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僧惠休

相關人物:共 8 位。
共 8 首

人物簡介

新脩科分六學僧傳·卷第五 傳宗科(三)
姓侯氏。景城人。幼年于州之開元寺。依智體師披染。刈薪汲水。習行頭陀。受具已。入嵩少普寂禪會。日有省解。居龍門山。問津者交集。聲名益以隆顯。屬留守尚書王公鐸保??是邦。聞而慕重。召居廣愛寺以便供養(yǎng)。其教人未嘗有倦色。而陶冶之妙。良器出焉。貞元四年十一月三日。忽告門人。以桑榆末照。誠難挽留。再三囑累而終。年八十八。
宋高僧傳·卷第十 習禪篇第三之三
洛京廣愛寺釋真亮。
姓侯氏。
景城人也。
家訓儒雅辭彩粲然潔素持操與群少年有異。
忽以樊籠為厭。
且曰。
去情除饉是所愿也。
遂于本州開元寺智休師下披染服。
然其刈薪汲水率先于人。
習行頭陀行。
受具已游嵩少。
遇普寂獎訓頓開蒙昧。
入龍門山居而禪默。
問津者交集聲望日隆。
屬留守尚書王公鐸保釐。
聞而欽奉。
召入廣愛寺別住居焉。
示人禪觀匪倦教詔。
得道者亦多矣。
以貞元四年十一月三日。
忽告門人。
以桑榆末照誠難久留。
囑累而終。
年八十八焉。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唐蘇州人,字逋翁。肅宗至德二載進士。善為歌詩,工畫山水。初為韓混江南判官。德宗時,柳渾輔政,薦為秘書郎。素善于李泌,師事之,得其服氣之法。及泌相,自謂當?shù)眠_官,久之,遷著作郎,心不樂,求歸于吳。及泌卒,作《海鷗詠》嘲誚權貴,大為所嫉。德宗貞元五年被憲司劾貶饒州司戶,遂全家去,隱茅山,自稱華陽山人。有《華陽集》。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727?—816? 字逋翁,號華陽山人,又號悲翁,排行十二,蘇州海鹽(今浙江海鹽)人。曾求知新亭監(jiān),監(jiān)在鹽官(即海鹽)海濱,見《尚書故實》。肅宗至德二載(757)進士及第。代宗大歷八、九年(773、774)于永嘉一帶任度支鹽鐵轉運使府下屬官;十年,曾至江西,與李泌、柳渾交往,吟詠自適。德宗建中二年(781)至貞元二年(786),在鎮(zhèn)海軍節(jié)度使韓滉幕下任判官。后隨韓滉入朝,為大理寺司直。貞元三年,柳渾輔政,顧為校書郎;李泌繼入,遷為著作郎(一說著作佐郎)。貞元五年(789),柳、李相繼去世,顧乃為眾所排,貶為饒州司戶參軍。途經(jīng)蘇州、杭州、睦州、信州,與當?shù)卮淌讽f應物、房孺復、韋攢、劉太真相唱和。貞元十年返蘇州,定居茅山。曾來往湖州、揚州、宣州、嘉興、常熟等地,約卒于憲宗元和十一年(816)。生平事跡見皇甫湜《唐故著作佐郎顧況集序》、《舊唐書·李泌傳》附《顧況傳》。顧況視詩歌為“理亂之所經(jīng),王化之所興”,反對徒求文采之麗。所作《上古之什補亡訓傳十三章》,開白居易新樂府先聲。張為《詩人主客圖》以白居易為廣大教化主,列顧況為升堂。其詩頗有縱橫奇詭之作,皇甫湜言其“逸歌長句,駿發(fā)踔厲,往往若穿天心,出月脅,意外驚人語非尋常所能及”(《顧況集序》)。有明刻本《華陽集》,內詩賦2卷、文1卷。又《唐詩百名家全集》有《顧逋翁詩集》4卷。今人王啟興、張虹有《顧況詩注》。《全唐詩》存詩4卷,《全唐詩外編》及《全唐詩續(xù)拾》補4首,斷句2。
唐詩匯評
顧況(約727-820),字逋翁,自號華陽山人。云陽(今江蘇丹陽)人,亦稱蘇州(今屬江蘇)人,或海鹽(今屬浙江)人。至德二載,登進士第。嘗求知新亭監(jiān),又為鹽鐵從事,大歷中糶鹽溫州。建中中,以大理司直為潤州節(jié)度使韓滉判官。與李泌、柳渾善,貞元三年,柳渾為相,薦為秘書郎。李泌為相,轉著作佐郎。五年,泌卒,況作《海鷗詠》嘲誚權貴,貶饒州司戶。后歸吳,隱于茅山,卒年九十馀。有《顧況集》二十卷,己佚。后人輯有《顧華陽集》三卷行世。《全唐詩》編詩四卷。
詞學圖錄
顧況(727-815),字逋翁,蘇州人,與元結同時而略晚,亦新樂府作者。有《竹枝》等詞。
黃鶴樓志·人物篇
顧況(約727—約820) 唐代詩人。字逋翁,號華陽山人,晚年自號悲翁。蘇州海鹽(今屬浙江)人。至德二年(757)進士,歷官潤州刺史、鎮(zhèn)海軍節(jié)度使幕府判官、著作佐郎,貶饒州司戶參軍。善畫,著《畫評》一卷,已佚?!?a target='_blank'>全唐詩》存其詩四卷,《全唐文》存其文三卷。有《華陽集》。曾在黃鶴樓游賞,作詩《黃鵠樓歌送獨孤助》送別故人,“鄂州雜詩碑”錄存該詩。
全唐詩補逸
顧況字逋翁,海鹽人。補詩一首。
全唐文·卷五百二十八
況字逋翁。蘇州人。至德二年進士。以校書郎徵。遷著作郎。貶饒州司戶參軍。

作品評論

皇甫湜《唐故著作佐郎顧況集序》
吳中山泉,氣狀英淑怪麗……君出其中間,翕輕清以為性,結冷汰以為質,煦鮮榮以為詞。偏于逸歌氏句,駿發(fā)踔厲,往往若穿天心,出月脅,意外驚人語非尋常所能及,最為快也。李白、杜甫已死,非君將誰與歟?
唐國史補
吳人顧況:詞句清絕,雜之以詼諧,尤多輕薄。為著作郎,傲毀朝列,貶死江南。
南部新書
顧況志尚疏逸,近于方外。時輩招以好官,況以詩答之曰:“四海如今已太平,相公何用喚狂生?此身還侶籠中鶴,東望瀛洲叫一聲。”
滄浪詩話
顧況詩多在元、白之上,稍有盛唐風骨處。
《唐詩品》
況詩天才不足,而問辯有馀,雖有骨氣,殊乏風采。其《補亡》諸詩,頗有流調可諷,然詞旨不圓,終違機悟。晚居華山,自號華陽真逸。今觀其詩,類非裁謝風塵,超脫凡徑,此豈感貺于山靈者耶!
詩藪
唐人諸古體,四言無論,為騷者太白外,王維、顧況二家,皆意淺格卑,相去千里。
《大歷詩略》
逋翁樂府歌行多奇趣,擬之青蓮近似,但無逸氣耳……其稍平正可法者卻高。
石洲詩話
顧逋翁歌行,邪門外道,直不入格。
查世灃《重刻顧華陽集序》
觀其氣度之磊落,詩筆之駿發(fā)踔厲,語必驚人,正孔門中狂者,故自稱狂生。翁嘗稱皇甫堤為揚雄、孟某,翁即楊雄、孟某矣。其祭陸端公文曰:“有書滿屋,與人共分,破富為貧,好事日聞?!焙涡卮沃磉_開朗如是也!翁蓋自寫其郁抑不平之氣,借友人為杯酒耳,非狂者而能作如是語乎?
賀桂齡《重訂顧華陽集序》
其文體與顧亭林先生有間,而骨力之蒼雄、志氣之豪邁,踔厲峻發(fā),不可一世。
三唐詩品
其源出于湯惠休,幽永善懷,如層波疊藻,雖淵瀾未闊,而芳潤相因。
行路悲歌,扣樂府之噤喉,傅齊梁之粉澤,六朝香草,猶勝晚季風華。
《詩學淵源》
況樂府歌行頗著于時。其雜曲長短句以體質自高,微傷于直率?!堆a亡》、《擬古》諸作,猶落言詮。間作絕句宮詞,則殊不減王建,然已逗晚唐之先。其樂府則齊梁也。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唐潤州丹陽人,祖籍安陸,字用晦,一作仲晦。許圉師六世孫。文宗太和六年進士。歷當涂、太平縣令,以病免。久之,起為潤州司馬。宣宗大中中拜監(jiān)察御史,歷虞部員外郎,睦、郢二州刺史。后抱病退居潤州丁卯橋村舍。自少苦學多病,喜愛林泉。工律詩,多登高懷古之作,為晚唐名家。有《丁卯集》。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788?—858,—說791—858 字用晦,一字仲晦,排行七,郡望安陸(今屬湖北),籍貫洛陽(今屬河南)。成年后移家京口(今江蘇鎮(zhèn)江)丁卯澗,以丁卯名其詩集,后人因稱“許丁卯”。文宗大和六年(832)登進士第。仕文宗、武宗、宣宗三朝,歷任當涂、太平縣令,虞部員外郎,監(jiān)察御史,潤州司馬,郢、睦二州刺史等職。事跡散見《郡齋讀書志》卷四中、《唐才子傳》卷七等。其一生不作古詩,專攻律體;題材以懷古、田園詩為佳,藝術則以偶對整密、詩律純熟為特色。后人于此毀譽懸殊。明胡應麟云:“俊爽若牧之,藻綺若庭筠,精深若義山,整密若丁卯,皆晚唐錚錚者?!?《詩藪》外編卷四)其“溪云初起日沉閣,山雨欲來風滿樓”(《咸陽城東樓》)為歷代傳誦之名聯(lián)。清何焯評《灞東題司馬郊園》詩為“不減王右丞”(《唐賢三體詩句法》卷六)。而宋陳師道則云:“后世無高學,舉俗愛許渾?!?《次韻蘇公西湖觀月聽琴》)蓋詩壇時代風尚興替使然。許詩誤入杜牧集者甚多。許集通行者有續(xù)古逸叢書本《許用晦文集》、四部叢刊本《丁卯集》。注本有清許培榮《丁卯集箋注》,今人羅時進《丁卯集箋證》?!?a target='_blank'>全唐詩》編為11卷,多混入他人作品?!度圃娡饩帯芳啊度圃娎m(xù)拾》補詩4首,斷句2。
唐詩匯評
許渾(?-約858),字用晦,一云字仲晦,潤州丹陽(今江蘇丹陽)人。武后時宰相許圉師六世孫。大和六年(832),登進士第。開成中,任當涂尉,攝當涂、太平二縣令。后佐嶺南幕,大中初,入朝為監(jiān)察御史。三年,謝病東歸潤州丁卯橋別墅。起為潤州司馬,以虞部員外郎分司東都,官終睦、郢二州刺史。渾工詩,尤長律體,屬對精切,聲律諧婉,以整密稱。大中四年居丁卯橋時,曾自編詩為《丁卯集》。今有《丁卯集》二卷行世?!?a target='_blank'>全唐詩》編詩十一卷,尚有部分詩作混入杜牧詩中,本集反失收。
全唐詩補逸
許渾字用晦,丹陽人,故相國圉師之后。登太和六年李圭榜進士第。補詩二首。
全唐文·卷七百六十
渾字用晦。丹陽人。故相圉師之后。太和六年進士第。當涂太平二縣令。以病免。起潤州司馬。大中三年為監(jiān)察御史。歷虞部員外郎睦郢二州刺史。

作品評論

詩人主客圖
瑰奇美麗主:武元衡……升堂四人:盧頻、陳羽、許渾、張蕭遠。
韋莊《題許渾詩卷》
江南才子許渾詩,字字清新句句奇。
十斛明珠量不盡,惠休虛作碧云詞。
唐音癸簽
引孫光憲語:世言許渾詩不如不做,言其無才藻。鄙其無教化也。
陸游《跋許用晦<丁卯集>》
許用晦居于丹陽之丁卯橋,故其詩名《丁卯集》,在大中以后亦可為杰作。自是而后,唐之詩益衰矣,悲夫!
對床夜語
七言律詩極不易,唐人以詩名家者,集中十僅一二,且未見其可傳。蓋語長氣短者易流于卑,而事實意虛者又幾乎塞,用物時不為物所贅,寫情而不為情所牽,李、杜之后,尚學者許渾而已。
對床夜語
許渾絕句亦佳,但句法與律詩相似,是其所短耳。
后村詩話
其詩如天孫之織,巧匠之斫,尤善用古事以發(fā)新意。
后村詩話
杜牧、許渾同時,然各為體。牧于唐律中常寓少拗峭,渾則不然……律切麗密或過牧,而抑揚頓挫不及也。
瀛奎律髓
詩出于元、白之后,體格太卑,對偶太切。
瀛奎律髓
渾句聯(lián)多重用,其詩似才得一句便拿捉一句為聯(lián)者,所以無自然真味。
吳禮部詩話引時天彝《唐百家詩選評》
許用晦工為七言。
唐才子傳
渾樂林泉,亦慷慨悲歌之士,登高懷古,已見壯心。故其格調豪麗,猶強弩初張,牙淺弦急,俱無留意耳。至今慕者極多,家家自謂得驪龍之照夜也。
麓堂詩話
人但知律詩起結之難,而不知轉語之難,第五、第七句尤宜著力。如許渾詩,前聯(lián)是景,后聯(lián)又說,殊乏意致耳!
《唐詩品》
元和以后,專事聲偶,文藻疏薄而神氣委靡,無足取者。許渾之在當時,獨以精密俊麗見稱。今觀其集,旨趣物理,研窮意象,天然秀出,不可變動。如“湘潭云盡暮山出,巴蜀雪消春水來”,如“石燕拂云晴亦雨,江豚吹浪夜還風”,如“溪云初起日沉閣,山雨欲來風滿樓”,為世傳誦,不但披沙見寶而已。后來時作,往往祖尚郢州,雖未登于圭璋之列,而煙云風鳥之思,形容揉弄殆已盡其華態(tài),亦何可少耶!
升庵詩話
唐詩至許渾,淺陋極矣,而俗喜傳之,至今不廢。高柄編《唐詩品匯》,取至百馀首,甚矣,柄之無月也!柄不足言,而楊仲弘選《唐音》,自謂詳于盛唐而略于晚唐,不知渾乃晚唐之尤下者,而取之極多。忡弘之賞鑒,亦羊質而虎皮乎?陳后山云:“近世無高學,舉俗愛許渾。”斯卓識矣。孫光憲“許渾詩,李遠賦,不如不做。”當時已有公論,惜乎伯謙輩之僧子此也!
少室山房筆叢
丁卯詩,淺陋誠有之,時俊語亦自不減,在晚唐較錚錚。
《詩源辨體》
晚唐諸子體格雖卑,然亦是一種精神所注。渾五七言律工巧襯貼,便是其精神所注也。
《詩源辨體》
許渾五七言律體格漸卑者,特以情淺而詞勝,工巧襯貼,而多見斧鑿痕耳。
王夫之《古詩評選》
取景從人取之,自然生動。許渾唯不如此,是以費盡巧心,終得惡詩之譽。
《近體秋陽》
許渾以才情贍邁,雄視晚朝,每拈一題,如泉浦云蒸,視張、鄭輩兒區(qū)區(qū)不屑,而不知一種不受煙火之氣,飄蕭遙越,雖行渾身,要不能得矣。
圍爐詩話
許渾詩有力量,而當時以為“不如不作”,無比興,說死句也。
載酒園詩話
許詩情好景好,持意少事少。愚意西昆過于征實,丁卯跡于空虛,俱是一病。若節(jié)取之,則秦綈趙毅,均可適體。必弘人帛之風,咸歸并黜,好尚雖端,亦有目膠離朱、指捩工倕之嘆。
《貞一齋詩說》
許丁卯格甚凝煉,氣未深厚。
一瓢詩話
許丁卯思正氣清,詩中君子,但苦聲調低啞有之,在當時韋端己、杜牧之皆有詩推許可證。楊誠齋詆其淺陋,競似道聽途說,不曾親讀此公詩者。
《唐詩箋要》
丁卯集多選聲設色工作,如“風吹藥蔓迷樵役,水暗蘆花大約船”,“一樽酒盡青山暮,干里書回碧樹秋”,皆律度可仿,勝枯木濕鼓之音遠矣。
《唐賢小三昧集續(xù)集》
丁卯詩格律勻稱,工夫極細,而天分稍庸,較之玉溪、牧之,仙凡判矣。
陳文述《書許丁卯詩后》
余于三唐諸家,李、杜外,古詩嗜岑嘉州,近體嗜許丁卯,以神清骨秀也。丁卯佳句,色韻尤勝……五雀六燕,銖兩悉稱,金篇何嘗不渾成!學者于此種究心,必無浮滑粗豪之病。
《瀛奎律髓匯評》
紀昀:用晦五律勝七律,然終是意境淺狹,如老于世故人,言動衣冠毫無圭角,而有一種說不出可厭處……用晦之病在格意凡近,不盡在句法也。
《重訂中晚唐詩主客圖》
用晦詩豐潤有馀,清瘦不足,故格少降。然韻遠情長,工于近物,撰力不在朱慶馀下,或起結少遜耳。其宗水部,雖無明文,而淵源可尋。……特著為升堂第二,以為學古先路。
石洲詩話
許丁卯五律,在杜牧之下、溫岐之上,固知此事不盡關涂澤也。七律亦較溫清迥矣。
養(yǎng)一齋詩話
大抵渾之絕句、五律,綽有家法;若必推重其七律,則久將以熟套為詩,而無獨得之妙。
《唐七律雋》
渾七律工穩(wěn)流麗,但出之流便,故數(shù)見不鮮,若汰去熟調,存其精英,不在李義山、溫飛卿、杜牧之諸人下,亦晚唐一大作手,未必如升庵所云也。
三唐詩品
其源出于柳惲。新雋有馀,渾堅不足,頡頏中、盛,彌近晚街。五律清腴,特饒風韻。“殘云太華”、“疏雨中條”、“山開殿響”、“水卷簾寒”,俱一時之雋。
《詩學淵源》
(渾)思致清切典雅,有大歷風格。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唐京兆長安人,字楚望。初居杭州,以山水琴書自娛,疏于馳競。宣宗大中十年,登進士第。累辟淮南等使府。懿宗咸通末,官至侍御史。后歸越,為從事。工詩,七律尤清麗可喜,為時人所稱。有集。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年不詳。字楚望,長安(今陜西西安)人。初家居杭州,以山水琴書自娛,疏于馳競。宣宗大中十年(856)登進士第,入幕湖州、淮南、睦州、信州為從事,入為侍御史。后為越州從事,卒于任。與賈島、杜牧、魚玄機等交往。生平事跡散見《新唐書·藝文志四》、《金華子》卷下、《唐詩紀事》卷五八、《唐才子傳》卷八。李郢工詩,尤擅七律。元人辛文房稱其詩“清麗,極能寫景狀懷,每使人竟日不能釋卷。”(《唐才子傳》卷八)方干贊其詩為“物外搜羅歸大雅,毫端剪削有余功”(《贈李郢端公》)?!?a target='_blank'>新唐書·藝文志四》著錄有《李郢詩》1卷,今佚。《全唐詩》存李郢詩1卷,《全唐詩外編》及《全唐詩續(xù)拾》補收李郢詩38首(其中數(shù)首《全唐詩》已收,有異文)。
唐詩匯評
李郢,生卒年不詳,字楚望,長安(今陜西西安)人。曾居杭州。開成中,在京,上詩裴度。大中四年,在湖州,與杜牧唱和。十年(856),登進士第,為藩鎮(zhèn)從事。咸通中,屢官侍御史、員外郎,卒,盧延讓有詩哭之。郢大中中以詩名,與李商隱、溫庭筠、方干、女道士魚玄機等均有唱酬。有《李郢詩》一卷?!?a target='_blank'>全唐詩》編詩一卷。

作品評論

《金華子》
李郢詩調美麗,亦有子弟標格,鄭尚書顥門生也……初將赴舉,聞鄰氏女有秀德,求娶之。遇同人爭娶之,女家無以為辭,乃曰:“備一千緡,先到即許之?!眱杉揖咤X,同日皆往。復曰:“請各賦一篇,以定勝負,負者乃甘退?!迸惯m郢。
唐才子傳
郢工詩,理密辭閑,個個珠玉。
其清麗極能寫景狀懷,每使人竟日不能釋卷。
與清塞、賈島最相善。
時塞還俗,聞島尋卒,郢重來錢塘,俱絕音響,感而賦詩曰:“卻到城中事事傷,惠休還俗賈生亡。
誰人收得章句篋,獨我重經(jīng)苔蘚房。
一命未沾為逐客,萬緣初盡別空王。
蕭蕭竹塢殘陽在,葉覆閑階雪擁墻。
”其他警策率類此。
唐音癸簽
李楚望調亦溜亮,不甚弱?!跺X塘西齋》一篇,置之盧綸、李端集中,難別涇渭。
《詩源辨體》
李郢七言律……入錄者聲多宣郎,語多藻麗,然去趙嘏實遠。
《唐七律雋》
自元、白而下,七律惟趨卑熟淺薄,或雕琢傷氣,辭語蓋工,而氣骨不振,毋論盛唐典型蕩然,較之大歷諸公亦迥然不同。惟郢三詩,尚有劉文房遺響。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五代時婺州人,字休明。少師林寬為詩,刻苦不憚風雨。仕楚馬殷父子,起家湖南縣令,歷容管節(jié)度推官。馬希范時,與李宏皋等同為天策府學士。官終嚴州刺史。善詩,而好折節(jié)下賢。有集。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年不詳。
字休明,婺州(今浙江金華)人,一作桂陽(今湖南郴州)人。
少師林寬,五代時仕湖南馬氏,為縣令。
歷容管節(jié)度推官,與李宏皋、何仲舉等同為馬氏天策府學士。
后卒于桂州幕中。
生平散見《舊五代史·馬希范傳》、《詩話總龜》卷一三、《唐詩紀事》卷四六、《十國春秋》本傳。
昭禹工詩,苦心覓句,尤重煉字。
嘗與人論詩云:“五言如四十個賢人,著一字如屠沽不得。
”(《唐詩紀事》)其詩尤以《送休上人之衡岳》、《經(jīng)費冠卿舊居》二詩著名。
唐詩紀事》謂有詩300首,《直齋書錄解題》卷一九著錄《劉昭禹集》1卷,今已佚。
全唐詩》存詩14首、斷句7聯(lián)。
《全唐詩續(xù)拾》補詩1首。
唐詩匯評
劉眧禹,生卒年不詳,字休明,桂陽(今湖南郴州)人,或云婺州(今浙江金華)人。曾為湖南某縣令,后事馬殷父子。天福四年(904),晉高祖加馬希范天策上將軍。希范設天策府文學館,昭禹自容管節(jié)度推官為學士。終巖州刺史。少師林寬為詩,有集一卷,已佚?!?a target='_blank'>全唐詩》存詩九首,殘句七。
全粵詩·卷一九
劉昭禹,字休明。桂陽(今連州)人,一云婺州人。起家湖南縣令,事楚武穆王父子。歷官容管節(jié)度推官、天策府學士,終嚴州刺史。善詩,有詩三百篇,為集一卷,已佚。清吳任臣《十國春秋》卷七三《楚七》有傳。詩十五首。

作品評論

唐詩紀事
(昭禹)少師林寬,為詩刻苦,不憚風雪。詩云:“句向夜深得,心從天外歸?!?/blockquote>
詩話總龜引《郡閣雅談》
(昭禹)嘗與人論詩曰:“五言如四十個賢人,亂著一字,屠沽輩也。覓句者若掘得玉匣,有底有蓋;但精求,必得其寶?!?/blockquote>

人物簡介

全宋詩
釋道昌(一○八九~一一七一),號月堂,又號佛行,俗姓吳。霅之寶溪(今浙江吳興)人。年十三祝發(fā),逾二年謁妙湛于道場寺,悟徹。于是以遍參為志,游淮楚湖湘間,依長靈卓、保寧璣、圓悟勤諸大宗師。年二十三歸省妙湛于凈慈寺,俾掌藏為眾說法。又補穹窿瑞光,遷育王。高宗建炎中退席。紹興初居間中大吉,徙秀峰龜山,移金陵蔣山,奉旨擢徑山靈隱。三十一年(一一六一),退藏靈泉。孝宗乾道二年(一一六四),主臨安府凈慈寺。七年卒,年八十三。為青原下十四世,雪峰妙湛思慧禪師法嗣?!?a target='_blank'>嘉泰普燈錄》卷一二、《五燈會元》卷一六有傳?!♂尩啦姡瑩?jù)《嘉泰普燈錄》等書所錄,編為一卷。
全宋文·卷三九八四
道昌(一○九○——一一七一),俗姓吳,湖州歸安(今浙江湖州)人。幼禮澄公為師,十三受戒。后師湖州道場妙湛大師,遂嗣其法。歷主何山、瑞光、育王、蔣山、徑山、靈隱諸道場,賜號佛行大師。稍倦應接,告老退隱,自號月堂。后出主凈慈。乾道七年卒,年八十二。見曹勛《松隱集》卷三五《凈慈道昌禪師塔銘》,《補續(xù)高僧傳》卷一○等。
補續(xù)高僧傳·習禪篇
道昌。號月堂。湖州寶溪吳氏子。得法于雪峰慧和尚。所至以行道為己任。不發(fā)化主。不事登謁。每歲食指隨常住所得用之。衲子有志。充化導者多卻之。有以佛令比丘持缽資養(yǎng)為言者。師曰。我佛在日猶可恐。今為之必有好利者。而至于自鬻也。徑山凈慈育王。皆師說法處。而曲高和寡。法嗣無聞?;蛑^和尚行道經(jīng)年。門下未聞。有弟子得不辜妙湛乎。師不對。他日再言之。師曰。子不聞。昔人種瓜。而愛甚者。盛夏之日方中而灌之。瓜不旋踵而淤敗。何也。其愛之非不勤。然灌之不以時。適所以敗之也。諸方老宿。提挈衲子不觀其道業(yè)內充。才器宏遠。止欲速其為人逮。審其道德則淫污。察其言行則乖戾。謂其公正則邪佞。得非愛之過其分乎。是正猶日中之灌瓜。予深恐識者笑。故不為也。后有同鄉(xiāng)僧名悟者。稱得師道。住杭之五云山。略展規(guī)模。然亦終不振。師每念叢林下衰。綱紀大壞。皆繇為師者不統(tǒng)之以道。故使在下者。得以非義乘之玩習。既久。遂謂當然不知其悖。故師行事發(fā)言。終其身不妄。蓋于時事。深感于中。為后學法有不得不然者耳。名聞于朝。賜號曰佛行。后無疾而化。
新續(xù)高僧傳·興福篇第九之一
釋道昌,字月堂。
姓吳氏,歸安人。
幼投鹿苑,禮澄公為師。
年十三,祝發(fā)受具,堅持凈節(jié),不異成人,踰年行腳,不禪 寒暑,尋訪耆宿,究取上乘。
時妙湛佳(?。┖莸缊觯曌u甚盛。
昌往謁之,一日問妙湛曰:“不起一念,時還有過也。
”無妙湛曰:“須彌山爾,作么生會。
”昌于言下領略,自是機峰捷出,有辯無礙。
罷參歸霅川,土人莫倚,施米、麥、豆六百斛,懇之主何山。
左丞葉公寄棲卞山,與昌甚契,每魚鼓相從,伊蒲共僎,為方外忘形之交,繼主平江瑞光,移穹窿,又遷四明居育王山,皆創(chuàng)成法席,一新寺宇。
先是,妙湛住凈慈,有大通所傳云門大師摩衲已八代相授,至是妙湛對雪峰,大眾以此衣授昌,眾謂不失其宗,人以為榮。
葉公帥建康,時蔣山新經(jīng)戎燼,屋僅數(shù)椽,葉公奏請昌住此山,不數(shù)年樓閣化城,若自天降,寶祖規(guī)制,盡復舊觀。
翠華駐臨安,靈隱方丈虛席,詔補其處。
時丞相湯公,慕昌踐履篤實,德臘俱高,欲以激昂。
有眾為奏,授“佛行大師”之號。
時年已七十馀矣,乃以耄辭,選林泉幽勝為出塵之所,退居其間。
因以“月堂”號所居,杜門謝客,以娛晚景。
會凈慈闕主,十方衲子懇府帥王公入山敦請,昌不得已,乃承命復出。
辛卯歲正月,忽擊鼓辭眾,遠近咸集,無不泣留。
侍者宗本求語,昌曰:“吾平生拈古頌古,其語已多,尚何言哉。
”端然而化,年八十有二,僧臘六十九,葬于寺之東隅,松隱曹勛為之銘。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335—1418 【介紹】: 明蘇州府長洲人,幼名天禧。年十四度為僧,名道衍,字斯道。通陰陽術數(shù)。洪武中從燕王至北平,住持慶壽寺,而常居府中,時時屏人語。建文時勸王舉兵。為王策劃戰(zhàn)守機宜。輔世子居守,守御甚固。成祖即位,論功第一,拜太子少師,復其姓,賜名廣孝,而不肯蓄發(fā),常居僧寺。監(jiān)修《太祖實錄》,與修《永樂大典》。工詩。謚恭靖。有《逃虛子集》(亦名《姚少師集》)。
列朝詩集
江南長洲姚醫(yī)師子,不肯學醫(yī)??诟甙?,意度偉然,喜為儒者博貫該通之學。至正間,削發(fā)居相城之妙智庵。里中靈應觀道士席應真者,讀書學道,通兵家言,尤深于機事。公師事之,盡得其學,然深自退藏,人無知者,惟王行止仲獨深知之。公應徑山書記之召,止仲為文贈之,以謂上人年甫壯,天下亂已極,且必該治,治然后出于時,以發(fā)其所蘊,非以沙門之法終其身者。嘗寓嵩山寺,袁珙見其相而異之,曰:「公非常僧,劉秉忠之儔也。」洪武初,再以高僧征。十五年,十王之國,太祖命各選一高僧侍王。公在燕府籍中,住持慶壽寺。靖難兵起,妙識幾先,贊助秘密。太宗即大位,召至京師,欲官之,固辭,為僧錄左善世。立東宮,特授資善大夫、太子少師,復姚姓,賜名廣孝。輔太子南京,監(jiān)修高皇帝實錄。上命蓄發(fā)再三,終不肯,賜兩宮人,不近亦不辭,逾月乃召還。嘗以賑濟歸吳,徒步閭里,以賜金散之宗黨。永樂六年,來朝北京,仍居慶壽寺。病篤,車駕臨視。問后事,對曰:「出家人復何所戀?」明日,詔諸門人,告以去期,斂袂端坐而逝,年八十有四,追封榮國公,謚恭靖。荼毗之日,心舌與牙堅固不壞,得舍利皆五色。賜塋在房山縣東北四十里,上自制文,銘其碑。仁宗立,加贈少師,配享太廟。嘉靖中,移祀大興隆寺。公初侍燕邸,每夜夢與劉太保仲晦寤語,厥后現(xiàn)身佐命,恪守僧律。南屏、西山,后先觀化,兩公之賜名,一曰秉忠,一曰廣孝,豈非宿乘愿輪再世示現(xiàn)者與?余錄公詩,列諸釋氏,以從公之志,所以崇公者至矣。公居吳,為高啟北郭十友之一,啟嘗敘其《獨庵集》,以為險易并陳,濃淡迭顯,能兼采眾家,不事拘狹?;螅瑓侨丝偪唐湓娢?,曰《逃虛子集》。
明詩紀事·乙簽·卷三
廣孝長洲人。
幼名天僖,既為僧,名道衍,字斯道。
洪武中以高僧選侍燕邸。
永樂初,論靖難功,為僧錄左善世,加太子少師,復姓賜今名。
卒贈榮國公,謚恭靖。
有《逃虛子集》十卷。
(《鳧藻集》:斯道上人《獨庵集》閎放馳騁,以發(fā)其才,優(yōu)柔曲折,以泄其志;險易并陳,濃淡迭顯,兼采眾家,不事拘狹。
水東日記》:劉原博嘗見姚榮公小像,僅寸許,周遭皆書公詩句,警聯(lián)如《永團扇》云:「掩歌聲不散,障月影同圓。
」《禦溝》詩云:「靜涵金殿影,清斷玉街塵。
」此類甚多。
《國雅》:姚恭靖性空思玄,心寂語新,其興彌僻,其趣彌遠。
如「籠馴傳信鶴,池蓄換書鵝」,「翠低承雨竹,綠碎受風蕉」,「過林才見日,到渡不逢山」,此例已到彼岸,惠休、法振不得專譽禪藻。
田按:《逃虛子集》有《讀韋應物詩》云:「古淡豈易學,五字真吾師。
」集中斯體最為列格。
與高季迪游,列「北郭十友」之一。
季迪贈詩云:「衍師本儒生,眉骨甚疏峭。
軒然出人群,快若擊霜鷂。
」固不待袁珙見三角目僧,知為病虎。)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597—1670 【介紹】: 清僧。明末清初江南江寧人,俗姓郭,字豁堂,號菽庵、藕漁、耦馀,別號南屏隱叟。明亡后為僧,住西湖凈慈寺。詩畫俱佳。有《屏山集》、《同凡集》。
晚晴簃詩匯·卷一九五
正嵓,字豁堂,馀姚人。杭州凈慈寺僧。有《同凡草》。
清詩別裁集
字豁堂,浙江仁和人。
著有《同凡草》。
○豁堂國變后為僧,嘗云:“人非金石,立見消亡,不若逃形全真,自游方外。
”詩二卷,王新城尚書目為湯惠休、帛道猷之流。
新續(xù)高僧傳·習禪篇第三之十二
釋正巖,字豁堂,亦號隨山,姓郭氏,仁和人。夙秉異資,不近莙膩,長無俗緣,息絕塵念。落發(fā)稟戒,三德同具。絜己親師,積功劬學。博通世典,綜貫三乘,匯眾派以同流,悟大化之無盡。力崇正法,見推耆宿。參三峰于凈慈,略呈所見,三峰曰:“依識解為超生死根,猶北適南轅,我無此逐日長進之禪。”自是,頂伽脫盡,睛翳消除,自甘澹泊,智刋情亡。一生蕭散,不接權貴。蘆花泛月,響震魚龍,屐齒登山,春歸奚錦。迨廢宗之詿誤,致法席之零丁。運屬明夷,咎來元妄,從容就逮,振錫圜門,勸化無方,感悟羈囚,道幽益顯,化火宅之兇燄,來徒役之皈依。鬼神呵護,頓見吉祥。天龍回翔,永圍法座。紳衿崇仰,檀越追蹤。頻來問訉之書,更滿入山之屨。巖乃睹白云以高臥,侶浮鷗而賦詩,一任蘧廬之化,永矢物外之情。方擇地以終休,意泊然而委順。以康熙庚戌七月二十日示寂,壽七十四,臘五十五。所著語錄、拈頌、啟疏、詩偈、雜著若干卷。得法弟子十有五人。建塔于慧日峰左,名曰宏濟。越明年,其徒戒青為之行狀,乞馮溥銘焉。文詞華麗,見于寺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