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智??

相關(guān)人物:共 1 位。
共 1 首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唐僧。居明州奉化縣。出語無定,寢臥隨處。常以杖荷布囊,中貯行李,就人乞啜,分少許入囊,人稱布袋和尚。昭宗天復(fù)中卒。江浙間多畫其像。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917 【介紹】: 五代時僧,名契此。住奉化岳林寺。形貌猥瑣,額蹙腹皤,出語無狀。常以杖荷一布袋盡實供身之具。言人禍福往往應(yīng)驗。后梁末帝貞明中卒。宋徽宗崇寧中賜號定應(yīng)大師。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916 號長汀子,明州奉化(今浙江奉化)人。常背布袋入市廛,見物即乞,得即入口,留少許投袋中。隨處寢臥,形若瘋癲。世稱布袋和尚。凡示人吉兇,多有應(yīng)驗。又喜作歌偈。后梁末帝貞明三年(916)卒于明州岳林寺?!?a target='_blank'>宋高僧傳》謂昭宗天復(fù)中化去。江浙間人謂其為彌勒顯化,爭相圖畫其像。后世佛寺中所供大肚彌勒,相傳即為其造像。《景德傳燈錄》卷二七、《宋高僧傳》卷二一有傳?!?a target='_blank'>景德傳燈錄》、《宗鏡錄》、《雞肋編》、《慶應(yīng)大師別傳》、《明州岳林寺志》等書中存其詩偈24首?!度圃娎m(xù)拾》據(jù)之收入。
新脩科分六學(xué)僧傳·卷第三十 神化科(二)
未詳氏族。天復(fù)初。見之明州奉化縣。蹙頞皤腹。形裁腲鮾。語嘿出處。無常時。每荷一布袋。行市肆中。隨所遇。輒乞得醯醬??炙諸可食物。必分少許入袋。馀以投諸口。然過門則所貨倍售。故市肆之人。爭遮挽之。所至不能去。夜宿鶴林寺。晨起曳高齒木屐豎股。臥大橋上。則是日雖雨而晴。系草屨疾走。則是日雖晴而雨?;蛞源撕虿熘?。屢驗。一日獨立稠眾中?;騿柡蜕性诖俗髅?。答曰。我待個人子。曰我聻。師探懷中出一橘。其僧?dāng)M接。師縮手曰。你不是者個人?;蛴谑芯?。成一廁。師立于其前。唱曰。募緣造到。諸人不得于此大小二事。 有僧徐行其前。師從后。撫其背。僧回首云。作什么。師展手曰。乞我一文錢。僧曰。道得即與。師放下布袋叉手立。 白鹿和尚問。如何是布袋。師放下布袋。叉手立。問如何是布袋下事。師荷布袋便行。既滅?;蛴鲇谒荨R驎释兄约?。其辭曰。彌勒真彌勒?;砬О賰|。時時示時人。時人都不識。由是知為慈氏降跡也。
宋高僧傳·卷第二十一 感通篇第六之四
釋契此者。
不詳氏族。
或云四明人也。
形裁腲鮾蹙頞皤腹。
言語無恒寢臥隨處。
常以杖荷布囊入廛肆。
見物則乞至于醯醬魚??才接入口。
分少許入囊。
號為長汀子布袋師也。
曾于雪中臥而身上無雪。
人以此奇之。
有偈云。
彌勒真彌勒時人皆不識等句。
人言。
慈氏垂跡也。
又于大橋上立。
或問和尚在此何為。
曰我在此覓人。
常就人乞啜。
其店則物售。
袋囊中皆百一供身具也。
示人吉兇必現(xiàn)相表兆。
亢陽即曳高齒木屐。
市橋上豎膝而眠。
水潦則系濕草屨。
人以此驗知。
以天復(fù)中終于奉川。
鄉(xiāng)邑共埋之。
后有他州見此公。
亦荷布袋行。
江浙之間多圖畫其像焉。
唐鄴都開元寺智??傳 釋智??。
不知何許人也。
少而英偉長勤梵學(xué)。
凡諸經(jīng)論一聽入神。
其所講宣也音辯瀏亮。
每臨臺座自謂超絕。
所患者聽眾無幾。
虞其以水傳器。
器器不空繄我獨無。
乃辜佛意。
遂負箱帙遍歷名山以詢智者。
末至衡岳寺憩息月馀。
嘗于寺閑齋。
獨自尋繹疏義。
復(fù)自咎責(zé)曰。
所解義理莫違圣意乎。
況思兀然。
偶舉首見老僧振錫而入曰。
師讀何經(jīng)論窮何義理。
??疑其名岳之內(nèi)車轍原中羅漢混凡曾何可測。
乃自述本緣。
因加悔責(zé)。
又曰。
儻蒙賢達指南請受甘心。
鈐口結(jié)舌不復(fù)開演矣。
老僧笑曰。
師識至廣豈不知此義。
大圣猶不能度無緣之人。
況其初心乎。
師只是與眾生無緣耳。
??曰。
豈終世若此乎。
老僧曰。
吾試為爾結(jié)緣。
遂問??。
今有幾貲糧耶。
??曰。
自北徂南。
裂裳裹足。
已經(jīng)萬里。
所赍皆罄竭矣。
見受持九條衣而已。
老僧曰。
只此可矣。
必宜鬻之以所易之直皆作麋餅油食之調(diào)。
??如言作之。
約數(shù)十人食遂相與至垌野之中散掇餅餌。
焚香長跪。
咒曰。
今日食我施者。
愿當(dāng)來之世與我為法屬。
我當(dāng)教之得至菩提。
言訖烏鳥亂下啄拾地上。
螻蟻蠅蚃莫徵其數(shù)。
老僧曰。
爾后二十年方可歸開法席。
今且周游未宜講說也。
言訖而去??由是精進道力不倦研摩。
義味滋多。
志在傳授。
至二十年。
卻歸河比。
盛化鄴中。
聽眾盈千數(shù)人。
皆年二十已來。
其老者無二三人焉。
系曰。
中有末位變定難移。
今世所修必招當(dāng)果。
智??依異僧之教。
令二十年后待聽徒。
一如其言。
如此則當(dāng)生修當(dāng)生果。
故弗誣矣。
詩曰。
俟河之清人壽幾何。
將知永壽之人河清屢見矣。
神僧傳·卷第九
釋契此者。不詳氏族。或云四明人。形裁腲(乃罪切)鮾(烏罪切)蹙額皤腹。言語無恒寢臥隨處。常以杖荷布囊入廛。市肆見物則乞。至于醯醬魚??才接入口。分少許入囊。號為長汀子布袋師也。曾于雪中臥而身上無雪。人以此奇之。又嘗就人乞啜。其店則物售。袋囊中皆百一供身具也。示人吉兇必現(xiàn)相表兆。亢陽即曳高齒木屐市橋上豎膝而眠。水潦則系濕草屨。人以此驗知。以天復(fù)中終于奉川鄉(xiāng)。邑人共埋之。后有他州見此僧。亦荷布袋行。江浙之間多畫其像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