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典故的作用,在于把難于明說的事說得讓讀者可以意會。這是逐步發(fā)展的一種技巧,到唐人才運用純熟。古人質樸,如果用典故,就直接引證出來,例如阮籍《詠懷》詩:“昔聞東陵瓜,近在青門外?!碧諠?span style='color: #001754;'>《乞食》詩:“感子漂母惠,愧我非韓才。”直接舉出召平、韓信的故事。六朝的末期,特別是庾信,方才把故事融化在詩里,幾乎看不出是用典。例如“步兵未飲酒,中散未彈琴。索索無真氣,昏昏有俗心”,意思就是說無酒無琴之俗罷了,用上典故,格外增加詞令之美,而避免直率單調的弊病。又如“長阪初垂翼,鴻溝遂倒戈。的盧于此去,虞兮奈若何”。無非說兵敗國亡,而用兩件古事,各疊成兩句,就顯得非常沉痛。這是詩中用典入神之處。
到了唐人,除了上述方法以外,又添一種實事虛用法。例如杜甫的《禹廟》詩:“荒庭垂橘柚,古壁畫龍蛇?!闭f的雖是庭中的橘柚樹和壁上的龍蛇畫,暗中卻含有禹的故事(上句出《禹貢》,下句指禹鑄九鼎事,出《左傳》)。又如“青青竹筍迎船出,白白江魚入饌來”,表面上好像寫景,其實暗含養(yǎng)親的意思,因為竹筍江魚都是孝子的故事。還有劉禹錫的“樓中飲興因明月,江上詩情為晚霞”,表面上也是寫景,而上句暗用庾亮故事,下句暗用謝跳“余霞散成綺,澄江靜如練”的詩句,更覺神妙動人。
此外還有些方法,舉下列各詩為例。
一是以古事說明題意。如李商隱詩:“軍令未聞誅馬謖,捷書惟是報孫歆?!鄙暇湔f軍法不嚴,敗將不受懲處,下句說軍報不實,虛張戰(zhàn)功。恰好用馬謖、孫歆兩件史實來比擬,這是作詩的第一等技巧。
一是并非真有此事,不過借古人名作陪襯。如李商隱詩:“楚辭已不饒?zhí)评?,風賦何曾讓景差?”這詩的題目是《宋玉》,不在宋玉本身找故實,而用宋玉同時的人虛作陪筆,不妨以想象出之。這樣的典故就不死板。
一是借典故作渲染。如杜甫詩:“范蠡舟偏小,王喬鶴不群?!辈⒉皇钦嬲f范蠡的舟,王喬的鶴,而是因為單說舟與鶴,裝點得不夠華美,所以借范蠡、王喬來加深色澤。
能夠體會到這一層,推而廣之,詩就不會黯淡無光了。