶,生年年不詳,字國釣,成都(今屬四川)人。
少貧。
大和三年,南詔侵蜀,攻陷成都,擄子女工匠數(shù)萬人,陶在蜀中,有詩記其事。
后人京,大和八年(834),登進(jìn)士第。
曾以侍御佐兗海幕。
大中中,授國子毛詩博士。
八年,出刺簡州,世稱雍簡州。
陶工于詞賦,長于律絕,自比謝朓、柳惲。
與白居易、王建、賈島、姚合、劉得仁、殷堯沈、李廓、章孝標(biāo)、無可、廣宣等交往唱酬。
有《雍陶詩集》十卷,已佚。
全唐詩》存詩一卷。
全唐詩補(bǔ)逸
雍陶字國鈞,成都人,大和八年陳寬榜進(jìn)士及第。補(bǔ)詩一首。
全唐文·卷七百五十七
陶字國鈞。成都人。大和中進(jìn)士。自國子博士出為簡州刺史。

作品評論

云溪友議
(陶)為簡州牧,自比謝宣城、柳吳興也,賓至則折挫之?!旭T道明下第,請渴,云:“與員外故舊?!遍捳咭缘烂餮詥⒅<耙M(jìn),陶訶曰:“與公昧平生,何方相識(shí)矣?”道明曰:“誦員外之言,仰員外之德,詩集中日得相見,何隔平生也?!彼煲髟唬骸傲?dāng)青草人先見,行近白蓮魚未知。”又曰:“江聲秋入寺,雨氣夜侵樓。”又曰:“閉門客到常疑病,滿院花開不似貧?!碧章勔鳎泪?,待道明如晨昔之友。
唐才子傳
(陶)工于詞賦。少貧,遭蜀中亂后,播越羈旅,有詩云:“貧當(dāng)多病日,閑過少年時(shí)?!贝蠛桶四觋悓挵襁M(jìn)士及第,一時(shí)名輩,咸偉其作。然恃才傲睨,薄于親黨。……與賈島、殷堯藩、無可、徐凝、章孝標(biāo)友善,以琴樽詩翰相娛。
唐音癸簽
雍簡州矜負(fù)好句,為客所窺。此公工于造聯(lián),奈孱于送結(jié),落晚調(diào)不振。
《詩學(xué)淵源》
(雍陶)詩情景俱到,晚唐本色也。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元南陽人,字易之,葛邏祿氏。不喜祿仕,能文,長于歌詩。時(shí)浙人韓與玉能書,王子充善古文,人目為江南三絕。順帝至正間,以薦為翰林編修。有《金臺(tái)集》、《海云清嘯集》。
元詩選
乃賢,字易之,本葛邏祿氏。
譯言馬也,世居金山之西。
元興西北,諸部仕中朝者,多散處內(nèi)地,故易之稱南陽人。
隨其兄宦游江浙,卜居于鄞,再至京師,以能文名。
尤長歌詩,每一篇出,士大夫輒傳誦之。
時(shí)浙人韓與玉能書,王子充善古文,易之與二人偕來,人目為「江南三絕」。
久之歸浙東,辟為東湖書院山長。
以薦授翰林編修官,出參桑哥失里軍事卒。
所著《金臺(tái)集》,歐陽元功序之,謂其清新俊逸,而有溫潤縝栗之容。
宣城貢師泰稱其詞清潤纖華,五言類謝朓、柳惲、江淹,七言類張籍、王建、劉禹錫。
而樂府尤流麗可喜,有謝康樂、鮑明遠(yuǎn)之遺風(fēng)。
魏郡李好文曰:易之西北方人,而粹然獨(dú)有中和之氣。
不喜祿仕,惟以詩文自娛。
其來京師,特廣其聞見,以助其詩也。
其兄塔海仲良以進(jìn)士起家,而易之晚乃得一官,未竟其用。
虞文靖題其集云:「因君懷郭隗,千古意如何。
」張承旨起巖云:「愛君談辨似懸河,最喜交情古意多。
長使馬周貧作客,令人千古愧常何。
」其所期望者深矣。

人物簡介

簡介
陳祥士(1631—1701),字賢裔,號(hào)希聲,生于明崇禎辛未年(1631)十二月十四日,卒于康熙辛巳年(1701)十二月初十日戊時(shí)。拔貢,朝考一等,官四川慶符縣知縣。有子七人,卒葬平壩嘉禾寨。以孫陳法貴,誥贈(zèng)中憲大夫。著有《玉螺山詩鈔》。
玉螺山詩鈔·序
希聲和尚者,平邑之鄉(xiāng)先生陳子賢裔也。
家本舊族,生而穎慧,長好讀書,后以明經(jīng)入仕,授蜀慶符令,以能聲著。
繼而請養(yǎng)歸,事兩尊人盡孝,耕田供職之外,無他事也。
年三十六,遂喜方外游,于色空心佛之旨自證自悟,了無疑義,從此閉關(guān)靜坐,斷飲除葷,宛然在家頭陀也。
嘗語予曰:“惟待高堂事盡、兒女債畢,即薙發(fā)入山矣。
”居無何,公被征從軍,既佐理于冬官,又分曹于司馬,才優(yōu)肆應(yīng),隨其所任,無不咄嗟克辦。
如是者數(shù)年,解組而還。
公曰:“黃粱再夢矣,滄桑再閱矣。
吾顧吾,吾亦笑吾矣。
”遂重葺向所閉關(guān)之恒庵,焚香禮佛,披典翻經(jīng),依然在家頭陀也。
人咸以為希公如是,可了曩時(shí)愿行矣。
忽一日,公過余玉山草堂,揖而辭曰:“吾將去矣。
”予曰:“汝何去?
”曰:“吾十年前之語子者,弗記憶耶?
”余恍然久之,亟起止公曰:“汝之養(yǎng)生送死,其于高堂者固盡矣,汝不猶有兩子一女,婚嫁未畢乎?
不有老妻幼妾,團(tuán)圞在室乎?
汝曷去?
”公唯唯而笑。
未幾,余游普川,公跨一驢,隨一童,衲衣僧帽,非復(fù)在家頭陀狀,飄飄然訪予邸舍,云:“吾今去矣。
妻妾兒女,障礙何休?
吾直揮慧劍斷之矣。
”余不勝彷徨叱咤,孰謂希公之果能去耶!
是日,送公于蓮社堂,作詩曰:“普川市上狂歌客,蓮社堂前忽送君。
拂袖不沾兒女淚,掉頭肯顧友朋群?
曇摩路指三冬雪,支遁山開一杖云。
緊絆芒鞋追祖佛,宗風(fēng)震旦好相聞。
” 其時(shí)乃乙丑(1685)冬杪,越今十馀載。
希公覽昆華,登雞足,又眺岷峨離堆之勝,觀珠崖象浦之奇,興益佳,道益廣。
聞所至之宰官、貴人及州里信善與夫沙門支裔,凡得遇公者無不慕公悅公,朱履白氎,檀鼎香廚,傾心供奉而猶懼其褻也。
嗟乎!
為僧而感人尊信如此,是尚可忽乎哉?
邇者卓錫故山,筑其精舍,將以息游。
函詩一冊,題曰《玉螺山集》,屬序于余。
余受而展閱,喜希公之禪進(jìn),希公之詩亦進(jìn)也。
蓋論詩如論禪,試取有唐一代之詩比擬于諸宗離合之間:其在神龍、開元初,則禪家之最上乘也;其在大歷、貞元中,則禪家之小乘也;其在元和、開成末,則禪家之聲聞辟支果也。
此惟妙悟者可與談禪,即可與談詩。
希公夙具妙悟,故于禪能參最上乘,自于詩不落第二義,余烏能測其所至哉!
然余序公詩而并悉公生平者,欲使世之人知公非僧,乃儒其僧也。
昔韓昌黎于浮屠文暢,思進(jìn)以儒者之道,矧予于公而可沒其家世出處乎?
若然,則公雖入山頭陀乎?
不依然平邑之鄉(xiāng)先生者歟!
因?yàn)橹颉?div id="kjxsrcc" class='inline' id='people_2_1_41_comment'>
康熙丙子(1696)孟夏浴佛日,佛放居士譚瑞拜題于玉山草堂。
玉螺山詩鈔·序
十二世祖考,姓陳氏,諱祥士,字賢裔,晚年釋名徹詠,號(hào)希聲,學(xué)者稱希聲禪師。先世江南江都人,明洪武中以武功授昭信校尉,從征云南,平定普蠻,遂入籍貴州安平縣,九世襲平壩衛(wèi)左所百戶。禪師曾祖、祖父皆由茂才三世為縣令,禪師以拔貢生授四川慶符令,以能聲著。乞養(yǎng)歸里,事二親畢,被征從軍,補(bǔ)工部營繕?biāo)局魇拢D(zhuǎn)兵部武庫司員外郎。五十后解組歸,遂不復(fù)出。手葺玉螺山之恒庵,修心凈土,深佛海門,所作詩皆隨事說法,鉗槌后學(xué),題曰《玉螺山說集》,蓋如禪家之偈,不欲以詩名也。旋刻行于世。 嘉慶戊寅(1818),先君子令黃岡。從兄輩自安平來,因索禪師著述,乃出是集于故紙中,零星散亂,令人鈔錄成冊。久欲重刻,未果。培家高、曾祖考皆由甲科入仕,各有著作,曾祖定齋公尤為理學(xué)名臣,海內(nèi)稱重。先君子手刻家集甚多,此集未經(jīng)付梓,以為抱憾。培以微官來宣城,獲交學(xué)博無錫顧南厓,屬為考訂精審,授之梓人,以承先君子未竟之志而永此書之傳焉。道光甲辰(1844)九月下浣,五世孫男培謹(jǐn)識(shí)。

人物簡介

新續(xù)高僧傳·雜識(shí)篇第十之五
釋文楷,字志甫,亦號(hào)不二,志衡山人。
初出家時(shí),依南岳清涼阿諾惺,而胸臆灑落,趨向高遠(yuǎn),固已器之矣。
惺于禪暇,究心詩文,不異老儒。
楷隨侍三十馀年,時(shí)有啟誨,更苦志探求,遂盡傳其學(xué)。
復(fù)事游參,遍歷江淮、吳越,使勝地風(fēng)景叢從雅范,皆以奚囊貯之。
今詩集有《過高旻》、《招隱》、《江天寺》諸作,可想見矣。
乾隆甲戌夏,歸自金陵,靜居白云。
與同參文暢,聽松觀瀑,徜徉塵外。
偶爾揮翰吟嘯,終以守巖穴為念。
乾隆三十一年丙戍秋,為緣六法長延繼華林,勝地八景,殊少題留。
楷幽棲數(shù)稔,禪居多暇,作《八絕》以紀(jì)之。
《獨(dú)尊峰》云:“突兀勢參天,巖幽林亦窅。
快登此獨(dú)尊,四顧群山小。
”《裴休橋》云:“橋古號(hào)裴休,度來非略約。。
四時(shí)澗水清,照徹行人腳。
”《望日臺(tái)》云:“臺(tái)石矗幽岑,朝曦遙入望。
扶桑忽吐紅,滾滾金毬漾。
”《片云石》云:“怪石列岡陵,宛如云一片。
奇根本自殊,終不因風(fēng)轉(zhuǎn)。
”《伏虎巖》云:“峭壁一??崖,二虎曾自伏。
猶遺哮吼音,訪道人難復(fù)。
”《仰天湖》云:“湓湖勢儼然,山頂自開掘。
祇可宕心胸,范蠡舟難越。
”《呼龍?zhí)丁吩疲骸疤渡钅獊y呼,只恐龍驁起。
大地灑甘泉,誰知龍釀水。
”《漏水巖》云:“巖下散明珠,山頭懸瀑布。
朝朝雜鳥語,滴滴增奇趣。
”楷初學(xué)詩與文暢,同請業(yè)于??嶁東林簡南禪師。
及庚寅夏,同門將刻楷所作詩文,而暢已先寂于白云,楷哭之哀,因并暢詩刋之,曰《合刋詩草》。
暢,字不偶,亦湘人也。
《春日懷文楷》詩已入《國朝詩選》。
其《游西林詩》云:“伏霞盡處有青岑,曲折寧辭仄徑深。
崖樹疏疏行古殿,廚泉悄悄界東林。
采薪頻入增山曉,游客希來便陸沈。
不是天龍?jiān)l(wèi)護(hù),樓臺(tái)未必到于今。
”西林有峰名青岑,昔為禪林,今易數(shù)主,未能長護(hù)持也。
楷、暢并有語錄、詩,則昔人稱為“聲律正宗,不愧唐禪,亦最上乘也?!?div id="rojivjw" class='inline' id='people_103649_0_36_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