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釋法禎

相關人物:共 4 位。
共 4 首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處州青田人,字鄂父。
陳汝錫子。
以父蔭為桐川掾,官至潭州通判。
其詩于南渡之初,已先導宋季江湖之派,大都平易近情,不失風旨。
有《蒙隱》。
全宋詩
陳棣(又作褅),字鄂父(《宋人集》丙編《蒙隱》跋),青田(今屬浙江)人,汝錫子。
以父蔭,為廣德軍掾屬(《蒙隱》卷一《食枸杞菊》序),官終奉議郎、通判潭州(《攻愧集》卷九八《中書舍人陳公(希點、棣子)神道碑》),有《蒙隱》,已佚。
清四庫館臣據(jù)《永樂大典》輯為二卷。
事見清光緒《青田縣志》卷一○《陳汝錫傳》。
 陳棣詩,以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蒙隱集》為底本,參校民國李之鼎輯《宋人集》丙編本(簡稱宋人集)。
新輯集外詩附于卷末。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300—1364 【介紹】: 元慶元鄞縣人,字以道,號求我齋。鄭芳叔子。學極該博,應科舉,一試不中,即棄去。以薦為郡博士,不赴。年過五十,始薦為衢州路龍游縣教諭,未幾即棄去。后舉為婺州路教授,改處州,令下已卒。有《求我齋集》。
甬上耆舊詩·卷三
字以道,蒙隱先生子也。
積學篤行,與程畏齋齊名。
其所學,自經史傳記,下及百氏之言,無不究覽,學者翕然尊之。
郡守王元恭將行鄉(xiāng)飲酒禮,先生為酌定禮儀,鄰郡取以為法。
性至孝,母常患目,日以舌舐之即愈。
復病痱,侍朝夕不敢解帶。
既定日,葬父適病痞甚,人謂不宜臨壙,先生泣曰:幸從先人訖大事,即道死不憾。
返而差,以薦為龍游教諭,三月即謝歸。
詔徵遺逸,授處州教授,適疾卒。
有求我齋集三十三卷。

人物簡介

甬上耆舊詩·卷五
字弘之,以經術授里中子弟及門最盛。
陸康僖公瑜,其最著者也。
先生嘗憫郡中文獻失徵,因選天順成化以來,諸名士詩合為一集。
冢宰碧川楊公見之,深善其意。
因從鈔一本,以授子茂清,即知州芝山君也。
其后參議南江戴公,更從芝山處得此集,因為增輯,序之曰:“余嘗慨想鄉(xiāng)賢篇什,思搜訪而不可得。
一日,從芝山楊君所見四明雅集一編,乃詩人宋弘之先已纂輯。
因取諸家近詩,增所未備,總得六十人集,成四卷。
不惟吾名山之助,其文獻亦有足徵者,故樂為邦人道之。
吾鄉(xiāng)有選詩本于此。
教授鄭千之先生,家學淵源最久。
其為四明文獻錄所集宋元先輩詩,僅四家。
自其大父蒙隱先生、父以道先生外,一為奉川董秉彝,一為吾鄉(xiāng)蔣敬之。
然則所錄里中詩只一人而已。
余復盡讀宋元志乘所載,詩亦絕少。
太守沈公愷序吾郡詩曰‘宋元間,攻尚互異篇什不傳。
’在當時固巳如此,然亦由纂述無人致傳者益少也。
至宋弘之先生始錄天順成化間名士詩二十人曰《四明雅集》。
于是南江戴先生因所選為廣之得五十五人,仍其名。
東沙張先生益廣之,得一百五十一人,更名曰《四明風雅》。
至崇禎中,陳太仆、陸中翰諸君,復耑錄吾鄞詩得四百四十七人,名曰《甬東詩》,括蓋此邦文獻之傳。
數(shù)百年間,得世有所徵,俱宋先生祖構之功也。
南江謂先生詩格逼盛唐,其柏梁體最妙,調高而意遠。
今所傳者絕少。
余為錄存數(shù)章,使后來學者追述先民,得知其世系焉?!?div id="9drntxj" class='inline' id='people_44935_0_24_comment'>

人物簡介

皇明名僧輯略
上堂 諸大德。既來這里相從貧道參禪。究明生死。須依貧道家風行持。他后決不相賺。各各俱要屏息身心諸緣。一心向道。追復百丈以前釋迦老子所行頭陀之行。是謂家風。此之苦行頭陀。經中具載。請自檢看。然雖今人難比古人。且請于中行得一半。庶亦得瞻頭陀苦行之少分矣。不可似今時學者。全不問著。甘作無慚愧人。佛法驢年會得。只如世尊當時。饑則領眾持缽入城乞食。歸則各處巖穴之間。后來趙州諗和尚三十年不開口。告人不雜用心。匾擔山和尚唯餐象栗過日。丹霞然和尚一生只個布裘。更看芙蓉楷和尚。不發(fā)疏簿。不請化主。一生唯事淡泊。此諸尊宿。俱是行頭陀苦行家風。所以一個個魁壘秀出于當時。而千古之下為世所尊上。諸大德。若依此苦行。而行持久之。不移不易。則僧問如何是佛。云門道乾屎橛。管取呵呵大笑。嘗有僧問。如何是和尚家風。答曰。前江潮急魚行澀。后嶺松高鳥泊難。下座。 上堂。僧問昔高峰和尚示眾云。海底泥牛銜月走。巖前石虎抱兒眠。鐵蛇鉆入金剛眼。昆崙騎象鷺絲牽。此四句內。有一句能殺能活。能縱能奪。若人點檢得出。許你一生參學事畢。不知是那一句。師云。待你悟即向你道。會么。僧云不會。師云。不見道你有主杖子。我與你主杖子。你無主杖子。我奪卻你主杖子。下座。 開示五羊深禪人 若了自心本來是佛者。一切惟假名。況復諸三有。儻爾于斯直下不能領略。別無方便。但將吾所付之念佛公案。用心提撕。單單參究。以期徹悟。精進不懈。勇猛無怯。務要討個明白而后已。欲上參時。先須拌舍世間恩愛利名等事。使身心灑落。虛融淡泊。切切以了生死大事為己重任。抖擻精神??催@念佛底是誰。要在這誰字上著到。深下疑情。疑這念佛底是誰。故謂大疑大悟。小疑小悟。不疑不悟。良哉言也。你若才有切切之心。疑情重也。話頭自然現(xiàn)前。綿綿密密。凈念相繼。凝定身心。回光返照。執(zhí)而持之。勿令間斷。一念不生。前后際斷。目前空牢牢地。胸中虛碧碧地。澄澄湛湛。卓卓巍巍。到此喚作生滅滅已。寂滅為樂。正好再見真善知識。掃除悟跡。別立生涯。不受天下老和尚舌頭顢。然后水邊林下。保養(yǎng)圣胎。待時龍?zhí)焱瞥?。方可為人也?囑大川關主 欲作吾家真種草。要須直下坐斷圣凡情量。不守靈鑒虛明。廓亡自他。當體不顧。亦不作無己知解。自然本體露現(xiàn)。如大日輪升于虛空。無處不照。正恁么時。若有個承當?shù)兹恕t不能于那事相應。此是佛祖自證三昧。比比不相知。各各不相到。喚作大事因緣??丈碜宇㈨恢?。三賢十圣。只為圣心未忘。見性如隔羅縠。饒你才并馬鳴。解齊龍樹。亦只得一生兩生不失人身。此是根思夙凈。聞之即解。去道逾遠。況小智薄德浮淺之學者乎。又如慧可大師。無書不解。無經不通。到初祖面前一詞不措。方覓安心。從斯一切放下。心如墻壁。至于立雪斷臂猶不肯可。及乎瞥地一下。則禮三拜依位而立。始曰汝得吾髓。此豈造次。近世學者心粗。認指為月。天地懸殊。自既錯解。將此印證后昆。一盲引眾盲。為害非細?;蛘咧^我已坐禪。得個安樂處。身心輕安。更無異念。直是靈靈不昧。了了常知。于生死岸頭已得不疑。只未會古今差別公案。是何言歟。蓋因邪師法眼未明。妄據(jù)師位。以方便為真實。是非不辨。認個湛不搖處作空劫那邊事。豈非認奴作郎。殊不知湛入合湛。是識邊際。永嘉云。損法財。滅功德。莫不由斯心意識。古德云。諸佛說心。為破心相。令知心相元是虛妄。今人認心是道。深違佛意。又增戲論。殊乖大體?;蛘咴?。一切皆空。有甚正悟處。此是斷見外道?;蛘咴?。一切無著。自然無礙。此是掩耳偷鈴。自屎不覺臭。或者云。齋戒明白。清凈無染。自然不墮惡趣。此是住相布施。三途業(yè)因?;蛘咴啤4笪虿痪杏谛」?jié)。任意浮沈。隨處騰騰。便是快活道人。此是常見外道。闡提癡漢。或者云。但一切人如死人去。更有甚事。此是白日寐語。誇談馬角。豈不見道那伽常在定。無有不定時?;蛘咴啤D橙穗m不會道。奈何死得好。有堅固子。此是夢中說夢。僧問古德云。大死底人卻活時如何。答云。不許夜行。投明須到。且無你用心處。你若古今見盡。迷悟情消。則常轉法輪。一切時出生。一切時滅度。貧道痛以慧命危甚。若一絲九鼎之懸。觀今玄紹之徒。槩似兒戲之所為耳。但要誑得入手則已。豈知吾祖有行解相應。名之曰祖之誡乎。亦是為師者不審學者之才器堪否。而茍圖收拾門人之私。致招法門之辱累也。如子順大川禪人。自舍緣入道。于真定金臺二處掩關。下得定力之功。而本地光明未發(fā)。故南詢師匠決擇。懷香禮余。呈似工夫次第。余知做到湛不搖處。猶未出他識陰區(qū)宇。此是靜想不脫。所以己見不明。殊知勞慮永斷。得法界靜。即彼靜解為自障礙。要知得在神靜。失在物虛。錯認定盤星。且喜沒交涉。此是大解脫門自在三昧。須是塵勞不染。靜妙不收。步步活鱍鱍地。宛轉無窮。鬧浩浩處識得。方始八面玲瓏。七穿八穴。子更下那一步工夫。一日如桶底脫。則知如上葛藤盡是為蛇畫足。雖然。要作大法器。建立門庭。直須久依吾住。再向那邊更那邊打數(shù)百個懸空觔斗歸來。始得智過于師。方堪傳受。豈不見道雪后始知松柏操。事難方見丈夫心。 行實撮略 季善。祖貫鳳陽人。隨任生于廣東之雷陽。父吳姓。母鐘氏。十七歲出家。初遇源明和尚請益。蒙受無字公案。囑云須發(fā)大愿以自護持。我便發(fā)愿。若生死不了。大事未明。遺棄修行。貪著名利。死墮阿鼻地獄。受苦無量。(云云)蒙念長老送入關。關中不設臥床。安一凳。誓不倒身。以悟為則。睡魔沈重。垂頭眠著。不覺半夜。因去坐凳。立誓不坐。晝夜行立。忽靠屋柱睡著。又立愿不近墻壁。遼空經行。(云云)一朝聞鐘聲。忽說偈云。沈沈寂寂絕施為。觸著無端吼似雷。動地一聲消息盡。髑髏粉碎夢初回。(云云)汝等果能依我修行。須要具我如是誠信決烈。如是守戒行持。如是勇猛精進。如是打七煉磨。如是剋期取證。如是禪定解脫。如是次第覺觸。如是信解悟入。如是尋師印可。如是涵養(yǎng)淘汰。如是待時為人。還有一重如是。直待案山點頭。即向汝道。 示徒悟玄 誠哉此事。見則便見。擬思則白云萬里。況如之若何。汝欲決要明此一件大事。須著做直捷工夫。能向一毫頭上安身立命。做教久久。則便得一念不生前后際斷矣。若得真到此地。則曠劫不明之事當下分明。猶如啞子夢見親娘。與人說不得。亦復如人飲水。冷暖自知。方可水邊林下保養(yǎng)圣胎。待時龍?zhí)焱瞥?。扶持末運。接續(xù)祖燈。廣化眾生。同成正覺。其或未然。只須將我所付念佛公案貼在鼻端上。不許執(zhí)在一邊。須向一切處常目在之。勿使須臾失其照顧。疑個念佛底是誰。于這一句綿綿密密。直教首尾一貫逼拶將去。如不得力。再加個畢竟念佛底是誰。儻被散亂昏沈之魔攪擾?;蛴虚g斷。莫容滯久。如雞抱卵。若冷卻。其窠子無出頭期矣。工夫綿密之喻無如此也。儻宿有靈骨。得個覺觸處。切不可自許。須見本色宗匠。入他爐鞴受他煅煉出來。真?zhèn)螠\深一一得知。更不存其悟跡。做個無事無為底自在道人。所以道金屑眼中翳。衣珠法上塵。己靈猶不重。佛祖是何人。到這里但有纖毫悟理未忘。佛法玄微去之未盡。皆墮法塵見刺之圈?。誠哉此事。乃無大極大底大事。真能欺賢壓圣。豈可輒作容易想而不慎乎。至囑。 袾宏曰。關內行持??芍^大強勇猛精進矣。樂閒逸而坐關者惕諸。
補續(xù)高僧傳·習禪篇
季善。
祖鳳陽人。
隨任生于廣東之雷陽。
父姓吳。
母鐘氏。
稚小以佛事為兒戲。
十七出家。
初投源明和尚。
明示以無字公案。
囑云。
須發(fā)大愿。
以自護持。
師便發(fā)愿。
若生死不了。
大事未明。
遺棄修行。
貪著名利。
死墮阿鼻地獄。
受苦無量。
正統(tǒng)八年。
入閩參無際。
閉關力究。
關中不設臥床。
安一凳。
誓不倒身。
以悟為則。
昏沉來。
因去凳立。
誓不坐不近墻壁。
遼空徑行。
一朝聞鐘聲忽悟。
說偈云。
沉沉寂寂絕施為。
觸著無端吼似雷。
動地一聲消息盡。
髑髏粉碎夢初回。
蒙隱楚山二老。
又見月溪。
溪印可之。
天順庚辰。
趙氏建西湖三塔寺。
請師開山。
繼興天目昭明。
繼興吳山寶蓮。
繼興南山甘露成化。
庚子。
掩關石屋寺。
壬寅。
慈云嶺有寺。
曰天真。
僧宗綱。
請師興建。
事竣。
即掩關杜人事。
師一生苦功。
無與倫比。
雖得相應。
而勒持彌督。
涵養(yǎng)淘汰。
至老無替。
有四十馀年秪掩關之句。
示寂后。
真身覆以缸龕。
藏天真石洞中。
門人輯師言論行實。
為三會語錄云。
續(xù)武林西湖高僧事略
師諱本善。
祖鳳陽人。
隨任生于廣東之雷陽。
父姓吳。
母鐘氏。
稚小以佛事為兒戲。
十七歲出家。
初投源明和尚請益。
明示以無字公案。
正統(tǒng)八年入閩參無際師。
聞鐘聲有省。
次見蒙隱。
次見楚山。
次見月溪。
溪印可之。
從前打七掩關。
曉夜無怠。
歷盡百倍苦功。
乃得大徹。
復蒙古庭重授衣拂。
天順庚辰。
趙氏建西湖三塔寺。
請師開山。
繼興天目昭明。
繼興吳山寶蓮。
繼興南山甘露。
成化庚子。
掩關石屋寺。
壬寅。
慈云嶺有山曰登云。
寺曰天真。
僧宗綱請師興建。
事峻。
即掩關杜人事。
涵養(yǎng)陶汰。
有四十馀年祇掩關之句。
示寂后。
門人悟深戒新等。
輯師言論行實名昭明甘露天真三處語要錄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