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釋法光

相關人物:共 2 位。
共 2 首
釋曇遵 朝代:北齊

人物簡介

新脩科分六學僧傳·卷第十九 持志科
河北程氏子。
少厭欲塵。
而容色美盛。
嘗投法光出家。
光公恐其或染或凈。
遣令返俗。
資學既明。
允當時寄。
有魏擢為員外郎。
非其志也。
復請光公。
光公猶以前患不許。
遵跪啟曰。
今畢命歸依。
永崇至道。
如不允副。
必從邪見。
壞及三寶。
審其識至。
即為授具。
而就勖督之學。
功踰一紀。
一乘頓義。
法界心源。
并披析義理。
挺超時匠。
初化行洛下。
流衍齊楚晉魏。
乃至燕趙。
通以言教。
攝治相襲。
而無著述。
丞相淮陰王肱深器禮之。
年踰七十。
舉為國都。
尋升統(tǒng)。
俄而小疾。
坐誦維摩勝鬘。
終卷而逝。
年八十有五。
遵賦性清高。
舉止有法。
開戶褰帷。
形無妄涉。
口靡俗談。
目罔邪睹。
然而敬愛前脩。
撫循后進。
世罕其比。
光公終日。
遵方居齊州。
聞訃號慟。
悶絕從床墜地。
熱血涌口。
其孝如此。
續(xù)高僧傳·卷第八 義解篇四
釋曇遵。姓程氏。河北人。少厭世網(wǎng)投法出家。而容色盛美堂堂然也??秩緝艚溥€返俗焉。資學既明允當時寄。有魏擢為員外郎。二十有三情背朝官。復請光公以為師保。光以舊事舍而不度。遵跪啟曰。今沒命歸依遠崇至道。如不允副必從邪見壞及三寶。光審其情至。即度而授戒。因從稟學。功踰一紀。大乘頓教法界心原。并披析義理挺超時匠。手無異筆而變他成己。故談述有續(xù)。而章疏闕焉。初出化行洛下。流演齊楚晉魏乃至燕趙。通傳道務攝治相襲。丞相淮陰王肱深器之。德動貴重傾心奉禮。年馀七十。舉為國都。尋轉為統(tǒng)。后少覺有疾。便坐誦維摩勝鬘。卷了命終卒于鄴下。時年八十有五。承化門人罕繼其后。初遵賦志清高無為立性。褰帷開戶標樹方遠。形無妄涉口不俗談。動靜自嚴不假方便。而敬愛宗師罕階儔緒。光師終日。遵在齊州。初聞哀問不覺從床而墜??谥辛餮F湔\孝動人如此之類也。多游念慧有得機緣。溫講而終業(yè)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773—830 【介紹】: 唐僧。長安人,俗姓長孫。善屬文,能詩,工草書。雅耽經(jīng)史,尤樂佛書。出家從牛頭山慧忠,后居天臺山佛窟巖,傳其道者號為佛窟學。有《無生等義》及詩文等。
宋高僧傳·卷第十 習禪篇第三之三
釋遺則。
俗氏長孫。
京兆長安人也。
祖冽鄂州司馬。
考利涉隱居金陵。
則弱不雜俗。
恬恬終日而無所營。
始從張懷瓘學草書。
獨盡筆妙。
雅耽經(jīng)史尤樂佛書。
以為得吾心。
一朝捐家業(yè)從牛頭山慧忠。
忠所謂牛頭六祖也。
始天竺達磨以釋氏心要至。
傳其道者有曹溪能嵩山秀。
學能者謂之南宗學。
學秀者謂之北宗學。
而信祖又以其道傳慧融。
融得之居牛頭山。
弟子以傳授。
由是達磨心法有牛頭學。
則既傳忠之道。
精觀久之。
以為天地無物也。
我無物也。
雖無物未嘗無物也。
此則圣人如影百姓如夢孰為死生哉。
至人以是能獨照。
能為萬物主。
吾知之矣。
遂南游天臺至佛窟巖蓋薜荔薦落葉而尸居。
飲山流飯木實而充虛。
虎豹以為賓。
麋鹿以為徒。
兀然如枯。
其后剫木者見之轉相告。
有慕其道者曰。
道者未有弟子。
相率為筑室。
圖佛安僧。
蔚為精舍焉。
故元和已來傳則道者。
又自以為佛窟學。
佛窟之號自則始也。
一坐四十年。
大官名侯赍書問訊檀舍。
則未嘗有報謝。
禮拜者未嘗而作起。
時歲在庚戌。
季夏十有三日。
召弟子曰。
汝其勉之。
至十五日夜遂坐歿。
是夜山下人聞若山崩。
旦望之則?云翔泊于巖上。
父老皆泣曰。
師死矣。
已而視之果然。
凡則二十歲為僧臘。
五十有八而終。
善屬文。
始授道于鐘山。
序集融祖師文三卷。
為寶志釋題二十四章。
南游傅大士遺風序。
又無生等義。
凡所著述辭理粲然。
其他歌詩數(shù)十篇皆行于世。
則元居瀑布泉西佛窟本院建龕塔。
會昌中例毀之。
其院為道門所有。
后開元寺僧正法光。
于咸通乙酉歲。
遂徙碑于今所。
河南尹韓又偽碑文。
高僧摘要·品高僧摘要卷三
姓長孫。京兆長安人。則弱不雜俗。恬恬終日。而無所營。始從張懷瓘學草書。獨盡筆妙。雅耽經(jīng)史。猶樂佛書。一朝捐家業(yè)。從牛頭山六祖慧忠。傳忠之道。精觀久之。以為天地無物也。我無物也。雖無物未嘗無物也。遂南游天臺。至佛窟巖。蓋薜荔薦落葉。而尸居。飲山流。飯木實。而充虛?;⒈詾橘e。麋鹿以為徒。兀然如枯。其后剫木者見之。轉相告。有慕道者曰。道者未有子弟。相率為筑室。圖佛安僧。蔚為精舍。元和已來。傳則道者。又自以為佛窟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